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中國為何可以不靠武力奪取台灣 part 3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中國為何可以不靠武力奪取台灣 part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戰略無知是送命的第一步」

這句話前兩篇都不停地講,原因就是上篇提到的,太多人對於「戰爭型態」的認識,僅止於傳統武力,對於數十年來發展的心理作戰缺乏認識,更不了解心理戰在進入多媒體時代後,面貌已近乎軍事上所謂的「總體戰」。

意即,現代的心理戰,更接近傳統總體戰的軍民一體,無分前線後方。講白話一點,就是從外交上的攻防、經濟上的依存、軍事上的威嚇、文化上的趨同,無一不是為了政治上的目的進行作戰。讀者覺得疑惑,那是因為傳統上媒體只會告訴你戰爭純係軍事上的火拚,刀刀見骨見血。

事實上現代心理戰的範疇拉開看,你會對於沒有煙硝的戰爭更可怕,有進一步的體悟。在台灣,由於長期的教育屬於大中華化,再加上十幾年來政黨傾向不同,在國家認同上刻意地模糊化以得利,更不提近年來媒體有意無意的放大矛盾以追求利益。說到底,就是台灣今天已經忘記了「敵人」是誰。(注:輕易地相信美國對外輸出文化是帝國主義,卻對中國輸出意識形態的帝國行為視而不見。)

區分敵我,是戰略的第一要務,而今天中國可以對台進行輕鬆的心理戰,獲得巨大的成果,就是因為台灣根本沒有弄清楚,中國共產黨打一開始就沒承認過戰爭狀態結束。對於中共來說,和平只是休戰,戰爭必須直到其中一方被消滅為止。很好,台灣人有幾人知道中共是這種態度?還是真的相信兩岸一家人這種鬼話?(註:中國始終沒有承認兩岸敵對狀態結束過,自始至終都認為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且國民黨輸了。)

中國講的統戰,重點是在戰,不是統。統一你的目的是為了中國的利益服務,絕對不是為了台灣,在此狀況下會認為統一是有利之事者,必然是心態上已經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但現狀並非如此,所以台灣內部的分裂是一定的。

而這就是統戰的第一步,先把敵人內部分化成多個小團體,然後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等到主要敵人消滅後,再把次要敵人分化成更多小團體,進而聯合更次要者打擊原本的次要敵人。

台灣就是如此,先打擊對統一來說最主要的台獨,為了這個目的,可以跟所有其他反對台獨、但維持現狀,或是認同中華民國的所有人談合作。等到台獨已經不成氣候了,再開始分化維持現狀者、與認同中華民國者,並與其他立場更接近統一者談利益合作。

讀者自己回顧這十幾年,是否中國只要遇到任何兩股以上勢力的角力,永遠是挑那個與自己立場最遠的嚴詞批判,與自己立場相對接近者釋放利益。等到立場差距最大的被消滅的差不多,就會下一個比較遠的,所謂的遠交近攻不過如此。(註:因為反李所以跟非主流談。因為反扁去跟國民黨談。現在則派願意更進一步統一的人談。)

讀者請自行回憶,中國對台灣的立場是否越來越強硬?是否每次台灣任何的一點讓步後,換來的就是更進一步的緊縮,然後台灣人又再次相信只要再稍微讓不一下,事態就會再度緩和?而且真的有為數不少者相信讓步是有用的。

我們台灣民眾對政府的姑息,造成了現在恣意妄為的專權,而且正朝極權一步步前進,不相信的請對照德國納粹奪權史,你會有很意外的發現。我們台灣人對中國的姑息,造成了現在國際間一面倒的弱勢。對極權國家妥協,歷史已經證明最後全是錯誤,這次也不會例外。

中國之所以可以不靠武力奪取台灣,跟過去歷史沒有兩樣,姑息主義罷了。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