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科技與音樂,我的衝突性格

有時候覺得我有點矛盾,譬如在「科技」這件事上,我通常是走在前面的,我喜歡嘗試新科技、支持新科技帶來的改變,特別是在人類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演進上。可是對「習慣」來說,我就常常停滯不前,似乎這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難免出現的「懷舊」症頭,而且還蠻反科技的。
尤其是針對此生最大興趣 - 音樂,更是如此。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袁永興的文章《海量曲庫對聆聽行為的改變》,他提到了:
過去 5 到 10 年來,有 54% 的愛樂者已較少聽完整張專輯、而是改聽平台建議的「播放歌單」。
按照專輯曲序聽歌的人,也已經只剩 36% (最按照曲序聽歌的是流行曲風的樂迷,但也只有 39%,其次是搖滾歌迷,38%)。有趣的是,過去認為這類型曲風的消費者,比較單曲導向的跳聽,但調查卻發現,嘻哈、饒舌與節奏藍調的粉絲按專輯曲目聽歌的人都不到 20%。
我還真的就是屬於這些數字中少的那一邊。至今我仍愛聽整張專輯、按照曲目順序聽,而且我是不折不扣的搖滾樂迷。
然後晚間在看《訂閱經濟》時,又看到了這麼一段話:
「他們要 Kanye West 的音樂新創作,而不是一張新專輯而已。」
所以嘻哈、饒舌與節奏藍調的粉絲,可能真的喜愛單曲勝於專輯。這前後兩段不同出處的文字明白地相呼應,然後我在同一天讀到。
《訂閱經濟》顧名思義是談現今顧客導向型的訂閱服務經濟,這當然是一本科技趨勢論著,算我本行,看得超快,畢竟我每天工作就是在幹這門生意,訂閱經濟我還不熟嗎,書只是看看別人有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可供參考。但談到音樂生態 - 肯定不會略過線上串流服務 - 的訂閱制度,我就突然一陣暈眩,瞬間感到精神分裂狀態上湧:原來我沒有自己以為走得那麼前面!
突然有種體悟,音樂,才是我心中最不帶雜質的鄉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