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企|桂花時光】謝宜安:在身上,下一場記憶的香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Osmanthus from pixabay
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琦君〈桂花雨〉
  氣味,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應該是啟動記憶的鑰匙,一如《追憶似水年華》,那片浸了茶的瑪德蓮味道在口中散開,沈睡已久的記憶因而甦醒。
  最能勾起作家琦君回憶的氣味,是桂花香。她童年居住的大宅院,八月會滿滿盛開桂花。家裡為了防止風雨打落,在颱風來臨之前總要「搖桂花」──細雨一般抖落,盡情灑在身上──那是最快樂的片刻。多年以後,因為戰亂,三十二歲的琦君輾轉來到臺灣。竟然,在這裡,再次聞到熟悉的桂花,記憶也拉回無憂的大宅院時光。
  「桂花時光」是文學香氛系列的第一款產品,有桂花的清香,有酸甜的紅橘,有悠靜的澳洲檀香,而主調,則是來自芳樟,都是足以勾起回憶的引線。
  你會聞到清雅的桂花香,彷如順著路旁的桂花樹叢緩步走下,就像琦君,很快引出天真的原點。你會感受到酸甜的紅橘,輕快連結童年的清朗無憂。然後,繞過澳洲檀香的沉穩,應該是回歸到芳樟,將有帶著儀式性、神聖性的平安寧靜。
  芳樟,最能代表臺灣的原生植物。樟的氣味,在臺灣的日常處處可聞到。樟樹不僅是本地建築、家具的普遍素材,兩百年前,樟樹提煉的樟腦,臺灣一度佔據世界產量七成,樟的氣味也隨著移動到全球角落。芳樟,也大量用於神像雕刻。樟的氣味,也就是隱隱發散的廟宇氣味,回應眾人的託付信任,陪伴島嶼的昂然獨立。
  而桂花,也早在十八世紀就隨漢人移居臺灣,安然悠雅的香氣一直在飄。「桂花時光」調和芳樟與桂花,也調和了原生物種和移民植物,已經都屬於島嶼的一部分。數千年來的原住民族,以及幾百年來的一波波移民,來到臺灣也有如花草落地生根,花香人語,都成為臺灣的一部分。
  「桂花時光」選擇琦君的〈桂花雨〉為靈感,這是琦君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說一段香氣與記憶的故事。〈桂花雨〉曾選入教科書,隨著桂花啟動的鄉愁,最後也都在臺灣留了下來。香味也成化成文學,這不只是琦君的文學,也是我們的故事。
  那是琦君很美的片刻。香氣噴灑,宛若抖落記憶的樹,桂花會落在身上。而你,讓文學香氣隨身吧!將會有你的最好的時光。

★作家小傳
潘希珍(1917-2006),筆名琦君,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其作品曾被翻譯成等多國語言,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等。
筆名「琦君」便是因啟蒙老師是夏承燾取其「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禮貌性的敬稱「君」字,促成了「琦君」這個筆名。琦君的散文寫作的風格以溫柔敦厚見長,多是懷舊文學作品。
★觀測員簡介
謝宜安 筆名長安。臺大中文所碩士生,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各位喜愛「拾藏」的朋友們,別忘了為我們每週日的更新按讚和分享。也歡迎將讀後感、想法留言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粉絲頁和我們交流。你的閱讀和分享,是觀測員們繼續探索、前進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毛關於外地的散文,是一扇臺灣人理解外界的窗口。打開三毛的書,就像打開撒哈拉沙漠一樣,來自外地的風與沙迎面而來。即使三毛離開我們,至今還是有人捧著她的作品,前往她曾經待過地方。因此希望藉由白馬車牌為發想,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三毛筆下的世界。
    賴和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本土作家,為臺灣文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當時樹立了新文學的基礎,供後輩借鑑而更加茁壯,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白話文學的成就固然豐厚,但眾人所常未見的是賴和的漢詩,也就是他自幼學習的文學啟蒙:古典漢詩,佔據了他生命中極大一部分。
    今天,有一本書值得我們回頭「朝聖」,這一回頭未免也回得太遠——是1923年動筆、1925年出版的《十項管見》。作者蔡培火寫了十篇社論,針砭臺灣的社會狀況,今日讀來,方知蔡先生根本先知一尊。好了,穿好護膝,來翻翻這本書吧。
    「醫生無趣味不可,這是古來之習。」吳新榮在日記上這樣說。這位醫生不僅是嗜好文藝的知識分子,他關心底層農民的生活,流露在作品及日記當中;他在意殖民無形的不平等意識,所以鼓勵臺灣人創作,組織文學團體;他關懷人文歷史,投身地方文物考究,完成《南瀛文獻》。一直到國民政府接手臺灣,二二八後完全變調……
    學生社團,或聚會、或運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裡已具備充分的自由意識。但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即使解嚴了,卻也無法馬上恢復或建立所謂的「自由與民主」。透過〈四六事件不起訴處分書〉,我們深入「四六事件」的案件始末,引領讀者走回歷史情境,藉此反思臺灣歷史上重要的學生抗爭運動與他們的創傷遺緒。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從扇的材質選擇,到扇骨上的拉花[1]圖案,象徵著扇子的擁有者們,在創作上不同的文風與美感意識;而製扇工藝的背後所蘊藏的,更多是關於文化傳承與歷史更迭的展現。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與艾雯的「扇」。(由左至右)  
    三毛關於外地的散文,是一扇臺灣人理解外界的窗口。打開三毛的書,就像打開撒哈拉沙漠一樣,來自外地的風與沙迎面而來。即使三毛離開我們,至今還是有人捧著她的作品,前往她曾經待過地方。因此希望藉由白馬車牌為發想,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三毛筆下的世界。
    賴和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本土作家,為臺灣文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當時樹立了新文學的基礎,供後輩借鑑而更加茁壯,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白話文學的成就固然豐厚,但眾人所常未見的是賴和的漢詩,也就是他自幼學習的文學啟蒙:古典漢詩,佔據了他生命中極大一部分。
    今天,有一本書值得我們回頭「朝聖」,這一回頭未免也回得太遠——是1923年動筆、1925年出版的《十項管見》。作者蔡培火寫了十篇社論,針砭臺灣的社會狀況,今日讀來,方知蔡先生根本先知一尊。好了,穿好護膝,來翻翻這本書吧。
    「醫生無趣味不可,這是古來之習。」吳新榮在日記上這樣說。這位醫生不僅是嗜好文藝的知識分子,他關心底層農民的生活,流露在作品及日記當中;他在意殖民無形的不平等意識,所以鼓勵臺灣人創作,組織文學團體;他關懷人文歷史,投身地方文物考究,完成《南瀛文獻》。一直到國民政府接手臺灣,二二八後完全變調……
    學生社團,或聚會、或運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裡已具備充分的自由意識。但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即使解嚴了,卻也無法馬上恢復或建立所謂的「自由與民主」。透過〈四六事件不起訴處分書〉,我們深入「四六事件」的案件始末,引領讀者走回歷史情境,藉此反思臺灣歷史上重要的學生抗爭運動與他們的創傷遺緒。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從扇的材質選擇,到扇骨上的拉花[1]圖案,象徵著扇子的擁有者們,在創作上不同的文風與美感意識;而製扇工藝的背後所蘊藏的,更多是關於文化傳承與歷史更迭的展現。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與艾雯的「扇」。(由左至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庭院深深》的作者是瓊瑤在1969年創作的長篇言情小說,本書無論在原著小說及改編電影,都相當成功。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香君》這本書是作者上橋菜穗子睽違七年後又推出的重磅新作,用作者一如既往擅長的豐富奇幻世界架構以及深刻細膩的人物刻劃,讓我們沉浸在小說裡主角愛夏的視野,走上一趟聆聽大地之母心聲的路。
    Thumbnail
    來自天涯的花朵 始終隱藏著一份奇異的香味 好似早已遠離塵世 不願沾惹一身紛亂的氛圍   許的是生命中早有個默默 而今坐蓮花開 妳來 我喜悅的感覺 若酒可醉人 言語更勝於酒 學庸94.12.24/00:43:17
    Thumbnail
    最近,又去母親的陽台逛逛,繼山茶花 母親的山茶花~惟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之後登場的,是我也很喜歡的"桂花"。經常在山林漫步時,或是經過某戶人家的庭院外,總會聞到熟悉的暗香浮動。以前有一部電視劇叫「八月桂花香」,因為喜歡它的主題曲,所以特別記得片名。
    Thumbnail
    <鳳凰木頌>余光中 台南府,鳳凰木 高冠穹張成半圓 為富麗的盛夏加冕 赤膽照人的花簇 染紅了多情的驪歌 一年一度的火炬啊 從記憶的深處傳來 向希望的遠方燒去 豐羽複葉疏風而飛舞 傳說傳來的鳳凰 從火浴中甦醒而新生 樹根的生機,像破土而出 樹頂的氣象,像自天而降 鳳尾森
    午後,我突然思緒飛揚了起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有朋友出國回來,給你贈送お土産(小禮物),或親戚寄來台灣當地特產,一定是高興與感動。以我為例,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親友餽贈的富有柿、各地文旦柚子、自帶芳香的中埔柳丁、栗子地瓜或台農57號甘薯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本地特產很有意義,它們就是一種特別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FB跳出來作家蔣勳的這一篇文章: 人世間的愛也是如此嗎?可以更珍惜自己氣味存在的意義嗎?今天在森林裡遇到紅蕾莢蒾,一陣冷香,清新幽靜,使我想起古人說的那用生命淬鍊的鋒刃上的一道寒光。冬末到早春,森林裡的花總是先讓嗅覺逼醒了你,你四顧尋找,才發現氣味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氣味、謊言和祕密的小說,主要圍繞著一位調香師小川朔,展現出非凡的嗅覺和引人入勝的委託案。書籍描述了氣味與記憶之間的連結,以及透過感官書寫喚醒讀者的想像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庭院深深》的作者是瓊瑤在1969年創作的長篇言情小說,本書無論在原著小說及改編電影,都相當成功。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香君》這本書是作者上橋菜穗子睽違七年後又推出的重磅新作,用作者一如既往擅長的豐富奇幻世界架構以及深刻細膩的人物刻劃,讓我們沉浸在小說裡主角愛夏的視野,走上一趟聆聽大地之母心聲的路。
    Thumbnail
    來自天涯的花朵 始終隱藏著一份奇異的香味 好似早已遠離塵世 不願沾惹一身紛亂的氛圍   許的是生命中早有個默默 而今坐蓮花開 妳來 我喜悅的感覺 若酒可醉人 言語更勝於酒 學庸94.12.24/00:43:17
    Thumbnail
    最近,又去母親的陽台逛逛,繼山茶花 母親的山茶花~惟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之後登場的,是我也很喜歡的"桂花"。經常在山林漫步時,或是經過某戶人家的庭院外,總會聞到熟悉的暗香浮動。以前有一部電視劇叫「八月桂花香」,因為喜歡它的主題曲,所以特別記得片名。
    Thumbnail
    <鳳凰木頌>余光中 台南府,鳳凰木 高冠穹張成半圓 為富麗的盛夏加冕 赤膽照人的花簇 染紅了多情的驪歌 一年一度的火炬啊 從記憶的深處傳來 向希望的遠方燒去 豐羽複葉疏風而飛舞 傳說傳來的鳳凰 從火浴中甦醒而新生 樹根的生機,像破土而出 樹頂的氣象,像自天而降 鳳尾森
    午後,我突然思緒飛揚了起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有朋友出國回來,給你贈送お土産(小禮物),或親戚寄來台灣當地特產,一定是高興與感動。以我為例,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親友餽贈的富有柿、各地文旦柚子、自帶芳香的中埔柳丁、栗子地瓜或台農57號甘薯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本地特產很有意義,它們就是一種特別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FB跳出來作家蔣勳的這一篇文章: 人世間的愛也是如此嗎?可以更珍惜自己氣味存在的意義嗎?今天在森林裡遇到紅蕾莢蒾,一陣冷香,清新幽靜,使我想起古人說的那用生命淬鍊的鋒刃上的一道寒光。冬末到早春,森林裡的花總是先讓嗅覺逼醒了你,你四顧尋找,才發現氣味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氣味、謊言和祕密的小說,主要圍繞著一位調香師小川朔,展現出非凡的嗅覺和引人入勝的委託案。書籍描述了氣味與記憶之間的連結,以及透過感官書寫喚醒讀者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