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就是讓書與尋找它們的讀者相遇。」
這是我進出版社工作逾半年來,一次逛書店的體會。
後來發現,這番夢幻又理想的體會,如果要付諸實現,便得建立在對於行銷策略不斷的研究、檢驗和修正上。作為行銷編輯菜鳥,今天一口氣花了四小時,埋首研究書籍行銷,雖然使我頭昏腦脹,卻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架構化的認識,以及方法的初步掌握。
在編輯一本書以前,就要思考書該怎麼賣,出版社目前擁有哪些行銷資源,又要如何達成終極目的──讓讀者心滿意足∕心甘情願地掏腰包。畢竟,書出版的目的就是去到讀者手上,並且發揮影響力。書如何與尋找它們的讀者相遇?
看似簡單的提問,實際上至少就包含了「Who、Why、How」三個面向的考量:
- Who─首先,光要定位讀者,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幸運的是,科技時代的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分析工具去分析潛在讀者的數量(決定觸及率的設定)、年齡層、性別、興趣、職業,乃至他們接受訊息的偏好方式。
- Why─然後,藉由同類競品的比較,了解某本書的優勢,思考讀者為什麼能被它吸引?根據不同的受眾,文案至少就要有三到五種的切入角度,最好還要搭配圖片和影片來博取眼球。
- How─再來,為了提高曝光率,以及讓書籍資訊更準確地為人所知,利用有限的預算和時間,可以做到哪些事情?諸如:抽書活動、新書分享會、廣播節目、平面媒體、異業合作、名人推薦、廣告推廣等等。
運用一些行銷手段後,還要回頭檢視有沒有效果,然後不斷優化書籍的推廣策略。從編輯前的企劃提案,到編輯流程,再到行銷推廣,自始至終的過程,拿我今天聽到的一句話語來總結,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分辨∕分析後再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