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貓奴」以外,人類與動物的相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場令人擔憂不已的疫症,有千百種閱讀、分析的角度:有人談到了政治體制與抗疫之間的關係;有人看到了公共衛生的漏洞與可能的應對;有人看到了動物在其中的身影與吶喊 — — 不論是被認為是源頭的野生動物,抑或被棄養、被搶購的寵物,而這種吶喊,既無聲,又無助。
放下人類本位視角的歷史
動物這種無聲與無助,不是今天的事,也不是只發生在某一疆土國界之內的個別例子,相反,動物處於弱勢此事,早見於人類的全球歷史。《馴化與慾望:人和動物關係的暗黑史》,或許就是了解這段歷史的一個入口。

《馴化與慾望》一書的作者謝曉陽是大學講師、十多年前因為與動物的親身接觸而開始投身動保行列。而在這部作品裏,謝曉陽開宗明義,要放下人類本位的視角去寫動物的歷史,只因她早早意識到,長久以來,動物並非不存在於我們現有的歷史論述,不過卻往往只能以一種「未現身的在場」存在;故此,她若要為不能言說的動物發聲,就必然要跳出既有的視角,才可構組出一段完整的人和動物關係史。然而,由書名已經可知,這段歷史暗黑無比,也血肉模糊,因為這段關係史中,動物一直都是扮演著人類慾望的載體:由狩獵、農牧的工具、到餐桌上的食物,再到在動物園裏被觀賞、在實驗室內被研究,在家中被待成寵物,一切一切,都可以由人的慾望作為中軸線,再往文化、歷史、軍事、科學、殖民等不同範疇的方向追蹤、歸納。
由「需要」到「慾望」
此書以「慾望」為線索,將全書的內容分成「慾望的起源」、「慾望之張狂」、「慾望與理性」三個章節,再依循這個框架,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的脈絡當中,檢視動物與人的互動。

其中最精彩的一節,莫過於作者將「人類一直是食物鏈頂層」這個迷思一手戳破,透過援引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指出我們作為人類,一開始時只是「食物鏈」中的其中一員,甚至只是野外的「清道夫」,要待獅子、鬣狗、豺等用餐完畢到舊石器時代後因為掌有工具和技術,才慢慢在食物鏈中「升級」,而動物之於人類,也由用作飽肚充飢,解決「需要」的媒介,變成「慾望」的載體。及後,作者再依循歷史發展,談到了動物的角色在歷史和文化的流變中一直轉換,輔以圖騰、動物園、馬戲團和寵物等具體背景,令人切實體會到當中的「慾望」所在。同時,書中特別以香港的事例,如動植物公園、盈盈樂樂等作為解說的材料,令香港讀者讀來,更覺親切。

人與動物的關係,除了家中的毛小孩,餐桌上的食材外,還應該有更廣闊的想像空間,讀罷《馴化與慾望》一書,相信你會有同感。
澳門的精彩在賭場以外、街頭巷尾當中。 這是我一直相信,也努力在推廣的事;假如你想多認識澳門、了解這個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區,在賭場的聲色犬馬外還有些甚麼的話,希望我的文字能令你向答案走近一點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單看名字,戀愛巷的確是個浪漫到不行的地方,加上網上那些「到此一遊」圖片中的昏暗燈光、歐陸小巷背景,兩旁那混合了新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樓房,那浪漫的氛圍實在叫人無法不動心,再附上「電影取景地」這名號的加持,實在令人覺得「非到不可」。但事實,這條位於大三巴附近的小斜巷,跟「戀愛」的幻想乃是建基
老一輩的人有句老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以三個形象的字眼來描繪三地的格局,但其實,這名字除了是指向澳門面積細小這一事實外,也因爲澳門開埠初期,撇除農田民居及沿岸漁家
【「澳門街」系列:澳門常被稱作「澳門街」,但其實這小城內,確實有不少街道有其故事,遂以這系列,談談這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十月初五街之所以為人認識,也許要感謝張智霖與佘詩曼,當年大台一套《十月初五的月光》,令人人都知道澳門有條十月初五街。但究竟十月初五日發生何事,特別到要以此來作為街名?
若說起澳門的緬甸菜,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魚湯粉、椰汁雞麵、馬拉盞撈麵等,多年前已被一個又一個的旅遊媒體輪流推介,累積了不少忠實粉絲,但同是緬甸麵食,豬腦麵的名氣明顯就被比下去了。
「喂,真係有人喺裏面㗎!」(喂,真的有人在裏面呀!) 大概所有孩子也曾有做這樣的異想:自動櫃員機、汽水機裏,其實都有一個真人在勤懇地工作,為站在機前的人提供不同服務。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太牢固,每次當有不熟悉澳門的朋友看到來到這紅色橢圓型郵亭前,說的都是這句。 對呀,真的有人在裏面,真真實實地為民
「人們首先奪走他們的記憶,毀滅他們的書籍,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另外有人來給他們寫另外的書,給他們另外的文化,為他們杜撰另外的歷史。之後,這個民族就開始慢慢地忘記了他們現在是甚麼,過去是甚麼。他們周圍的世界會更快地忘掉他們。」 看着關前街這舖面時,我相當震撼,然後馬上就想到了《笑忘書》中的這句。
單看名字,戀愛巷的確是個浪漫到不行的地方,加上網上那些「到此一遊」圖片中的昏暗燈光、歐陸小巷背景,兩旁那混合了新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樓房,那浪漫的氛圍實在叫人無法不動心,再附上「電影取景地」這名號的加持,實在令人覺得「非到不可」。但事實,這條位於大三巴附近的小斜巷,跟「戀愛」的幻想乃是建基
老一輩的人有句老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以三個形象的字眼來描繪三地的格局,但其實,這名字除了是指向澳門面積細小這一事實外,也因爲澳門開埠初期,撇除農田民居及沿岸漁家
【「澳門街」系列:澳門常被稱作「澳門街」,但其實這小城內,確實有不少街道有其故事,遂以這系列,談談這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十月初五街之所以為人認識,也許要感謝張智霖與佘詩曼,當年大台一套《十月初五的月光》,令人人都知道澳門有條十月初五街。但究竟十月初五日發生何事,特別到要以此來作為街名?
若說起澳門的緬甸菜,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魚湯粉、椰汁雞麵、馬拉盞撈麵等,多年前已被一個又一個的旅遊媒體輪流推介,累積了不少忠實粉絲,但同是緬甸麵食,豬腦麵的名氣明顯就被比下去了。
「喂,真係有人喺裏面㗎!」(喂,真的有人在裏面呀!) 大概所有孩子也曾有做這樣的異想:自動櫃員機、汽水機裏,其實都有一個真人在勤懇地工作,為站在機前的人提供不同服務。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太牢固,每次當有不熟悉澳門的朋友看到來到這紅色橢圓型郵亭前,說的都是這句。 對呀,真的有人在裏面,真真實實地為民
「人們首先奪走他們的記憶,毀滅他們的書籍,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另外有人來給他們寫另外的書,給他們另外的文化,為他們杜撰另外的歷史。之後,這個民族就開始慢慢地忘記了他們現在是甚麼,過去是甚麼。他們周圍的世界會更快地忘掉他們。」 看着關前街這舖面時,我相當震撼,然後馬上就想到了《笑忘書》中的這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最近發現住家附近有1隻貓媽媽和3隻幼貓,買了貓飼料在陽台每天餵養,但感覺這樣挺好的,與牠們的緣分能看見,但不被彼此束縛。 過去在家前後養過一隻紅貴賓,和兩隻賓士貓,紅貴賓養了10多年,之後有一隻流浪的賓士貓總是看著我家,看了很乖很可愛,但發現患有愛滋病,就帶回家照顧養了,最後一隻算是小貓,來我家半
Thumbnail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貓書大舉霸榜,繪本類幾乎是有貓就大賣! 看看封面上無辜的貓臉,大大的眼睛,幾乎沒有人可以對貓說「不」。 究竟人和貓之間如何建立起這種既疏離又充滿愛的情感關係呢? 所以這一次的閱讀,非常具有目的性。 我先從號稱非常愛貓的日本開始…… 結果卻一發不可收拾的看了四本貓的歷史。
Thumbnail
寵物鮮食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開始意識到為動物提供多樣化和營養均衡的飲食對於寵物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 以下是寵物鮮食起源的一些主要點:  古代的寵物飲食: 古代人類與動物的互動歷史悠久,最早的家犬和家貓很可能是依賴人類提供的食物生活。古人們可能會將剩餘的食物和食材餵養給他們的寵物。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這個故事講述了作者與貓咪相處的經歷,特別是貓咪對於食物的執著。作者描述了貓咪用各種方式叫醒自己的情況,以及一次貓咪甚至咬下了作者的眼皮,以確保自己得到食物。從這個故事中,作者得出了對於執著的啟示,強調了適時做出改變和彈性調整的重要性,並警示不要盲目執著。
Thumbnail
當貓咪感到『安全感』時,他們就會對餵食的人或所處的區域產生感情,並全身放鬆。家裡的貓主子主要會有四種情緒模式,包括幼貓情緒、親貓情緒、野貓情緒和寵物貓情緒。雖然看起來好像真的有些善變,但是反而是貓咪可愛迷人之處。這篇文章會傳達貓咪不是複雜無情的動物,並探究貓主子的基本情緒。
Thumbnail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貓咪教會了作者,你給的,別人不一定想要。但愛仍讓人願意付出,並且要保持平常心,因為這世界充滿愛。 探討養貓與人與人之間付出和給予的文章,以貓咪教會的觀點來探討愛與付出的價值。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最近發現住家附近有1隻貓媽媽和3隻幼貓,買了貓飼料在陽台每天餵養,但感覺這樣挺好的,與牠們的緣分能看見,但不被彼此束縛。 過去在家前後養過一隻紅貴賓,和兩隻賓士貓,紅貴賓養了10多年,之後有一隻流浪的賓士貓總是看著我家,看了很乖很可愛,但發現患有愛滋病,就帶回家照顧養了,最後一隻算是小貓,來我家半
Thumbnail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貓書大舉霸榜,繪本類幾乎是有貓就大賣! 看看封面上無辜的貓臉,大大的眼睛,幾乎沒有人可以對貓說「不」。 究竟人和貓之間如何建立起這種既疏離又充滿愛的情感關係呢? 所以這一次的閱讀,非常具有目的性。 我先從號稱非常愛貓的日本開始…… 結果卻一發不可收拾的看了四本貓的歷史。
Thumbnail
寵物鮮食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開始意識到為動物提供多樣化和營養均衡的飲食對於寵物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 以下是寵物鮮食起源的一些主要點:  古代的寵物飲食: 古代人類與動物的互動歷史悠久,最早的家犬和家貓很可能是依賴人類提供的食物生活。古人們可能會將剩餘的食物和食材餵養給他們的寵物。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這個故事講述了作者與貓咪相處的經歷,特別是貓咪對於食物的執著。作者描述了貓咪用各種方式叫醒自己的情況,以及一次貓咪甚至咬下了作者的眼皮,以確保自己得到食物。從這個故事中,作者得出了對於執著的啟示,強調了適時做出改變和彈性調整的重要性,並警示不要盲目執著。
Thumbnail
當貓咪感到『安全感』時,他們就會對餵食的人或所處的區域產生感情,並全身放鬆。家裡的貓主子主要會有四種情緒模式,包括幼貓情緒、親貓情緒、野貓情緒和寵物貓情緒。雖然看起來好像真的有些善變,但是反而是貓咪可愛迷人之處。這篇文章會傳達貓咪不是複雜無情的動物,並探究貓主子的基本情緒。
Thumbnail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貓咪教會了作者,你給的,別人不一定想要。但愛仍讓人願意付出,並且要保持平常心,因為這世界充滿愛。 探討養貓與人與人之間付出和給予的文章,以貓咪教會的觀點來探討愛與付出的價值。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