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偶爾我們會與在此生存的貓族們不期而遇,究竟牠們是從何而來? 和我們這些人族有甚麼關係呢? 作家朱天心老師觀察自家屋內及屋外、街頭與巷尾的貓族,書寫牠們和她共享生活的故事,於2005年出版了散文集《獵人們》。如今這本書已經由人氣漫畫家阮光民老師的改編,2021年由目宿媒體出版,以另一種視覺圖像的媒材方式呈現給讀者們。2022年虎年這群「獵人們」則是以文學展覽形式,在臺灣文學基地登場,你還不來看嗎?
臺灣文學基地《漫遊城市的獵人們》展期 2022/1/26~6/26
2022年是農曆的虎年,或許是一個認識貓科動物的契機,「獵人們」是作家朱天心的著作,更已被視為她筆下這些「貓族」的代稱。
2012年在當時還位於頂溪捷運站後方的
小小書房,是我第一次聽到天心老師的演講,那一次的講座還邀請到來自香港的謝曉陽老師,後來曉陽老師在2019年出版了《
馴化與慾望:人和動物關係的暗黑史》,書名超連結的是龍緣之老師經營的粉專《動保龍捲風》,在2021年底專訪曉陽老師的YT連結,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多瀏覽。
2012/9/29 小小書房《談香港,臺灣兩地動物保護》講座
那也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以「人族」與「貓族」來代稱人類與貓,聽著天心老師的演講,我的內心非常地震撼,不只深深地感受到語言的力量,還有文學作家看待生命的細膩與溫柔。
《獵人們》的書封,有著「寫給不喜歡貓和不瞭解貓的人」,當在觀察流浪貓超過十年,經歷TNR、送養、死別、終養後的我來說,我想這更是一本寫給同樣愛貓的人。當初讀的感受跟現在讀起來,我想除了現在的情感共鳴度上,又更加地強烈,還有讀出更多字裡行間的情感,以及欣賞著文字裡的生命之美。2021年漫畫家阮光民老師改編了《獵人們》,由
目宿媒體出版發行,身為粉絲的我,在得知的第一時間,便趕快上網預購。
很幸運的是,去年受到臺北市復興高中的邀請,籌劃了一系列的動物議題教師研習,我在第二場研習「是寵物還是同伴動物」,便融合自身紀錄南海學園的貓族長達13年之久的經驗,以及朱天心老師《獵人們》的故事,分享貓生百態及背後的生命議題,而經由阮光民老師改編的《獵人們》漫畫,我想更是在學校推廣動物議題教育時,非常合宜的教材。
如今,看到《獵人們》以展覽形式在
臺灣文學基地呈現,真的是馬上吸引我的目光,初二就帶著全家去朝聖致敬。
另外要推薦的是,2021年因為《獵人們》的漫畫版發行,網路上現在還有許多朱天心老師跟阮光民老師被採訪的節目,我會建議大家看完這個展覽後,可以再去聽專訪,或許可以對這群「獵人們」,有更加多一點的了解,進而去關心臺灣的流浪貓議題。所以,這篇文章是希望能夠補充一些展覽以外的資訊,當然也想整理出一些和自己和《獵人們》的故事,就沒有很仔細地把所有照片放上來。
非常推薦大家來現場看展覽,場內有非常多的巧思,還有許多呈現的文字,都值得一讀再讀,反覆回味。
最後,不說不快的一件事,就是展場裡展示的書,有八成以上我都有買,應該找機會來拍個大合照才對 XD 考慮這個年後,應該來辦個貓書趴,展示一下臺灣在不同動物保護意識階段的貓書,讓文學與社會脈絡來個更加深刻的對話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