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08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從商管教育立場解讀柯文哲

    (原文發表於風傳媒 2016.08.07)
    教師被學生打臉不是新聞,例如商管教師建議學生認真念書之際,就可能被學生用比爾蓋茲、賈伯斯、和祖克伯的休學來打臉。碰到學生這樣低聲嘟囔或高聲抗議時,我通常會要他們想想這些傳奇人物休學前已經在腦袋裡裝了什麼東西,然後搬出電影情節舉證,包括祖克伯完整流暢的答覆教授故意找碴的提問,以及比爾蓋茲在IBM主管宣稱硬體才能夠賺錢時所露出的得意笑容!
    商管領域絕對是「成敗論英雄」,教師必須用當紅的企業或個人來舉例說明。但商場變幻莫測,樓起樓塌堪稱常態,例如曾經是全球當紅炸子雞的安隆、康栢、諾基亞、和雅虎,如今都只能令人搖頭三嘆,國內的宏達電和王品等業者,同樣也在紅極一時之後交出難看的成績單。那麼,商管教師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範例,讓自己不會在幾年後大呼失策呢?
    絕對可以成為經典
    就這點而言,台北市長柯文哲絕對是首選。為什麼呢?第一個關鍵在於,放眼全世界的產官學界,從來沒有一位高級主管像柯文哲這麼透明,幾乎可說是日常言行「全都露」。因此,在課堂上引用相關媒體報導之際,不必擔心這些報導其實只是台北市政府化妝師的「業配文」,而且通常都同時有許多媒體爭相報導,可以藉由交互比對來找出可能的關鍵事項。
    第二個關鍵在於,媒體報導中的柯文哲堪稱是「全方位」,不侷限於特定的管理議題,可以發展出許多不同面向的精彩個案。這點迥異於其他大人物,例如上任兩個月的小英看來只是扮演「代表人」,比較像是內閣制的總統,而全台民調聲望最高的花媽,則不但很少在媒體報導中現身,也很難在有限的報導中找到可以切入的管理議題。
    第三個關鍵則反映了台灣「政治優先」且「黨同伐異」的環境。學生並不是純潔得像一張白紙,從太陽花學運和課綱爭議等事件中不難理解,許多學生的政治意識型態比成年人更強烈堅決,因此不論教師選擇的是藍營或綠營的政治人物,都極有可能被學生一狀告到教育部!相對的,雖然柯文哲實際上屬於深綠,但其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主張,一定程度上舒緩了藍綠對立的情緒。
    以「傳道授業」觀點而言,最後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柯文哲個人特質與從政經歷的組合,其實正是商管教師夢寐以求的案例,讓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個聰明、管理知識與經驗豐富、而且擁有權力與資源的高級主管,如何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到處碰壁。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領會到,光是在講義和教科書上尋找標準答案,根本無助於提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是的,柯文哲很聰明,媒體報導他的智商接近於150,堪稱是「千中選一」的絕頂聰明。但即使沒看過報導,從他展現出來的博聞強記、驚人的反應速度、以及豐富的聯想力,也可以推斷這個人絕對不簡單。至少對我這個智商只有120左右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只能說是「望塵莫及而自嘆弗如」!
    根據學術研究發現,智商愈高則工作表現愈好,而且工作內容愈複雜則這個關係愈明顯。柯文哲很聰明,台北市長所處理的事情很複雜,因此柯文哲理應在市長職位上表現良好,但事實上未必盡然。問題之一在於,智商與工作表現兩者關係的研究發現中,所謂的工作表現是指考績或上司評分,但柯文哲的工作表現卻是由市民、媒體記者、或政治評論員來評定!
    以類似於民調,由部屬評估上司表現的領導效能評估而言,實證結果顯示智商與領導效能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弱,平均解釋能力還不到百分之3!換言之,聰明有助於做好本身的工作,但未必有助於當一個好上司。這個矛盾不但可以納入領導議題,也可以用在管理學第一章,強調上司與部屬對工作表現的評分不盡相同,另外也可以用在研究方法的測量章節,藉以說明不同的測量方式可能改變理論上的關係。
    滿瓶不動半瓶搖
    管理知識與經驗豐富也是柯文哲的特徵。雖然他不是商管科班出身,但是從霍桑研究、共識決、組織文化、到SOP和KPI,口中不斷冒出許多管理學當中的專有名詞。這些知識當然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任職台大醫院期間的邊做邊學,但不能排除也有一些是來自於就學時期的醫務管理課程,以及抽空自行閱讀相關書報等等。但無論來源為何,柯文哲對管理的自信確實很高,早在競選期間就多次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搞不定」來批評前市長郝龍斌!
    但柯文哲真的算是管理專家嗎?當然不算(當然,我也不算)!勉強說來只是涉獵一些管理知識,具有管理職歷練的入門學徒,在精與博兩方面都只是站在起點。舉例而言,近期他推動的公文減章(減少蓋章數),鬧出兩種公文流程同時存在的集體造假傳聞,而他的對策居然是「內部申訴制度」,顯然並不知道喧騰一時的「再造工程」當中對於這類問題有何主張。同理,他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對於公園處長期以來要100輛寫130輛大表驚訝,顯然對於預算制度執行上常見的灌水問題毫無概念。這類事例都可以納入商管教材,讓學生體會到職場經驗未必能夠取代課堂知識。
    實際上,不論稱之為理論或教材,商管知識可以區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描述性知識,也就是「實際上如何」,例如業者甄選新人時以面談最為關鍵,但大企業經常先行以應徵資格和學科考試進行兩階段篩選。第二類是規範性知識,也就是「按理應該如何」,例如學界的建議通常是智力測驗優先,若納入面談則理應選擇能夠獲得既定資訊的結構性面談。第三類是管理方法與工具,可以在特定狀況中使用,例如前述的智力測驗和結構性面談的具體內容。實際上,近期被政府納入政策的「大數據」,也只不過是資料庫和演算法這兩大類管理工具。
    在可能的議題繁多,而每個議題都累積不少相關知識之下,以「巨人」來描述商管知識絲毫不為過。即使是商管科班出身的博士,通常也只是對自己所研究過的議題具備比較深入的認識,對於其他議題的掌握通常只是「教科書程度」,甚至有可能因為年湮日遠,實際上還趕不上勤奮向學的大學畢業生!換言之,「管理大師」或「管理專家」絕對只是媒體的追捧溢美之詞,任何曾經深入涉獵商管知識的人,都絕對不敢以大師或專家自居,只有沽名釣譽者例外!
    性格未必決定命運
    柯文哲對管理的自信,顯然並不是因為他的深入涉獵,比較可能的是來自於自戀的人格特質,也就是俗話中的「自我感覺良好」。舉例而言,在內湖山老鼠事件中,他居然可以憑著一張年輪清晰的照片,就斷言那些漂流木是珍貴的「檜木」,儼然把自己當作遠比林務局官員或林木業者更高明的木材專家。同理,他也把自己當成高瞻遠矚的經濟社會學家,宣稱一個行業裡女性數量上升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似乎自認為已經超越了全世界的頂尖學者專家,見解獨到的掌握了產業興衰的關鍵。
    雖然柯文哲的失言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場合不對,例如「婦產科在女人大腿間討生活」是醫界私底下的開玩笑,但大部分確實是因為自戀而覺得自己的看法不會有錯,公開宣稱「我是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正是自戀人格最極端的表現!
    自戀被學界納入領導者的「黑暗三位一體」,意思是位高權重的領導者經常同時具有三種負面的人格特質,其中之一是自戀,其他兩者是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喜愛操縱他人的馬基維利主義,以及同理心偏低而且衝動、尋求刺激的精神錯亂。
    整體而言,學術研究業已證實,至少以美國的大學生而言,自戀程度呈現持續明顯提高的趨勢,換言之就是年紀愈輕則自戀程度愈高。就這點而言,由於自戀和馬基維利主義、精神錯亂是「三位一體」,因此美國的年輕人在馬基維利主義和精神錯亂這兩者上也應該是逐漸走揚。台灣似乎沒有看到這麼大規模的長期研究,但是從網路相簿中許多人大量貼上角度近似的自拍照片,可以推測整體而言年輕族群確實相當自戀。
    在職場方面,研究顯示員工自戀程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不大,但自戀程度愈高則愈可能出現抵制、破壞等負面行為,在領導者部分則發現自戀程度愈高則愈是認為自己領導得當,而上司、同事、和部屬則比較不以為然。
    但這些證據並不足以支持「性格決定命運」的通俗主張。如果想要強調自戀的負面影響,目前唯一的途徑在於研究顯示自戀可能衍生霸凌式的領導風格,也就是持續用鄙視、辱罵、負面批評等行為來對待部屬,從而導致部屬產生工作滿意度降低、挫折沮喪、和想要離職等心態。
    媒體確實曾經大量報導過柯文哲公開辱罵部屬的行為,同時也有不少報導或評論將多位局處長掛冠求去歸咎於這種領導風格,但研究顯示「儒家文化」當中比較不會對霸凌式領導產生反感(說難聽一點就是「奴性」高於歐美),而且在這類事件最密集的期間,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並未大幅下降。因此歸結起來,近期柯文哲的民調呈現「死亡交叉」,不滿意的比例首度超過滿意,並不能歸咎於柯文哲的自戀人格。
    這些事項可以納入人格和領導等議題,但嚴格說來所能佔用的教學時間理應有限,一方面是自戀並非課堂上最重視的人格特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柯文哲的自戀和他的施政成效難以直接連結。
    誤判情勢衍生的僵局
    最後也是最值得考慮的切入點,或許是大巨蛋案的持續拖延。雖然在民調死亡交叉出現後,各界通常將之歸咎於大巨蛋和內湖交通兩者處理失當,但交通領域的專業障礙並非一般學生所能克服,因此大巨蛋案是最理想的抉擇。這其中,教師可以配合自己的專長或課程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材料進行個案討論。
    舉例而言,財務課程可以根據大巨蛋的造價和營運預測(雖然媒體所揭示的數字顯然不夠精確完整),探討可能的投資報酬率究竟為何,以及是否支持柯文哲及其部屬、顧問所言的「暴利」。同理,企業概論或行銷、策略等課程都可以針對「五大弊案」問世後,柯文哲的聲望達到頂點,來討論台灣社會是否具有「反商仇富」情節,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究竟要履行到何種程度。
    本文只針對造成僵局的可能原因。首先,大巨蛋案當中涉及衝突與談判,而這個議題不但收錄在商管教科書當中,通俗著作甚至一度躍居暢銷書排行榜首位,柯文哲及其團隊不可能不知道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其次,由「五大弊案」的處理方式和柯文哲自己的公開檢討觀之,市府團隊很可能是誤判情勢,導致大巨蛋案陷入僵局。
    衝突與談判領域的基本知識在於俗稱的「哈佛談判術」,屬於兼具敘述性和規範性的知識。簡單的說,解決衝突或協商談判的選項只有五種,當事人考慮其中所涉及的利益多寡和雙方關係的重要性,在其中予以選擇,如圖所示(五種選項的名稱反映其內容,不採用特定學者專家的命名)。
    談判結果的可能抉擇
    談判結果的可能抉擇
    例如,台灣對美談判基本上都是關係優先,因此歷年都是「輸慘而被罵慘」,但實際上卻是最合理的抉擇,任何人上台談判結果都差不多。近日立法院的對抗中,包括理應中立的院長在內,綠營明顯是選擇「我贏你輸」,而藍營則是不斷藉由議事干擾,希望能坐下來協商,也就是選擇「各讓一步」的目標。
    在大巨蛋案中,市府團隊顯然是選擇「我贏你輸」,不論是團隊成員的公開指責「暴利」,對其他幾大案的處理方式,還是柯文哲坦承對誠品文創案最滿意,都顯然是要求對方讓步,而且讓得愈多愈好。這其中,除了美河市案早已進入仲裁之外,其他三案最後都全面讓步,很可能是基於「民不與官鬥」的傳統思維,甚至以霸氣聞名、護犢心切而登報反擊的郭台銘,最後也以沈默收場。
    市政府確實握有公權力,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決定大巨蛋的生死,再加上其他幾家業者都選擇讓步,很可能因此導致市府團隊誤判,認為遠雄撐不了多久,遲早還是會低頭。由柯文哲所言「不知道在堅持什麼」就反映了這種心態,至於「亞斯伯格症碰到頑固老人」則只是他習以為常的閒扯。
    遠雄在堅持什麼?除了考慮前述五個選項之外,當事人還會評估自己和對方可能的目標、底限、和談判籌碼!市府團隊掌握的籌碼是行政裁量權,以及遠雄「頭已經洗了一半」的事實。相對的,遠雄最大的籌碼則是可以選擇走曠日廢時的法律程序,讓大巨蛋工地成為鬧區中的大廢墟,標誌著市府團隊的失敗無能。
    旁觀者當然無法瞭解實際狀況,而且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例如必須熟知BOT和建築相關法規,而且掌握雙方合約的內容,才有可能評論雙方的優劣勢。然而,從衝突和談判的觀點,還是可以點出很可能是因為雙方可以迴旋的餘地(談判空間)沒有交集而陷入僵局,如圖所示。
    以上從柯文哲的智力、人格與領導、管理知識與經驗、以及大巨蛋的僵局這四點切入,提示了可以納入商管教材的範例,同時也有限度的對其功過成敗做出評價。柯文哲的從政經歷當然可以轉化成更多的管理個案,例如競選時的「白色力量」主張就可以當作策略管理上的競爭策略抉擇,或是行銷管理上的區隔與定位範例。以上討論只是證明,商管教師可以在柯文哲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將之拿到課堂上也應該能夠讓學生受益匪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