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存在於你我的存在裡:也斯〈靜物〉賞析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擷自也斯〈靜物〉,侯建州手寫,深藏身與名襯圖(陳日瑒攝影照)
這一篇詩作的賞析,今晚亦會在粉專詩.聲.字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出現。


也斯〈靜物〉

本來有人坐在椅上
本來有人坐在桌旁
本來有人給一盆花澆水
本來有人從書本中抬起頭來

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那個隨著音樂起舞的人
那個喜歡吃麵條的人
那個喜歡喝白開水的人
那個戴頂帽子擋陽光的人

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是一個想與你好好說的人
是一個與你緊緊挽著手的人
是一個想與你一起高聲歌唱
想與你一起仰望天空的人

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變成一個分水給陌生人喝的人
變成一個為信仰而停止進食的人
變成一個含著眼淚勸告武警的人
變成一個為朋友擋去子彈的人

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輾成了碎片
撞成了彈孔
吹成了風砂
撒成了灰塵

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變成了你我身畔永遠的影子
變成了我們每日的陽光和空氣
變成了生活裏的盆花和桌椅
變成了我們總在讀著的那本書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也斯 創作
#侯建州 手寫
#深藏身與名 襯圖
※圖檔來源:#陳日瑒 攝影,Instagram:infuturedream

※本篇可見於梁秉鈞《#梁秉鈞五十年詩選.上》(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年10月),及孟浪主編《#六四詩選》(#黑眼睛文化,2014年5月)

※也斯(1949-2013)
本名梁秉鈞,香港重要詩人、作家、學者、文化人。

「也、斯」均為虛字,取名也斯,因為欣賞二字不受單一意義規範,也不受任一種學說或預設思想所限,似乎縹緲不可捉摸,卻更凸顯出其人不受任何媒介拘束,從文字、攝影、戲劇等不同面向建構出獨特的生命情懷。在他跨界探索的前衛性格中,卻每每回到對香港深厚情感的底蘊與反思。

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東西》、《蔬菜的政治》、《普羅旺斯的漢詩》等;小說《養龍人師門》、《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和《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等;散文集《也斯的香港》,及與日本學者四方田的往復書簡《守望香港》(遺作)等;以及評論集《書與城市》、《香港文化》、《文化空間與文學》等。

※賞析
在1989年天安門學運之後,香港詩人也斯寫下了這首〈靜物〉,借詠物以悼念中共鎮壓下的亡者。這首詩的結構安排簡單卻又有效,詩中的敘述與摹景,是四句一段,如首段云:

  本來有人坐在椅上
  本來有人坐在桌旁
  本來有人給一盆花澆水
  本來有人從書本中抬起頭來


讓我們試想「本來有人」重疊的作用:句子強調出「本來」以及「有人」,於是讀者可以感覺到曾經不只一人在此,而今那群人卻不在了,於是導引出單句成段的疑問句:「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

閱讀這首詩時,讀者(「你」)宛如在看一幅室內的靜物畫,「旁白」(詩人)為「你」勾勒出一群已不在場的人,他們「隨著音樂起舞」,「喜歡吃麵條」,「喜歡喝白開水」,「戴頂帽子擋陽光」,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並且循序漸進,「你」將感覺這群人與自己的聯繫正在加強,因為他們:

  是一個想與你好好說的人
  是一個與你緊緊挽著手的人
  是一個想與你一起高聲歌唱
  想與你一起仰望天空的人


這群人不是「你」生活裡的陌生人,他們想與你交流,他們與你緊挽著手,想與你一同高歌,而且還是「想與你一起仰望天空的人」:仰望天空,當然不只是字面義,亦具有象徵涵意,例如追尋遼闊、自由而理想的世界(凡是落實來解釋的同時,當然也限縮喻依的可能性)。而這群人,「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詩裡展示的是他們消失前在做的事:

  變成一個分水給陌生人喝的人
  變成一個為信仰而停止進食的人
  變成一個含著眼淚勸告武警的人
  變成一個為朋友擋去子彈的人


他們變成一個個為了心中的信仰、關懷而投身運動的人,且彼此站在一起,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生命。

然後「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每當這個疑問句再度出現時,情感的分量亦隨著故事推展而愈顯得沉甸甸。接續的一段,便是全詩中最猛烈、殘酷的句子(如果詩歌如同樂曲,此處也是最激越的一節):他們如同物品一樣,被輾碎,被彈孔打穿,「吹成了風砂/撒成了灰塵」。字面上不見血,卻血流滿地;不說中共鎮壓的酷虐,卻盡顯其酷虐。

而這首詩的巧妙之處,不僅在於能放,更在於能收。「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詩人(文本)所給予的回答先是高亢激情的,隨後是沉痛哀婉的,最末又回復到平靜雋永的畫面:

  變成了你我身畔永遠的影子
  變成了我們每日的陽光和空氣
  變成了生活裏的盆花和桌椅
  變成了我們總在讀著的那本書


他們仍然存在於「你我」的存在裡,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裡的「陽光和空氣」、「盆花和桌椅」;存在於我們的閱讀之中,就像此刻,當我們在閱讀著詩的時候,那些已然缺席的前行者,他們所投身的理想及其價值,並未隨風消散。

以上主要談的是涵意層面,這一段再稍微補充寫作上的技巧。一開始提及四句一段,我們讀完後可以注意到,每一段之內,四個句子的安排,多是從輕到重,由淺至深,例如前文單獨引出的幾段;或有上下兩句間的輕重均勻而彼此互補,例如「本來有人坐在椅上/本來有人坐在桌旁」,或是「變成了我們每日的陽光和空氣/變成了生活裏的盆花和桌椅」。再則,每段之內重複的字詞,如一開始的「本來有人……」,第三段「那個」如何如何的「人」,第五段「是一個……」,第七段「變成……」,既製造節奏感,語意上又有適當的調整,到第九段的「輾成」、「撞成」、「吹成」、「撒成」的句首動詞變化,既微妙又準確,甚至結段的「變成了」也與第七段「變成」(像是進行中)情境上有所不同。這些細節,均可覺察出詩人用字遣詞的功力。

最後做個延伸:就詩作上來觀察,也斯在創作時,應曾聯想1960年代美國風行的反戰歌曲〈花兒都到哪裡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這首歌是1956年時美國民謠歌手彼德.席格(Pete Seeger)自烏克蘭民謠改寫,從「花兒都到哪裡去了」啟始,寫及少女摘花,送別她們的情郎,這些年輕小夥子上戰場,後來卻長眠墓園裡。也斯〈靜物〉提問的方式及其內裡的情懷,與歌曲有相近之處,大家如果將前者與〈靜物〉的文本對照思索,對它們各自的意象安排、結構方式,以及情緒如何跌宕,將別有一番體會。
avatar-img
17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畇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份不對等、沒有結果的愛,在臨海的橋邊,雖然只是片刻然而勢將長存於記憶的畫面,在詩人的眼裡、耳裡惟有對方,聽見「你的衣角/拍打著巨大的夏天」, 而對方所見的卻是「洶湧來到」的水勢。那一片「不尋常的浪」固然打到「你」身上,但那樣的激越終究不會留下痕跡,巨大的夏天終成過去。無緣的愛。
我知道,當年他身為文學院院長而我是一個普通的中文系學生,常常能在文學院長廊或校園其他地方拾獲詩人身影的那些日子,已經無可挽留的過去了。
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不時會想起柳宗元筆下的蝜蝂,那善負物卻終會「躓仆不能起」的小蟲,柳宗元雖以之喻高位厚祿且「貪取滋甚」的官員,但我不由得以為這樣的可憐蟲,更適於形容力薄而諸事無成的人,如我。
許多投資客說他獵地養地,但他就是放著什麼都不做,不蓋大樓、不蓋公園、不蓋停車場,也不作農地,就只是任由植物自然生長,把土地完全交給了上天。
在看大眾小說(玄幻、武俠為主,有時是都會)或影劇時,有一種人設對我頗具吸引力,孤身男子帶著他的女兒過活:父親多半是超凡卓絕的,女兒則嬌憨可愛,但因為某種緣故,孩子的母親離他們而去,因此在故事裡會遇見另外的女角/女角們,無論後來有沒有共組家庭,這些女子幾乎都喜歡男子及他的孩子──
有什麼禮物我能夠送你呢? 當慈濟的白衣、淑世的練習 疾呼與歡笑的友伴 都成為你的年少留影 歲月飛奔你以成長,潔淨的新 與待續的夢正如野百合盛放 我還能贈送你什麼 一生,值得留念的? 我不能送你什麼 除了為你預留的七星潭 你能蓋一座心房收藏並且珍惜它嗎?
這是一份不對等、沒有結果的愛,在臨海的橋邊,雖然只是片刻然而勢將長存於記憶的畫面,在詩人的眼裡、耳裡惟有對方,聽見「你的衣角/拍打著巨大的夏天」, 而對方所見的卻是「洶湧來到」的水勢。那一片「不尋常的浪」固然打到「你」身上,但那樣的激越終究不會留下痕跡,巨大的夏天終成過去。無緣的愛。
我知道,當年他身為文學院院長而我是一個普通的中文系學生,常常能在文學院長廊或校園其他地方拾獲詩人身影的那些日子,已經無可挽留的過去了。
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不時會想起柳宗元筆下的蝜蝂,那善負物卻終會「躓仆不能起」的小蟲,柳宗元雖以之喻高位厚祿且「貪取滋甚」的官員,但我不由得以為這樣的可憐蟲,更適於形容力薄而諸事無成的人,如我。
許多投資客說他獵地養地,但他就是放著什麼都不做,不蓋大樓、不蓋公園、不蓋停車場,也不作農地,就只是任由植物自然生長,把土地完全交給了上天。
在看大眾小說(玄幻、武俠為主,有時是都會)或影劇時,有一種人設對我頗具吸引力,孤身男子帶著他的女兒過活:父親多半是超凡卓絕的,女兒則嬌憨可愛,但因為某種緣故,孩子的母親離他們而去,因此在故事裡會遇見另外的女角/女角們,無論後來有沒有共組家庭,這些女子幾乎都喜歡男子及他的孩子──
有什麼禮物我能夠送你呢? 當慈濟的白衣、淑世的練習 疾呼與歡笑的友伴 都成為你的年少留影 歲月飛奔你以成長,潔淨的新 與待續的夢正如野百合盛放 我還能贈送你什麼 一生,值得留念的? 我不能送你什麼 除了為你預留的七星潭 你能蓋一座心房收藏並且珍惜它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妳走的那一夜 窗外的雨初歇 我們的情切切 不忍要道離別   妳走的那一夜 窗外有零落葉 猶記得與盟約 如今月圓人缺 學庸2007.07.13/19:50 作品號03-0440-03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花蓮的經歷,以及遇到的天使贊助人。文章中談到了對臺灣社會的貢獻以及尋找生活節奏的過程。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我從彼岸來 思忖我為何存在 故事還未停擺 我撿起一隻被人落下的筆 在紙上寫下無數個徘徊 也許會有人告訴我 別徒添無用的愁思 可或許是風的緣故 總有染紅的楓擾我 叫我證明我還猶在   在藏頭主題的新詩創作挑戰寫下的新詩。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85.08.17/01:00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也曾獨踽街頭 漫梭陌生群中 也曾盲目尋求 哆嗦細雨寒風 也曾愛上層樓 數落滿地楓紅 也曾驀然回首 走過歲月匆匆 學庸75.10.25修稿 作品號03-0029-03
Thumbnail
妳走的那一夜 窗外的雨初歇 我們的情切切 不忍要道離別   妳走的那一夜 窗外有零落葉 猶記得與盟約 如今月圓人缺 學庸2007.07.13/19:50 作品號03-0440-03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花蓮的經歷,以及遇到的天使贊助人。文章中談到了對臺灣社會的貢獻以及尋找生活節奏的過程。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我從彼岸來 思忖我為何存在 故事還未停擺 我撿起一隻被人落下的筆 在紙上寫下無數個徘徊 也許會有人告訴我 別徒添無用的愁思 可或許是風的緣故 總有染紅的楓擾我 叫我證明我還猶在   在藏頭主題的新詩創作挑戰寫下的新詩。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85.08.17/01:00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也曾獨踽街頭 漫梭陌生群中 也曾盲目尋求 哆嗦細雨寒風 也曾愛上層樓 數落滿地楓紅 也曾驀然回首 走過歲月匆匆 學庸75.10.25修稿 作品號03-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