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ep8 模特兒與書⁣

最近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位模特兒。她說在時尚界待了三年,學會最重要的道理是「要成為時裝的 curator,而非只是 carrier」。我不是太明白她的意思,想了一想。⁣ ⁣⁣⁣
Curate 是個頗為新興的詞彙,拉丁字源 curatus,意指 care 或 cure,有管理,照料,養育的意思。Curator 廣泛被譯為策展人,最常見於形容為一間藝廊策劃,製造展覽的身分,但又跟館長或藝廊管理人不一樣。⁣ ⁣⁣⁣⁣
策展人的工作包括對作品的收藏、保存、研究、詮釋,經過思考後形成一個觀點或理論,透過作品與作品之間關係交織出新的意思,再呈現給大眾。延伸開去,就類似是個篩選整理者、品味看守者的角色。⁣ ⁣⁣⁣⁣
我想,我們都是生活的 Curator,把關著門口,留意讓誰人何物進來,與生活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是畫龍點睛,畫蛇添足,或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如果生活是場展覽,我有什麼展品,又如何策劃,消化與表達?⁣ 我先審視房間,因人們說房間展示心靈。我房間最多的是書,然後是唇膏。我常說我嘴唇天生泛白,唇膏是我的第二生命。這樣看來,書可能是第一生命。⁣ ⁣⁣⁣⁣
看書是 curation 嗎?由選一本書,讀一本書,消化書的內容,比較不同書籍的觀點,再聯繫自身看法經驗,認真思考過後,得出屬於自己的結論,再透過生活向他人展示其中。可能是吧。⁣ ⁣⁣⁣⁣
不是說非要以讀書這渠道來獲得知識不可,而是除圖文外,書載著對我非常重要的精神意義。是作者傾出畢生思想精華的慷概和熱情讓人動容?是書作為思想的載體的純粹和神聖?是讀書所需,奢侈的獨處空間?是腦海將文字轉化意念,富有挑戰性的想像習作?⁣ ⁣⁣⁣⁣
我的房間長期囤著好幾十本書,買過讀完再丟再捐的循環。有年房間太亂,我把心一橫,讓男友陪我將讀過的書丟掉。收拾著他說,怎麼你會捨得丟掉讀過的書,它們好歹也曾點滴滋養你靈魂。藏書是靈魂的圖書館,讓我們好好整理,就可把它們保存好。有點過分浪漫但亦不無道理,然後我有藉口繼續買書。⁣ ⁣⁣⁣⁣
實體書的確花錢又佔空間,但書放在手上讀,逐頁翻掀的觸感太好,用筆刻下標記感覺很實在。書籍在書架上一本一本疊高,又真像個檔案處,將讀過學過的的一路紀錄,而未讀過的那些,則時刻提醒我世界多大,懂得太少。人會想不開、鑽牛角尖甚至抑鬱,非一定是情緒問題,更多時候是對世界、人性認知不足,或思想出現邏輯謬誤。我堅信唯有不斷學習,方可保持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
有人說看書沒用,我猜是不夠策略性地閱讀。死讀書跟看電視無分別,都只是左耳入右耳出的 kill-time 被動娛樂。讀書為腦袋輸入資料知識,關鍵是讀者必須自行消化內容、將其處理整合,再分析思考。最後以自我文字輸出甚至寫下結論,才算讀得有益。再進一步,若可將不同書籍得到的洞察互相聯繫比較,再運用於實際層面,為最理想。看書一是喜歡讀,二是想進步思想,三是想以新思維改善生活質素。⁣ ⁣⁣⁣⁣
只有當你有認真了解過一件事情,明白得夠通夠透,才有能力資格,讓其為人生刻上任何意義和影響。否則你只是個隨波逐流,丟三落四,被生活追著走的被動載體。任你穿夠十萬套衣服,都沒有一套真正屬於你的。
(Photo of Nigella Laws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