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素描可以說是習畫的一個必經階段。印象派大師 Cézanne 有好幾幅名作都是以水果為材。繪畫水果有個好處,便是完畢後還可以把水果吃掉。其實,有很多藝術品都與食物有關。《翠玉白菜》據說是臺灣故宮博物館 的其中一件鎮館之寶,是以完整翡翠琢碾而成的白菜雕塑。美國現代藝術家 Andy Warhol 有一系列的絲印畫是 以金寶湯罐頭爲主題,廣爲人所熟悉。不過,食物除了作為藝術作品的題材之外,食物本身是否可以成爲一件藝術品?
如果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藝術品能否以食物為製作材料,答案當然是可以的。藝術家達文西(Da Vinci)的名畫《最後晚餐》便用上了蛋彩,一種混入了雞蛋黃的顏料。至於藝術雕塑,很多時候是用木、石頭、金屬等作為素材,但原則上我們也可以用紅蘿蔔、南瓜、牛油甚至蛋糕,只不過可能比較難保存而已。
有很多現代藝術品都以食物作為製作材料。德國藝術家 Joseph Beuys(1921-1986) 的裝置藝術會用脂肪、 檸檬、香腸、朱古力等食物來表達不同的意義。另一位現代藝術家 Rirkrit Tiravanija 有一件作品稱為 Untitled (Free),便是在紐約一間畫廊請參觀者吃泰式咖哩飯,把吃飯這個過程變成了一件藝術品。觀眾是藝術品的一部分,而藝術品裡面的咖哩飯也成為觀眾身體的一部份。中國藝術家宋冬也有類似的一系列作品《吃掉城市》。他在不同的城市用餅乾來搭建該城市的模型,然後讓觀眾在展覽時一同把模型吃掉,象徵慾望如何建做但也同時摧毀一個都市。
這些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觀眾與藝術作品的關係。但食物在這些作品所發揮的功能是作為藝術品的媒介 (medium),而非一種獨立的藝術類型(genre)。我們熟悉的藝術類型包括音樂、雕刻、建築、舞蹈、文學、繪畫、戲劇、電影等等。藝術媒介則是用來製作藝術品的材料,比如木材、金屬、塑料等,但它們本身並不構成任何類型的藝術作品。雖然上面提及的裝置藝術都用上了食物,但食物的味道和烹調技巧都並非作品的 焦點。藝術家 Tiravanija 可以請展覽的參觀者吃熱狗而不是吃咖哩飯,這個改變對整項裝置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不會產生太大分別。相反,在一間高級餐廳進食,食物是主角,我們對食物的色香味會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 在這種情況,食物本身又能否成為獨立的藝術類型?而如果美食也可以是藝術,它的藝術價值和地位與其它藝術品又有沒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