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聊創意|對寫文案來說「情緒」是好東西

如果現在附近發生一場火災,火勢已經撲滅,你比較傾向用"理性or感性"方式告訴你的身邊的人?
1.理性:今天下午巷口發生火災,後來大概五點的時候撲滅了,沒有人受傷。
2.感性:今天下午巷口發生火災,當時我正在午休,發現時真是嚇死我了!後來消防隊來了之後,火勢才終於沒有變嚴重,我也才慢慢安心下來,大概五點的時候撲滅了,沒有人受傷,真是太好了!
在測驗裡,如果你比較習慣用第一種方式表達,那你就是比較習慣用理性方式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精準確實,是在工作職場上很被讚許的溝通方式。
第二種表達方式就是偏情緒化的表達方式,通常這樣的人會被感覺比較熱情,有時候會被視為較平易近人。
為什麼? 看出來了嗎?差別在於「情緒」的表達。 我們從小被訓練陳述事實,卻鮮少被訓練表達情緒,因此如果沒有在刻意引導時,文案師常遇到的事就是:客戶像編年史般的告訴你他的企業做過哪些事情,卻只有「事情」,沒有「感覺」。 但是我必須說,在撰寫品牌故事時,我比較需要的資訊是情緒,所以當我採訪時,我傾向聽見的是第二種表達方式。 「可以多一點情緒嗎?」 在處理文案工作前,總是需要跟客戶做比較完整的採訪討論,很多時候我的心裡常浮現出這樣的一句話: 「可以……多帶一點情緒嗎?」 文案師時常遇到的狀況是,客戶總說不上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就是這裡不對,那裡不好,有時候到最後又推翻了自己說過的內容,一切又重新開始,這應該是文案人最崩潰的時候。 最近我也遇到瀕臨崩潰的狀況,來自一位理性特質明顯的業主委託撰寫品牌故事,整個傾聽與詢問的過程裡,表面上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總覺得內心有一種違和感,當然在撰寫初稿時,心裡格外不踏實,後來我決定再交稿前,在約業主深談一次;我終於發現那份違和感是什麼──他無意識間總是把創業初衷淺談,不是快速地繞過去,就是簡短的陳述過程,我感覺到的是一種冰封狀態,可能是連自己都沒發現的不安。 「明明是很重要的事情……卻怎麼也說不出口了嗎?」 後來,我在網路上終於找到了很多年前,業主曾經被採訪過的一篇文章,文章裡的照片是青澀的臉孔,文章裡面寫著當時看起來有點幼稚,但真誠的理想,我終於懂了,我知道該怎麼寫他這個人,這個品牌的故事。 後來當我寫出品牌故事時,他很訝異我竟然寫出了,他在採訪時沒有說出的那份情感與故事,以及他執著的、想保留的那份單純又珍貴的初心。 品牌故事再怎麼冠冕堂皇,如果沒有你真實的情感在裡面,其實沒有意義的。 沒有意義的原因有兩個: 1.你不會感動,就不用想感動消費者。 2.你駕馭不起來,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把情感延伸下去。 很常聽見老闆說,大家都這樣做啊,大家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沒什麼好寫的啊! 但是,我必須說,不會一樣的,而其中最大的差異便是,你們的情緒感受絕對不會一樣,那份感覺,就是你的獨特之處,而捕捉你的感覺,其實就是我工作的核心。 常常笑說自己是文案靈媒、通靈系文案師這樣的說法,實質上有點自嘲的意味,但是也是刻意要點醒的事情,很多時候會發生很神奇的事情,例如說:可能你跟我講了兩個小時的故事,最後的成品,我並沒有採用你說的很多內容,取而代之的是,講出了很多你覺得你並沒有說出口的「真心話」。 這並不是通靈,而是比起你說的內容,我更重視閱讀你的情緒,還記得很久之前曾經上過我很喜歡的一位聲音老師:周震宇老師的說話課,老師就說過,「你說話的內容重要性只有占3%,重點是你說話的聲音語調與表情。」 因為文案要像你,就要找到你核心的東西,那些外在可以看見摸到的東西固然重要,但總能被複製,重要的是你內在的感覺,你的感覺堆疊出你的人生經歷,那些東西才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東西,所以若要文案像你,勢必要有面對情緒的勇氣。 所以下一次,當你自己想寫一些關於自己的故事,請不要害羞,感覺是生命最重要的寶藏,因為有感覺,所以才會活著,文案是用文字傳達你活生生獨一無二的存在,所以文案像你,意味著邀請你打開自己,讓真實的自己跟這個世界接軌,用真實的自己為起點,再用行銷技巧包裝成大眾可以理解的模樣,這樣才是有意義的品牌差異性,才會讓品牌是持續發光的篝火,而非燦爛卻易逝的花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