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部影集在去年台灣的網飛開播的時候,我就觀賞完畢了, 當時覺得很驚艷因為突破了以往對印度影片的刻板印象,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感想。
近來因為看了新的影集「水上鐘樓」再次從記憶裡面想起了這部影集,擔心不知道那天就下架了,所以就重看了一次,以下幾點是我的觀後小感想。
- 影集開頭的視覺美術設計讓我著迷不已,可能是因為我也是打字機的愛好者,這種古董級打字機的美,喀擦喀擦的敲擊聲,想必曾經經歷過需要使用打字機或是電腦鍵盤有聲音那個年代的朋友們應該有懷念的感覺。(人老了就是會懷舊),而且劇裡的打字機是有生命的啊,每死一個人它就彷彿做了醫美一樣閃亮不已。
- 裡面的小孩主角們的表現印證了,小孩不知道怕,有時候番癲起來鬼都會怕小孩的概念。(覺得大人們都不停的翻白眼)
- 全程主角們的對話是英文,印度語(官方用)還有印度地方語言夾雜使用,尤其片中的孩子們都就讀英文授課的教會學校,可見的家境都算中上的好。 因此英文與印度語言流利的交替使用沒有問題,就像我們國台語一樣。女主角說聽不懂傭人的話是合理的喔,因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也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會說。
- 一開始片頭那個床底下的場景,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聽鬼故事都會害怕的景吧,這部融合幾個元素: 恐怖,懸疑,邪教,巫術,鬼怪,種姓制度,英國殖民遺留文化,法治制度腐敗,當然還有善良這個元素在。
- 劇中男主角不是女主角的丈夫,女主角的丈夫是很稱職的花瓶,當個西方化的父親,有幽默感的丈夫,會偷吃搞外遇的人,從頭到尾存在感不高,但是最後來一筆可能是想說有第二季可以從這邊著墨吧?(演小三的女星真是的大美人啊)
- 全劇中也有著現在講話的是人還是鬼的疑慮,就像「水上鐘樓」的設定一樣,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讓我們無法確定這個是好的還是壞的?感覺很可怕,但是想想哈利波特就有解釋過的「分靈體」概念也是這些劇集會採用的元素,我們內心總有好壞的一面啊。
- 邪教組織的威力總是強大的讓人難以理解,或是可以讓人沈迷不已甘願奉獻一切,人們對於無止盡的權力生命總是有著遐想跟貪念。 宗教本身沒有錯,有問題的往往是人們的心。
- 一個魔頭的誕生,往往取決於周圍環境,人們的對待或者說漠視,劇中大魔頭的母親一輩子待人良善,不濫用自己的巫術,卻得不到善終導致了魔王的形成,很常見的劇情卻也是不停的重複發生。
- 女主角的爺爺有權有勢,卻因為自己的貪念引禍上身,讓自己的孫女牽連到,讓他賺錢的工作~~打字機,成為一個法具,在多年後再次引起軒然大波。
- 雖然劇集結尾結束的有點不太認真的感覺,但是整部片很精緻。除了小女孩的眉毛,老人家早就告訴過我們修眉的重要,女孩兒們都要記得,不然每次看到她的眉毛我都會出戲一下。
劇中印度殖民式的莊園真的很美,印度的多元文化,與英國密不可分的相互影響在許多印度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得出來,而印度管理上之複雜在於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話而神話在印度又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們往往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在他們的世界裡面確是再正常而不過了。 所以,在觀賞現代一點劇情的印度片時,不妨認真聽他們說話,察覺不同語言的轉換,了解可能的背景,或許對於劇情的鋪成就會明白理解了。因為印度這個擁有 29 個省邦和 13 億人口的龐大國家,各自保有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和飲食習慣。雖然英語和印地語(Hindi)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但這也是只是 22 種官方語言的其中之一,而印度使用的語言若要說個總數的話,可能多達 1,600 種(各統計資料數字有所不同,但都超過 1000 種。)
即便在英國殖民歷史的影響之下,印度能夠流利的用英語應對的人口,最保守估計的人口大約為一億兩千五百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 10%,而這些人多數都是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如果不說英文,那他們說什麼語言呢?最為大家熟悉的莫過於印地語(Hindi),這是最多省邦通用的語言,集中在北印度和東印度幾個邦,佔總印度人口數的 41%。其他常見的還有坦米爾語(Tamil)、孟加拉語(Bengali)、旁遮普語(Punjabi)、阿薩姆語(Assamese)、克什米爾語(Kashmiri)、烏爾都語(Urdu)和馬拉蘭雅語(Malayalam)等等,而大家常說的「印度語」其實根本沒有這種東西啊。
所以,我們在看所謂印度片的時候如果保持著更開放的態度來觀看的話,得到的收穫或是看法就會不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