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地方文化觀察與差異趣味 - 語言篇

前篇寫了讓所有人幾乎第一印象想到的 - 飲食,麻辣鮮香的川菜,用有特色酥酥麻麻花椒入味的各種形形色色菜品與小吃,都是不可錯過的好滋味。連結在此:地方文化觀察與差異趣味 - 飲食篇
這次來聊聊 -

語言

大體來說,整個中國大陸西南區域的語言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關聯性,如果會四川話,幾本上重慶話(原本也是四川)、湖北話、湖南話、雲南話、貴州話...等都不會太難。當然對於一個並非這個語系背景者來說的真實感受如此,相信如果語言學家會有更正確的分析。
而偌大的四川,大致可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等四個方向,各自的地方會有一些微妙的小變化。舉例來說,所有四川人應該都會對自貢區域的四川話用一種有意思的詼諧方式調侃,因為大體來說四川話很慵懶且聲調軟軟的並自帶韻律感,同時彷彿對應此地樂天閑適的民族性般的,很少費盡使用捲舌音。唯獨就是在自貢地方語系會有濃厚的捲舌音,所以只要學會了四川話,把每個字都加上捲舌音,感覺就可以「偽裝」自貢話了~(只是詼諧的方式,並不是真的如此喔~)
初到天府之國,儘管因為經濟文化日漸重要而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此發展,甚至在北漂、南漂之外也形成了有意思的「蓉漂」一詞,但只要上了出租車,還是會聽到爽朗熱情的「獅斧~倒那~去呢?」(師父,到哪兒去呢?其中語調要配合標點符號拉長... XD)「要得~」(好的!)如果請師傅改用普通話,大多也會有點苦惱,但會用力的用特色的「川普」跟你對話。川普 - 也就是四川特色的普通話,大體上會把一些四川習慣用法的詞彙直接硬翻成普通話說出來,加上一些腔調的「變形」,形成另一種樂趣。天性樂觀的四川人很愛自嘲,常常會說如果說川普,不如直接說四川話,說的人輕鬆,聽的人似乎也還比較能抓到重點。
如果想「速成」四川話,有個大體上的規律是把聲調一聲的改成二聲、二聲改成四聲、三聲改成一聲、四聲改成三聲...是不是像在看 Rap 歌詞一樣一臉黑人問號?事實上四川話我一直認為是種進入門檻很低,要精通還是要花相當時間的語言。(任何語言要精通都還是要花很多時間就是)意思是如果到四川,聽聽當地的廣播、看看新聞播報,或者最簡單的就是跟本地人開始對話,到咖啡店、茶館「聽」看看隔壁桌的對話,基本上適應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大致聽懂一半以上了。
而最有意思的點有兩類很值得分享:
一、疊字的運用
很多詞彙使用上,會很「可愛」的用上疊字,就像在跟小朋友對話一般。但即使是商業溝通過程中,都還會用到。舉例來說:把那個紙條放在桌上,四川話口語會說:把那個紙飛飛扣在桌上。看那水邊的蜻蜓在飛!四川話口語會說:看那個水邊飛著個叮叮貓頭昏腦脹會說成腦殼昏戳戳的~
這樣的溝通起來,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一定的韻律節奏與自帶樂趣。也成為與外地人溝通時很適合作為話題的點。想想看,連講話都這麼酥酥麻麻軟軟溫溫,怎麼對這邊印象不好嘛......
二、兒化的運用
另外一個特點是很多字後面會加上個兒字結尾,又是個「可愛」化的自帶特效。一般日常的衣服、用品,都會在四川話中加個兒字變得相當可愛擬人化。舉例來說:頭上帶的帽子會說成「帽兒」,褲子會說成「褲兒」,小朋友會說成「娃兒」、廚房的鍋碗瓢盆中有刀子說成「刀兒」,鍋子說成「鍋兒」,而盆子不會說「盆兒」會用「盆盆兒」加倍可愛一下。
這些單詞連寫起來都滿面的可愛不已,加上風情萬種的聲調與母系社會色彩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四川女性一直很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江南北君子追求。
如果有機會到四川,記得留點時間,到茶館喝杯蓋碗茶,聽聽川劇。別以為只有聞名中外的變臉值得一看,其中就會有一段在外面玩耍太晚回到家被家裡的妻子調侃懲罰的「頂燈」橋段,非常地道的表現出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也可以從中聽到更多語言的差異樂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