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達曰。學人根性闇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吾當為汝解說。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
淺譯:
「達聞偈」:法達聽六祖大師說完偈頌。
「悔謝曰」:就懺悔,感謝六祖大師教化他。所以就說了。
「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而今,是現在;而後,是將來。說從今天到將來,我應該對一切都很客氣的。
「弟子誦法華經」:弟子我讀誦《妙法蓮華經》。
「未解經義」:我不明白經中的義理。
「心常有疑」:我心裏常常有所懷疑。
「和尚智慧廣大」:大和尚,您的智慧非常廣大。
「願略說經中義理」:我請祖師您略略講一講經中的道理。
「師曰」:六祖大師就說。
「法達,法即甚達」:你的名字叫法達,法本來是很通達的。
「汝心不達」:可惜你的心裏,自己迷昧而不通達。
「經本無疑」:在經上,本來沒有所可懷疑的地方。
「汝心自疑」:是你的心裏,生出這種的懷疑。
「汝念此經,以何為宗」:你念《妙法蓮華經》,你以什麼為宗旨呢?經上的宗趣,是什麼呢?你知道嗎?
「達曰」:法達就說了。
說「學人根性闇鈍」:學人我,生來的根性,非常愚癡。
「從來但依文誦念」:我就是依照經文來誦念而已。
「豈知宗趣」:我豈能知道這部經的宗趣呢?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六祖大師說,我對文字不認識,你試拿一卷《妙法蓮華經》,讀誦一遍。
「吾當為汝解說」:我就可以給你講一講。
「法達即高聲念經」:法達當時就高聲朗誦《法華經》。
「至譬喻品」:到〈譬喻品〉。
「師曰止」:六祖大師說:好了,不要念了。
「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經的宗旨、宗趣。
「縱說多種譬喻」:縱然講再多的譬喻。
「亦無越於此」:也沒有超過這個道理的。
「何者因緣」:是什麼因緣呢?
「經云」:《法華經》上說。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所有的佛、所有的世尊,只以一種大事的因緣,出現在這個世上。
「一大事者」:什麼叫一大事呢?
「佛之知見也」:這個大事,就是佛之知見。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浅译:
「达闻偈」:法达听六祖大师说完偈颂。
「悔谢曰」:就忏悔,感谢六祖大师教化他。所以就说了。
「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而今,是现在;而后,是将来。说从今天到将来,我应该对一切都很客气的。
「弟子诵法华经」:弟子我读诵《妙法莲华经》。
「未解经义」:我不明白经中的义理。
「心常有疑」:我心里常常有所怀疑。
「和尚智慧广大」:大和尚,您的智慧非常广大。
「愿略说经中义理」:我请祖师您略略讲一讲经中的道理。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
「法达,法即甚达」:你的名字叫法达,法本来是很通达的。
「汝心不达」:可惜你的心里,自己迷昧而不通达。
「经本无疑」:在经上,本来没有所可怀疑的地方。
「汝心自疑」:是你的心里,生出这种的怀疑。
「汝念此经,以何为宗」:你念《妙法莲华经》,你以什么为宗旨呢?经上的宗趣,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达曰」:法达就说了。
说「学人根性暗钝」:学人我,生来的根性,非常愚痴。
「从来但依文诵念」:我就是依照经文来诵念而已。
「岂知宗趣」:我岂能知道这部经的宗趣呢?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六祖大师说,我对文字不认识,你试拿一卷《妙法莲华经》,读诵一遍。
「吾当为汝解说」:我就可以给你讲一讲。
「法达即高声念经」:法达当时就高声朗诵《法华经》。
「至譬喻品」:到〈譬喻品〉。
「师曰止」:六祖大师说:好了,不要念了。
「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经的宗旨、宗趣。
「纵说多种譬喻」:纵然讲再多的譬喻。
「亦无越于此」:也没有超过这个道理的。
「何者因缘」:是什么因缘呢?
「经云」:《法华经》上说。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有的佛、所有的世尊,只以一种大事的因缘,出现在这个世上。
「一大事者」:什么叫一大事呢?
「佛之知见也」:这个大事,就是佛之知见。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時,我的左膝蓋經常會莫名地疼痛,但是還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再加上要照顧孩子和工作,還要為了不和諧的婚姻發愁,便沒有功夫去管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端午節我買了第二間新屋,但在一週後快速脫手,感覺自己賺了一千萬,其實並非賺到錢而是留住錢財,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穩住生活經濟。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凈空法師:「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這個機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果你忍不過邪淫,轉眼之間,阿鼻地獄就現前,得不償失!」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時,我的左膝蓋經常會莫名地疼痛,但是還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再加上要照顧孩子和工作,還要為了不和諧的婚姻發愁,便沒有功夫去管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端午節我買了第二間新屋,但在一週後快速脫手,感覺自己賺了一千萬,其實並非賺到錢而是留住錢財,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穩住生活經濟。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凈空法師:「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這個機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果你忍不過邪淫,轉眼之間,阿鼻地獄就現前,得不償失!」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