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面對外遇系列:是這樣嗎?

日本白隱禪師有個知名的故事。
一個女孩未婚生子。父母很生氣,逼問:是誰的孩子...。 女孩小小聲地說:白隱 這是村子裡一位禪師的名字,父母氣沖沖的把嬰孩抱去給禪師:這是你的孩子,你要負責... 禪師只說了句「是這樣嗎?」就接過孩子來悉心照顧。 一段時間後,女孩看著白隱禪師被村子裡的人唾棄責罵,心有不忍,就告訴父母實話,孩子不是禪師的是另一個賣魚的年輕人的。 女孩父母趕緊跑去跟禪師說:抱歉,禪師,這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誤會你了... 禪師一樣只說了一句「是這樣嗎?」就把孩子還給女孩父母。
大部分的詮釋者都是談禪師的榮辱都不為所動令人敬佩,被誤會也不為自己伸冤辯駁,但今天我想談談我的理解,以及這概念如何幫助你面對外遇。
六祖壇經中,五祖跟六祖惠能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也引用金剛經:「應無所住而升其心」,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不在任人事物上執著的心就是本心,真實的我們並不屬於這物質宇宙之中,物質界的特性是轉瞬即逝,「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的身分財產關係,我們未曾真正擁有也未曾失去,因為隨時都會換來換去變來變去,這輩子你當他老婆,上輩子可能他是你戰友,都是念頭上的設定,然後就表現出那樣的行為,念頭變了,行為又變了,關係也變了,如果隨著變來變去的關係中的得到與失去來定義自己,那就會痛苦,唯有穿透這些,認識自己內在那永恆不變的本心,扎根在這盤石之上,自然不會隨波逐流但卻順流而行,榮譽跟污辱既然都是短暫,都只是人念頭的定義,那又何須為自己辯白呢?如果根本就不存在一個我,所謂的我也只是夢境中的一個身分一個角色,怎麼會有「為自己辯白」的需要呢?
好一段時間以前,我曾經分享過一個外遇先生的真實經歷,早上他都還在跟太太說他是絕對不可能回頭,講了非常多可怕的話,罵太太就是有病,中午小三跟他談分手,因為小三其實已經開始跟別人交往了,他震驚之餘,下午,一回到家就立馬開始寫悔過書,跟太太懺悔,對太太的感覺馬上一百八十度大翻轉,他對自己的感覺竟然在瞬間有如此大的改變也都覺得很驚訝,但這感覺是如此的真實,然而早上他信誓旦旦的說那些可怕的話的時候,他也覺得是如此的真實,他問: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人的感覺有這麼大的差別?!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