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分手、被劈腿後的自我懷疑與不甘,也許你可以這樣想(兼聊催眠與靈性觀)

2022/09/0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知道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反而表示很清醒

距離我初戀分手已經快要半年了。自從戀愛,我從一個幾乎不會對戀愛話題、資訊有興趣的人,變成了會主動關注愛情議題的人,覺得自己好像終於解鎖、經驗了一種普遍的「人間疾苦與歡樂」。
不過我也意識到,自己不少觀念與想法其實跟蠻多人不太一樣,這也造就我對事情會賦予不同角度的意義。
之前寫的三篇失戀療癒文章,從情緒理智行動三層面跟大家分享過。我想在第一層次的情緒,其實人們會有的傷痛感受都是差不多的。
但理智層次,對某些人來說或許是最難轉化的部分,即便我們常聽到「轉念即海闊天空」的說法,但對轉念不了的人來說,真的很難!這種話聽來也格外刺耳,甚至有不被理解的憤怒跟沮喪。
我在近幾個月學了催眠後,更加理解所謂的「理智」之所以不動如山,並非人們聽不懂,而是人們的潛意識裡,累積了一生早已固化的特定價值觀、信念、本能反應與記憶等,要改變這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從表意識的理智,輕揮魔法棒就立刻解決。
承認自己就是看不透、想不開的人,其實反而是清醒覺知的。能夠知道自己潛意識裡並沒有真的改變,沒法立即完全接納新的信念跟觀點,即便理智上知道這對自己比較好。

先嘗試體察自己的潛意識

我很喜歡催眠課學到的一個概念:靈魂面對困境都是想要成長的。
困境觸發我們脫離了習慣的「常軌」,有機會刺激我們產生新的蛻變,當然這不意味著靈魂需要靠困境才能成長,但我們還是能試著從人生的變動、不安和困境中,看到靈魂想要學習與進化的渴望,而我們也已經在路上了,所以,帶著耐心跟溫柔前行吧。
暗夜時的我們總是想得特別多,藉著低潮所帶來的自省跟回顧,有的人重新強化既定的信念想法,也有的人,推翻了舊有的信念想法,以新的代之。
不論你是哪種,我覺得最重要的前提是想清楚、去體察,究竟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是什麼?它對你帶來的是幫助還是傷害?是力量感還是恐懼感?
你理想的自己跟想要的人生,要如何藉由你現有的信念去推動?
假如我們無法運用自己的潛意識來幫助自己創造想要的一切,那內外失調下,自然會覺得矛盾卡住。
催眠學理中,有時催眠師需要去找到個案潛意識裡的「限制性信念」,那個造成個案目前卡關,或是反覆遇到的難題,背後的主因。接著,在催眠狀態裡,去鬆動不符合個案創造理想的信念,帶領個案領悟其真我認同的信念是什麼,進而使個案更快速自我轉化。

我們內心早有珍貴的答案

很多人以為催眠跟其他靈性療癒都是藉由外者(療癒師)幫助自己變得更好。但就我所學的催眠,催眠師並不是施展魔法的人,因為所有催眠都是被催眠者自願接受引導下,轉換腦波頻率,透過催眠師的提問對話,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溝通。
催眠師只是協助角色,更像是個旁觀個案自行施展魔法的人。
就靈性觀點來說,催眠深度越深,催眠師與個案自己更能接觸到個案真我,也就是靈魂層次的本質,是每個人脫離肉身與社會角色的一個存在,也因為靈魂不執著於「自我」強烈認同的肉體跟社會角色,於是更能脫離自我意識中的恐懼跟執念。
大家可以試想看看,如果你是個沒有肉體的存在,那你的「自我認同」會變成什麼?
是不是會跟現在有肉體的你很不一樣呢?
很多宗教都有類似「去我」的理念,但我覺得這不是要每個人變成單一樣貌的生命,因為你真實的本質是去除不了的!我們去除的是非我的那部分,我們放掉的是,不是自己的那部分。
我認為催眠師在協助個案面對課題時,就是與個案一起探尋問題的解答,嘗試去理解個案真我的視野角度,讓個案自己找到獨特的答案與自身的力量。
回到本文標題說到的自我懷疑跟不甘心,也是我觀察到許多人會陷入的一種狀態,那種感覺很像自己在與自己對抗,即便表面上可能在與別人爭奪,我覺得多數都是受恐懼驅動,而恐懼背後是因我們出生後,就不停在累積各種來自外境—家庭、社會、文化,加諸給我們的價值、觀念與自我概念,這些東西都像是一層層的濾鏡,影響我們感知與賦予一切意義的視野。
與其說是放不掉自我懷疑與不甘心的感受,不如說是放不下長期累積在自我價值認同裡的那個「我」。
下面無法用催眠方式帶大家直接感知,就用文字聊聊,我們評價自己的那塊濾鏡,一樣純屬個人觀點供參。

多數的自我懷疑與不甘都是自我價值認同的錯移

有時人們會有一種心念,覺得戀愛是唯一能找到並表現「真愛」的地方,找到真愛就能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在戀愛裡,能廝守到老、留住對方,就表示自己夠好、夠有價值。
相反地,面臨失戀分手時,似乎就意味著自己不夠好、缺乏價值,也不值得被愛。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價值、不被愛,而苦苦抓著一段戀情跟某個人,甚至不甘心自己被第三者(或第三者不甘心)「比下去」的心理,都是在用他者來定義衡量自己的價值,同時貶損自己本有的獨特性。
不論在愛情或是其他領域,「比較」都是對個人獨特性的漠視。
比較是基於一套特定的價值優劣觀,才能將人化約成「條件的總和」,也是將人視為一種「資源」。
當你不停懷疑自己,或一直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時,不論你是用什麼「特定條件」衡量自己比較好或差,都和你潛在的價值觀有關。
而這些價值觀,多數都是我們從外境習得的,我們之所以接受並遵循,也是因為這就是你認為的現實運作的模式,這當中某些價值信念的確很根深蒂固,是有集體意識與歷史悠久的文化社會體系推動運作著。
我最直接的觀察就是,愛情跟家庭、社會結構與父權間有隱形的綁定,這是歷史綿延下來的,一直以來人們都是社會資源扮演著性別角色功能。為何人們覺得愛情或婚姻跟人的終生幸福有連結?是因為歷史的社會結構中,不論男女都必須進入婚姻家庭,以支持複製既有的社會結構。而女性因受到父權壓制,無法自行創造價值,其價值必須透過爭奪男性(及其資源)來獲得,因此會用男性對於女性的價值判斷基準來衡量自己,以追求生存並定義自我實現的成功程度。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流傳很久的女性價值判斷基準是什麼,就是外貌跟生育力;至於男性就是作為經濟供給與權力掌控者的能力。
我們習慣用社會價值標準來衡量、展現自己,甚至戀愛時,也不知不覺地用這套價值標準衡量戀愛對象,決定彼此是不是值得交往或步入婚姻的對象。
但我們真的有需要不停評鑑彼此嗎?為何要把戀愛當作評鑑自我價值的主要站點?

我們的價值不需要靠別人成立,戀愛也不是條件的比拼

我聽過有人在戀愛中經歷另一半不時的貶低,漸漸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當另一半離開時,還會認為自己就如對方所說的不夠好才會被拋棄。
我們根本不用取得別人的喜歡或認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帶有自己這一生靈魂發展所需要的特質。我們要去發掘跟培植的是自己專屬的價值,不是遵循一體適用所有人的價值標準,更不需將分手對象的價值觀繼續套在自己身上。
另外,也有人是自覺自己很好,遇到另一半劈腿時,憤怒自己都已經這麼「好」了,為何對方還劈腿?甚至覺得第三者各方面根本沒自己好,自己遭遇的一切都很不「公平」,或想要將另一半留在身邊,以證明自己比第三者好。
戀愛對象也不是在比一種「資格」或「條件」總和的好壞,每對情侶都會產生不同的互動與變化。你很好,但也許不是適合他的好,或他這個人生階段需要的好。有時候,人們想找的也不是好。
前面也提過,戀愛不是我們驗證自我價值的地方,為了爭口氣、爭面子浪費自己寶貴的精力,實在是找錯人生戰場,甚至你還可能耽誤了自己的人生進程。
所以不用糾結為什麼分手、劈腿會發生,也無需用這件事來「評價」自己。我們都要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起最大責任,劈腿者會劈腿的原因跟他們自己最有關係。
「我到底哪裡不好?哪裡比不上第三者?」這就是個錯誤設問,如果一直執著去找答案,很有可能,你會變成依循對方的價值觀來審視自己跟這段關係。
別再對自己這麼嚴苛了,你沒有哪裡不好。分手、劈腿跟誰比較好沒有關係,你也只是在對方劈腿的這個時空下,剛好是他伴侶而已。

愛情無關勝敗,最終總能學到什麼

最後想講自己經驗的一些感想。
我在初戀裡與伴侶間很少有自我價值的課題產生,或許跟我本身既有的信念有關,我本來就不太是從別人身上獲取價值的人,我覺得戀愛就是各自都好,但一起又更好,而不是互相需要依賴或利用的資源利益關係。
如果你也能這樣看待戀愛,或許更能理解互相尊重、共同成長與不將就的重要。
很多自我懷疑是不信任自己本有的價值,不相信自己能創造價值(包括愛),以為自己必須向他人討,或等待他人給。很多不甘心是因為覺得自己投入很多資源,包括心力、時間、身體、金錢等,卻得來背叛或告吹的關係,很不公平、不值得。
但假如你是一個能源源不絕創造資源與價值的人,也不把自己跟對方看作是條件的總和,你還會害怕這段感情的終結嗎?
愛情是流動的情感,不是資源的交換綁定;親密關係是互動關係,需要兩個人共同成就。
投入愛情的我們勢必會有喜怒哀樂,分手與背叛也難免使人失望與惆悵,但別忘了生命仍處處充滿生機。
如果你還處在矛盾煎熬裡,記得靈魂面對困境總是想要成長的,給自己所需的時間,溫柔對待自己的脆弱與試誤,陪伴自己成長;記得你是誰,並相信自己的本質最終會坦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或留言聊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5會員
58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