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默默影評|《福島50英雄》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加渺小

2004 年的你幾歲呢?當年的我們在還未從規模9.1的大地震反應過來時,南亞大海嘯緊接著到來,以奪走超過20萬人命的姿態告訴我們人類有多渺小,從此人們開始在地震後關注海嘯警報,並在各項安全規範中考量海嘯發生的緊急應變。然而,在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外海發生規模規模 9.0 的大地震與隨之而來的海嘯中,大自然又一次的告訴我們,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加渺小,我們仍然太過自大了,使用著無法完全控制的核能,在福島核電廠核洩漏事故中,人們幾乎無法應對只能選擇逃離。然而,當時深刻的印象隨著時間已漸漸模糊,《福島50英雄》就像是一個提醒與紀錄。
《福島50英雄》開場迅速進入主題,地震一發生電廠工作人員依循緊急應變守則迅速開始進行災後數據確認,海嘯的警示也及時發出,但是現場人員並未感到緊張一樣慢慢地動作,直到親眼見識到巨高的海嘯來襲,眾人才開始真正驚慌,海嘯讓廠內核電力設備設備幾乎全面停擺,大家發覺如果不能控制住狀況,車諾比事件的慘劇恐在日本重新上演,過程中眾人嘗試恢復失去的電力、降低圍阻體內部的壓力、注水冷卻阻止爐心熔毀,福島核電廠第一線人員生命和全國人民安危兩個難以做出的選擇不停拉扯人們的良知與理性,核災的恐慌令人不得不裹足,深怕踏錯哪怕半步,可是在分秒必爭危急情勢中留下的時間容不得仔細思考。
過去公共建設已經都會做安全性考量,將洪災及地震等災害都列入考量,而近年各種超過人類歷史紀錄的災害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福島核災就是標準例子,福島核電廠在設計當初就考量了海嘯的可能,只不過當時專家們相信不會有過高的海嘯,因此安全係數設定為10公尺高的海嘯,而當年福島海嘯最高到達40公尺以上,造成了不曾預期的災損,也因為不曾預期所以甚至難以應對,防護用具的短缺不用說,東京電力公司這麼大的公司竟無法調足備用發電機......除了硬體上的困難,上位者混亂和難以執行的指令也更加重了現場人員的壓力,為了不引起民眾恐慌而禁止現場提前進行防災應變措施、首相堅持前往核電廠視察對現場人員帶來的干擾......這些事件環環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戲劇化但又真實,尤其是明明情形分秒必爭,但處理方式還是必須層層上報、開會,又決策出窒礙難行的指令,還有面對長官視察督導所需要做的一切對現況無益的準備,這些大家在職場上應該不少遇到,特別有共鳴。
電影中福島核一站站長除了專業知識、救災的快速反應以外,他還在會議上屢屢與高層激烈爭論對策與爭取現場人員的人權,甚至抗命使用海水冷卻反應爐,免去了爆炸危機,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主管啊!電影中發電機組的班長與家人的關係是現場人員內心煎熬的最完整說明,留下來有極大的可能再也見不到家人,即使再見也會因為高度輻射問題讓壽命縮的極短且充滿病痛,可是退一步就是對全體國民的殘忍、對自我職業生崖的鄙夷,整部電影的情感力度幾乎維繫在班長身上。
《福島50英雄》與許多電影不同,幾乎沒有為了戲劇效果安插的那種千鈞一髮最終成功的情節,整部電影不時透露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徒勞,這樣的劇本或許缺少的一些緊湊感與精彩,不過也讓電影有了特殊的真實感。作為一部類紀錄片,在進電影院前我們就知道《福島50英雄》的劇情大綱與結局,所以《福島50英雄》很難令人驚豔,但仍然有許多亮點值得我們細品,例如居民避難時畫面中常出現核能是未來能源、乾淨能源等宣語格外諷刺;為了長官視察放下一切工作反而拖累的應變程序的無奈現實;對有話語權的高位者不懂實際現況胡亂干涉現場又不負責的憤怒無奈...總結來說,《福島50英雄》對我最大的亮點是真實,不是紀錄片那種100分的真實,而是一種相對電影的真實。
最後,整部點影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小點,在多數災難電影中演員總是莫名其妙一定要渾身髒兮兮的,明明沒跌倒也不會有人沒事拿臉去抹灰,但是演員的臉上一定要有一塊灰或血跡,而《福島50英雄》中沒有這個現象,演員當然不是白白淨淨的,臉上還是油光滿面,畢竟在災難現場作業沒有冷氣空調,這樣的妝髮服裝才符合現實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urmu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