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眉蓁碩士論文複製貼上太過驚奇之外,這段期間我忽略了大多數高雄市長補選的新聞,畢竟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事情,比已經預知結果的選舉更加有趣。就像倪匡的科幻小說,能夠預知未來的人每天早晨要撕掉報紙,雖然難以理解能預知未來的人為何要花錢訂報紙與花力氣撕報紙。
不過吳益政仍十分有趣,相較李眉蓁受訪時表現出的「天真」,吳益政無論在口才、政見與對高雄的熟悉程度,明顯更為勝出。我第一次注意到吳益政,是柯文哲歇斯底里的瘋狂攻擊陳菊後,被蔡壁如「押軍」開記者會談陳菊的吳益政,不僅沒有瘋狂攻擊陳菊,反而哽咽表示相信陳菊一心為高雄市民服務,儘管在後期吳益政也批評高雄市債務問題,但是吳益政表現出的自主性與性情仍十分真摯。
在吳益政以低於預期的4%選票落選之後,柯文哲刻薄寡恩地拒絕與吳益政開記者會,改由蔡壁如陪同,同樣有趣的是,記者會上蔡壁如搬出柯文哲與民眾黨老套的「藍綠歸隊」解釋大敗後,吳益政立刻接過麥克風,表示「自己是學政治的,不會那麼無知」,直接以「無知」否定柯文哲一貫的宗教式藍綠說詞,正確地從理性的觀點解釋自己得票低落的原因,並且透露直到開記者會為止,柯文哲連電話都沒有打給吳益政,兩人處於完全失聯的狀況,打破了民眾黨說明柯文哲因為另有輔選任務所以沒有共同開記者會的謊言。
我要說的不是理性的柯粉不存在,因為柯文哲的言論從來並非建構在理性之上;而是吳益政這樣的人從擔任新黨邱毅的助理,到加入親民黨,再代表民眾黨參選,在高雄市議員這種地方層次的選舉,吳益政的政見與個人特質,就算加入民進黨也毫無違和之處,但是最後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既不是因為政見,更不是人格特質或地方派系,而純粹因為他是統派之故,統獨因素決定台灣政治人物的歸屬,也許比政見的影響力更大。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或許早期的人際關係影響了日後的發展軌跡。過去學者研究令柏林圍牆垮台的示威抗議中,最能夠預測一個人是否上街抗議的因素,是該人是否有親友同事也上街抗議。我對吳益政的成長軌跡並不了解,不過他是由邱毅帶領進入政治,後來一直與新黨、國民黨、親民黨和統派人士往來,不知道這些人際關係對他的從政理念有多少影響。
儘管在柯文哲全黨輔選下,吳益政僅得4%選票,說不定比他獨立參選或代表親民黨參選更低。而柯文哲氣急敗壞的表現,固然和他刻薄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有關,更重要的是,韓國瑜被罷免後,中國媒體對柯文哲的正面報導大幅超過國民黨,但是韓國瑜最後一天帶來的聲量仍遠遠超過柯文哲,而且選舉結果出爐,柯文哲以實力證明自己已經被台灣選民看破手腳,在柯文哲拋棄吳益政的同時,國台辦也正在拋棄柯文哲,韓國瑜又成了國台辦的希望之所在。
偉大帝國的衰敗,向來比蕞爾小國的滅亡,更令人感到哀傷,至於媒體與行銷撐起泡沫政治人物人設的破滅,則很難興起任何人心中的漣漪,而那些曾經期望依賴泡沫壯大的其他政治人物今日的尷尬,就更難以令人心中產生任何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