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陳敏佳:離開城市,毫無罪惡感地獨處、散步、養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使得人們只能拚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生活所需,但是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到底要怎麼平衡?答案也許在山裡。
文字、攝影◎陳敏佳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住海邊的時候常常散步、騎單車, 看著天邊的地平線、沿岸海浪不停拍打,累積在心裡幾十年的壞東西好像慢慢地被修理好。
我在台北市長大,四十歲之前是個完全的都市人,我靠影像專長工作賺錢。依照這個社會的邏輯,應該繼續奮鬥二十年再退休。我從事攝影工作,有趣或報酬好的案子都很燒腦、無法假手他人,每個預約好的專案,執行時程都牽涉到一堆人,很難「請人代理、改時間、請假」。這個產業的殘酷是:如果每個月只有幾個工作,那就不會有工作;會有工作的人,就會被通告塞得滿滿的,行程很滿之後就非常緊張,沒有容錯空間。
我曾經為了省停車場月租費,每次停車在大小巷弄花半小時至一小時找車位。後來的工作室內建車庫,交通與生活機能方便。方便的另外一面,雖然攝影棚帶來較多的工作,但工作忙碌必須增加人手,有了幾位好手之後基本支出滿高的,面對工作沒什麼推辭空間,每個月忙到心力交瘁八成是為了應付開支。
花時間慢慢修理,心裡面壞了幾十年的東西
幾年前位於台北市的工作室租約到期無法續租,我沒把握再遇到一個好房東,沒有耐性再面對搬遷、裝修的混亂,順著早已疲憊的軀體把心一橫,不租辦公室、沒有攝影棚了,下一步要怎麼走也不知道,就當作是「長假」吧。
極度勞碌工作的那些年出國去過一些地方,開始放長假之後,印象中人們的生活開始慢慢浮現:例如老是在放假的北歐人、在洛杉磯郊區住著便宜平房有庭院的美國人、在日本山村經營民宿的年輕人……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兩者到底要怎麼平衡?
在都市的謀生方式,大致就是高投資、高所得、高支出、高工時、高壓力。可不可以藉著人生突如其來的長假,把工作轉型成中低所得、低支出、低工時、少壓力,多一些可支配的時間呢?都市工作很像大學時把學分修滿,每天從早到晚都有課,晚上都要做功課,連生病看醫生的時間都沒有,何況爬山游泳看電影。
後來離開台北市搬到北海岸住在海邊,工作變很少,大家都以為我不幹了,工作行事曆很稀疏,新人生迎來的第一個爽缺是去瑞典出差兩週,在冰河地形徒步旅行一百多公里,可能是我此生覺得最接近天堂的時候,沒想到簡配人生有更多體驗生命的機會。後來我也有山裡的工作,上山好幾天、報酬不高沒關係,新人生的機會成本很低。
北海岸能吃飯的店家跟台北市沒得比,經常要自己開伙,變成有空看美食節目、食譜、自己採買食物,平均每餐要花很多時間,以前大概早餐10分鐘、午餐20分鐘吧,常不記得自己吃了什麼。
好長一段時間吃飯的傢伙跟出門爬山用的都一樣,餐具簡單一兩套沒什麼問題,朋友來訪告知自備餐具就好。
「下禮拜三才有工作」,這種感覺非常好,這代表我不是遊手好閒,在那之前我都可以毫無罪惡感地獨處。住海邊的時候常常散步、騎單車,每天看著天邊的地平線、沿岸海浪不停拍打,面對海枯石爛的時間尺度、念天地之悠悠,累積在心裡幾十年的壞東西好像慢慢地被修理好,有一種內在很強壯的感覺。
後來又搬到靠山的地方,收養一隻小狗,開啟久違的養狗生活,我看到「動物、人類」的差異,狗從不憂慮、對物質的欲望很低(除了貪吃、偏愛海綿床),每天都開開心心、體能很好、能吃就吃能睡就睡,根本是我的心靈導師。我可能不自覺地背負太多責任、考慮太多、擔心太多,規劃美好的未來,今天卻過得很焦慮。
狗是我的心靈導師,動物怎麼在大自然中生存,人類多少也要學著點才是,重點是不過度為將來憂慮。
人生輕量化,擔心的事變少,收入與支出都變少
山上的房子很陽春,許多地方要自己動手改善,從取水蓄水濾水、房子的斷熱、柴燒熱水系統、小農具間,都是自己看書、找資料慢慢完成。以前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這些事,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讓我只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其他的生活所需,而我現在有能力可以用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處理。比如鄰居請水電工拉電、裝抽水馬達抽水,我用重力取水不用電;鄰居的廁所廚房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野地,我用乾式廁所、堆肥處理再利用,自力打造生活所需的感覺很踏實。
每次準備登山裝備就是在打包一個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遮風避雨、保暖、飲水、食物、睡眠、排遺處理,反覆許多次已經習慣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人生的必要事項中得到精神飽足與快樂,其他的事情算是選配。
搬家的過程中到處寄放很多東西,很多箱子幾年都沒有打開,打開一看又愛得要命,多半是文化產品,現在釋懷多了,繼續往前體驗的動力遠大於緬懷過去,身邊這類物品已經非常少。
登山的最新觀念是「輕量化」,背負重量少就可以更輕鬆地走,沒絕對必要的東西就別帶著累贅。我的人生也在輕量化,擔心的事變少,收入與支出都變少,自給自足的能力增加,最大的希望就是活著的每一天都快樂。
靠山生活可以利用疏伐森林當作燃料,雨季之後砍伐、夏季曝曬、秋冬使用,生活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步調。
靠山生活可以利用疏伐森林當作燃料,雨季之後砍伐、夏季曝曬、秋冬使用,生活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步調。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6期)
作者:陳敏佳
1973年生於台北,以雜誌與廣告的攝影工作為主。曾出版個人著作《屋頂上》,參與田中央事務所《在田中央》作品集拍攝。近年移居北海岸郊山,還是會到城市開會工作,但多數時間都在台灣各地的山間出沒。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期封面故事一決定要做新北群山,立刻就想找劉克襄大哥帶路,只要你上網隨便一查,「劉克襄」和「新北」,就會跑出一大堆他推薦過的步道和景點。這一趟半日旅行,我們跟劉克襄大哥約在新店捷運站,聽他說說小山美學…… 口述◎劉克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被眾多文青尊稱詹大哥的詹偉雄,從2015 年退休後認真爬山,他回想自己跟台灣山岳的機緣,要從中學時代讀的詩集說起…… 口述◎詹偉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大學時代的我透過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 》認識了茶壺山附近九份和金瓜石的歷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本期封面故事一決定要做新北群山,立刻就想找劉克襄大哥帶路,只要你上網隨便一查,「劉克襄」和「新北」,就會跑出一大堆他推薦過的步道和景點。這一趟半日旅行,我們跟劉克襄大哥約在新店捷運站,聽他說說小山美學…… 口述◎劉克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被眾多文青尊稱詹大哥的詹偉雄,從2015 年退休後認真爬山,他回想自己跟台灣山岳的機緣,要從中學時代讀的詩集說起…… 口述◎詹偉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大學時代的我透過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 》認識了茶壺山附近九份和金瓜石的歷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Thumbnail
    在海邊的森林基地 在考取森林療癒的路上時候,住在海邊的我,我不禁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森林療癒需要大費周章跑到山上,在海邊是否有零海拔的森林療癒基地,這樣邊療癒結束後又可以到海邊消暑,豈不不是一舉兩得嗎? 真的沒騙你!我是在工作 就在工作的時候(有時間在跟大家講我的工作在幹嘛!),又收到上方聖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Thumbnail
    在都蘭的時間慢得像延長了三倍。都蘭很美,出門走路五分鐘即可見一望無際的大海,綿延不斷的青山。若是天氣好的夜晚,仰頭便能看到滿天的星星,每一顆都大得像牛的眼睛。晚風吹過我的髮絲,空氣中有海的鹽味,沿著台11藍色公路,我開始在星空下慢跑。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
    Thumbnail
    我開始遠距工作的時間是 2021 年 10 月,機緣巧合當時也是我接觸衝浪的起點。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遊牧日子總離不開海邊。 故事要從台北說起。 身為彰化人的我,自上大學開始在台北待了快十年:大學四年、工作六年。 對我而言,待十年的變化就是從一開始很興奮的探索它的一切,到後來在台北最大的娛樂是「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Thumbnail
    在海邊的森林基地 在考取森林療癒的路上時候,住在海邊的我,我不禁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森林療癒需要大費周章跑到山上,在海邊是否有零海拔的森林療癒基地,這樣邊療癒結束後又可以到海邊消暑,豈不不是一舉兩得嗎? 真的沒騙你!我是在工作 就在工作的時候(有時間在跟大家講我的工作在幹嘛!),又收到上方聖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Thumbnail
    在都蘭的時間慢得像延長了三倍。都蘭很美,出門走路五分鐘即可見一望無際的大海,綿延不斷的青山。若是天氣好的夜晚,仰頭便能看到滿天的星星,每一顆都大得像牛的眼睛。晚風吹過我的髮絲,空氣中有海的鹽味,沿著台11藍色公路,我開始在星空下慢跑。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
    Thumbnail
    我開始遠距工作的時間是 2021 年 10 月,機緣巧合當時也是我接觸衝浪的起點。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遊牧日子總離不開海邊。 故事要從台北說起。 身為彰化人的我,自上大學開始在台北待了快十年:大學四年、工作六年。 對我而言,待十年的變化就是從一開始很興奮的探索它的一切,到後來在台北最大的娛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