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 海飛茲的現代協奏曲演奏專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海飛茲是俄國鼎鼎大名的小提琴機器人。為什麼說是「機器人」?因為很多人認為他的技巧無懈可擊,但很多地方表現得太過一板一眼,有點像是電腦程式或機器人那樣,只是把樂譜上的一大串技巧精確執行而已。
像是他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錄音,演奏速度比一般版本都來得快,不像某些大師演奏得縮放自如、彈性張力兼具。
但我認為這是對這位大師最大的誤解,偏偏布拉姆斯、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貝多芬等人的協奏曲版本又太多,很多偏離原來作曲家原意的版本卻被推崇,因此今天我用二十世紀的作曲家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所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編號Op.35),來為海飛茲平反一下。又由於我在大學音樂系樂團時,曾經演奏過這首,因此我知道這部作品的細節以及作曲家原來的指示為何。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Korngold:Violin Concerto》
歡迎在Spotify上聆聽。
眼尖的讀者或許會發現,Spotify連結的專輯曲目和上面照片中CD封面的曲目有出入。因為我的照片中的專輯是日本版的,因此它將康果爾德的協奏曲、Rozsa的協奏曲,以及Waxman的卡門幻想曲收錄在一起。如果也想聽聽康果爾德協奏曲以外的錄音作品,請參考以下連結:
對於現代作曲家,可能眾人熟悉度不如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作曲家那樣熟悉,但今天提到的康果爾德,卻舉足輕重。如果說一個人跨足古典樂與好萊塢電影音樂,同時創作古典樂領域重要曲目,又譜寫許多電影配樂,可能我們目前只能想到約翰.威廉斯。
但你可能不知道,約翰.威廉斯,受到康果爾德風格影響甚鉅!
點擊康果爾德小提琴演奏連結,你就會被開頭浩瀚寬廣的場面震懾到:
那不就是在好多電影裡面聽到的那種遼闊感嗎?
其實開頭的主題,就出現在康果爾德先前譜寫的1937年電影《另一個黎明》(Another Dawn)當中!而第二主題則是1939年電影《Juarez》當中所使用到的配樂旋律!
第一樂章就聽到兩部電影所產生時而遼闊豪邁、時而柔情依依的多樣情感,讓人覺得其實二十世紀音樂並沒有那麼難讓人接受呢!主題之間,海飛茲的小提琴有時如電光火石,有時在第二主題的結構下,綿密的抖音展現了另一種柔情。
第二樂章,康果爾德也使用了1936年的電影《Anthony Adverse》當中的音樂。在中間約3分40秒左右開始,海飛茲的一段極為自由、彈性,卻不失節奏感的華彩,尤其是極弱奏的高音,配合越來越激動的抖音,就像是女高音那般歌唱著詠嘆調,帶領聽眾進入一個不斷自我探索的世界。
第三樂章就是狂飆般的炫技,不過仍然偷偷用到1937年的電影《王子與乞丐》當中的音樂素材。這個樂章必須時時張開耳朵、保持警覺性與注意力,樂團與獨奏小提琴才能呈現出精確、無間的演奏。
其實三個樂章當中,仍然是第一樂章最為複雜細緻,在情緒的轉變、速度與張力,都需要獨奏小提琴、指揮與樂團的三方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第三樂章雖然很快,但結構以及樂思反倒單純,作為全曲尾端,高潮澎湃的結尾最為適合。
第二樂章,有一種月光下朦朧的美,是我目前聽過最美的慢板樂章。
最後在稍微回到康果爾德。或許聽完這套曲目,你已經驚為天人,覺得這位作曲家太厲害了,竟然可以寫出奠定後世電影音樂樣本的「古典作品」!
康果爾德,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莫札特,17歲就寫了兩部歌劇,其實他的風格屬於後浪漫時期,在二十世紀中已經式微。但是他的後浪漫風格,卻在電影音樂中種下寶貴的種子,傳承了數十年,日漸茁壯。

在各平台追蹤嵐音社:
https://qrco.de/bbBcnF
在各音樂串流平台,欣賞我們的作品:
https://qrco.de/bbBbzP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五感對於一個人來說,究竟是探索的延伸,還是感知的枷鎖? 這張專輯,羅蘭.柯克放下薩克斯風,拿起長笛吹奏,退去了招搖的炫技,反而多了空靈的質感。我認為,今天的這張專輯《I Talk With The Spirits》,最大的成就在於「音色」的挑戰與突破!
在2000年專輯原班人馬來台灣舉行演奏會前,在記者會中馬友友提到他的很多拉奏都被小提琴手Mark O'Connor糾正: 這裡不能這樣拉,要「這樣」才行! 馬友友有著許多古典音樂家所沒有的兼容氣度,他放下古典本位,虛心地接受各種音樂風格的洗禮,也難怪後來的絲路之旅企劃可以這麼成功!
這套作品,來自於法國17世紀的大提琴家聖.科隆貝的兒子之手。聖.科隆貝的名聲可能已經有人聽過,如果看過1992年凱薩大獎得獎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應該已經領略過聖.科隆貝音樂的美妙。 然而世人對聖.科隆貝的兒子所知甚少,我認為,只能從這套無伴奏組曲來窺探他的才華。
雖然這個世界的聲音已經變得不一樣,可是這群老派的音樂家,繼續用他們最優雅的即興演奏,來展現大家他們的價值。 強尼.賀吉的薩克斯風,就是你我耳中所熟悉的吹奏樣板,聽到他的聲音,你就會在心裡讚嘆: 「這就是爵士樂的聲音!」
第一首《Like Someone In Love》,把戀愛中的苦澀演繹得淋漓盡致;而招牌曲目《Lush Life》,則像是人生的走馬燈,細數生涯酸甜苦辣,歷歷在目。而該曲中,約翰科川的薩克斯風與Donald Byrd的小號時而輪流即興,時而互相呼應,更加精采!
在當時已經很火熱的黑人小號手路易斯.阿姆斯壯之下,貝德貝克的功力與風格常常被拿來比較。 不過貝德貝克有著獨特的優雅,與阿姆斯壯的強烈草根氣息不同,這樣的冷靜與優雅路線也成為了1950年代酷派爵士(Cool School)的伏筆。
五感對於一個人來說,究竟是探索的延伸,還是感知的枷鎖? 這張專輯,羅蘭.柯克放下薩克斯風,拿起長笛吹奏,退去了招搖的炫技,反而多了空靈的質感。我認為,今天的這張專輯《I Talk With The Spirits》,最大的成就在於「音色」的挑戰與突破!
在2000年專輯原班人馬來台灣舉行演奏會前,在記者會中馬友友提到他的很多拉奏都被小提琴手Mark O'Connor糾正: 這裡不能這樣拉,要「這樣」才行! 馬友友有著許多古典音樂家所沒有的兼容氣度,他放下古典本位,虛心地接受各種音樂風格的洗禮,也難怪後來的絲路之旅企劃可以這麼成功!
這套作品,來自於法國17世紀的大提琴家聖.科隆貝的兒子之手。聖.科隆貝的名聲可能已經有人聽過,如果看過1992年凱薩大獎得獎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應該已經領略過聖.科隆貝音樂的美妙。 然而世人對聖.科隆貝的兒子所知甚少,我認為,只能從這套無伴奏組曲來窺探他的才華。
雖然這個世界的聲音已經變得不一樣,可是這群老派的音樂家,繼續用他們最優雅的即興演奏,來展現大家他們的價值。 強尼.賀吉的薩克斯風,就是你我耳中所熟悉的吹奏樣板,聽到他的聲音,你就會在心裡讚嘆: 「這就是爵士樂的聲音!」
第一首《Like Someone In Love》,把戀愛中的苦澀演繹得淋漓盡致;而招牌曲目《Lush Life》,則像是人生的走馬燈,細數生涯酸甜苦辣,歷歷在目。而該曲中,約翰科川的薩克斯風與Donald Byrd的小號時而輪流即興,時而互相呼應,更加精采!
在當時已經很火熱的黑人小號手路易斯.阿姆斯壯之下,貝德貝克的功力與風格常常被拿來比較。 不過貝德貝克有著獨特的優雅,與阿姆斯壯的強烈草根氣息不同,這樣的冷靜與優雅路線也成為了1950年代酷派爵士(Cool School)的伏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想到翩翩起舞的舞姿,就不能不提小約翰,他創作的華爾滋(又稱圓舞曲)們也讓他獲得了圓舞曲之王的雅名~而華爾滋的三拍舞步優雅地搖曳生姿,讓人不禁懷念那時候的美好年代~ J.Strauss II :Kaiser-Walzer 這首於1889年8月,為了奧地利皇帝訪問德國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進行,以向奧地利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想到翩翩起舞的舞姿,就不能不提小約翰,他創作的華爾滋(又稱圓舞曲)們也讓他獲得了圓舞曲之王的雅名~而華爾滋的三拍舞步優雅地搖曳生姿,讓人不禁懷念那時候的美好年代~ J.Strauss II :Kaiser-Walzer 這首於1889年8月,為了奧地利皇帝訪問德國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進行,以向奧地利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