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台海軍事常識普及化──和我們聽過的一些軍事流言(5)

這周來提舊酒裝新瓶的兩個謠言,因為近年有興起的趨勢,再加上某些XX智庫拿來獻寶,覺得有必要說一下。
這兩個謠言是:
  1. 中國航母艦隊會夾擊台灣東岸,威懾其他國家介入。
  2. 對抗美國航母,還可以使用貨櫃輪裝滿飛彈突襲,一次殲滅整支艦隊。
呃,這兩個謠言,從90年代就有了,只不過變種了很多,筆者會提一下最早聽到的樣貌。
而這兩個謠言的根本,都是之前不斷提過的,錯置時空背景,根據部分情境可行的腳本,套到完全不同的狀況下,再硬說行得通。而且往往建立在許多國家個別的國內特殊政治情勢才成立,這結果就跟「丟一顆飛彈台灣人就要投降」、「死一個軍人美國就會撤退」差不多的等級。
咳咳。
停泊於大連港、尚未完工時的山東號航母
停泊於大連港、尚未完工時的山東號航母

航母襲擊台灣東岸──你各位的位置太好猜了
第一個,要講解比較久一點,先提一下為何90年代就有航母謠言這件事,其實也不難懂啦,就是一種多面向綜合體的宣傳。解釋一下,這基於幾個常見的說法,一種是GDP一億鎂可以撐起一個航母群,中國經濟開放後逐漸成長,所以養兩個也不是問題。以及,因為蘇聯解體後大量技術人員流出,與需錢孔急會賣船艦,中國拿到航母是遲早的事情。
90年代的謠言本體跟現在應該關連不大,但筆者總覺得有點關係,因為其論點不外乎是,透過東面來向的攻擊,使得台灣的佳山基地戰略意義無效化。當年很多匪區網友,都在想怎樣破解佳山的優勢,於是組合出這種航母論,但一點都不盛行,畢竟還沒有到手的東西,討論太過虛無飄渺。
只講結論就好,印象中這種論點的最終,是以中國可以取得幾近美國尼米茲等級的航母來推的,因為要「料敵從寬」。但結論依然是行不通,理由後面會講。
我們要先來講一個基礎,就是航母上的飛機,不是「一次全部起飛」,起飛是有間隔的,美軍基本上可以當作30秒彈射一架出去,中國的遼寧、山東號,會相信它們與尼米茲級同等,這類人大概就是會被謠言騙的那種。好吧,就先當作相同的程度,那麼要把所有的飛機都彈射上天,需要多久時間?
依照維基上的公開資料,遼寧有24架J-15,山東號有32架J-15,所以理論上32x0.5分=16分鐘,就能全部升空。也就是第一架升空的,你必須當作他少掉16分鐘的滯空時間,作戰半徑會從1270km變小一點。就一切用公開數據當標準好了,最大航程跟速度對比,我們會發現作戰時間大概是1小時內,畢竟你不能當全程開後燃器超音速飛行,然後抵達目標區全體減速,飛彈丟了就跑,這不現實。(燃料消耗率這些都先不考慮)
1小時的作戰時間,因為升空需求少了16分鐘,就是喪失25%。這一切都建立在中國提供的官方數據、自己在維基百科打的資料都正確的前提上。回程降落,加滿油的整備最快也是10分鐘左右,航母不是地面基地,你不能假設同時可以做到持續接受回航飛機,又加油掛彈作業,彼此時間無縫接軌毫不衝突。
換句話說,聽來將近60台先進的J-15戰機是一大威脅,在知道需要計算實際作戰效能的人眼中,這60台是否能一同進發,發揮作戰實力都要打上問號。更不要說,解放軍航母若處在台灣東面海域,就沒有地面導引的協助,勢必要依靠預警機類的幫忙,不然純靠飛機雷達,想要發揮百分百能力,實在不無疑問。
若我們把地圖打開,以J-15的作戰半徑來畫一個圓,要猜出解放軍的作戰位置真的不難,如下圖。
宮古島跟關島是美軍基地就不說,台灣的反艦飛彈確定的射程可以到300km,傳說中可以增程到600km,然後1300km的最大作戰距離已經畫出來。也就是說,航母不能進入到陸基反艦飛彈的射程內,作戰風險實在太大,要拉開極限到1300km處,意思就是J-15飛來台灣東邊丟了飛彈就要回去加油。
換言之,大概在哪裡,大家心裡都有數,台灣要反制的最好方法,其實就是把艦隊開出去,太平洋上大海茫茫,解放軍的遠征艦隊還得要分心力,去搜尋可能側攻的台灣軍艦。也不要以為這種遠征艦隊實力強大,台灣艦隊雖說沒有航母,但還是有防空跟反艦能力,進入攻擊範圍的解放軍軍機,一樣有被擊落的危險。解放軍航母群一旦喪失太多戰機護航,就會是極佳的攻擊目標。
各位讀者不了解的,可能會覺得,整支艦隊包含兩艘航母,有十多艘護衛艦,怎麼會如此不濟?原因很簡單,作戰時艦隊會打散,相隔不小距離,艦隊群可能散開在一個數十到上百公里的面積上。各位用地圖看就可以理解,能夠用在作戰上的區域已經夠少了,散開後面積更大,找到了一台護衛艦,要知道其他艦艇在哪,就不大困難。
解放軍的戰略上,是不能讓航母失去艦載機,攻勢作戰沒有補給點,需要補給就得要重新回到母港,回程可選路線更少,被攻擊風險更高。再說,艦載機都掉光的情況下,對台灣只剩下軍艦的戰鬥力,只要國軍的反艦能力沒有消失,解放軍就不可能冒風險把艦隊開到近岸,更不可能岸轟,這不是二戰有戰列艦(Battleship)的狀況。
以上全部是假設解放軍開戰的瞬間,艦隊就能夠就作戰位置的狀況,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如此。

美日台沒瞎,中國艦隊要怎麼開進太平洋?
倘若現在局勢平穩,突然兩艘航母帶領武裝滿載,護衛艦遠超過訓練需求的艦隊出航,目標還是抵達對台作戰位置,台灣會怎麼想?如果沒有真的要對台侵略的打算,單純開一支這種艦隊出航,單獨對台灣東岸進行打擊,吃飽太閒嗎?若局勢緊張,瀕臨開戰邊緣,台灣軍隊會對解放軍說哈囉,放他們出海到台灣東邊?
更不要提,美日等周邊國家,會微笑著說放你的艦隊入大海去打台灣?地圖再打開一次,請看下圖。
白圈是美軍基地半徑1000km的範圍,黃圈是台灣目前宣稱有300km的反艦飛彈射程,紅線指的是解放軍從海軍基地出航,抵達之前說的作戰位置的大致路徑,約2000km。
各位有沒有發現一點,這個作戰的前提是假設美軍完全不出動,台灣海空軍隊裝死,日本讓解放軍無害通過宮古海峽之上。變數實在太多太大,解放軍要進行這種漏洞百出的東岸襲擊作戰,恐怕是紙上作業居多。
隨便舉幾個方向就好,在台灣跟中國幾乎進入戰爭狀態下,美軍若介入,中國艦隊根本是一出港就在攻擊範圍,不要忘了美國有更多航母,南海、西太平洋擺個一兩艘,解放軍一個洞都沒得鑽。
美軍不介入,日本放自衛隊監控中國艦隊通過宮古海峽好了,日本都監控著通過了,台灣空軍要襲擊確定航道上的艦隊很難嗎?這代表解放軍得要先出動大批陸地空優戰機,飛到日本領海附近協助艦隊通過,避免艦載機跟護衛艦在作戰前就損耗……這不如直接打台灣算了。
美日都不介入,單純提供情報的前提下,想知道解放軍走哪邊很難嗎?路徑就那兩條,難不成山東號要捨棄巴士海峽,改從菲律賓雷伊泰(菲律賓中部島嶼)繞一大圈到西太平洋?各位請記得,航程1000km到2000km,船艦航速沒有那麼快,給你每小時60公里催到上限以上,一天最多就是1440km,聽來好像一天就到了,這意思是至少有8小時的航程,隨時暴露在台灣空軍可以攻擊的範圍,還不考慮出港的台灣艦隊躲在哪裡。
即便台灣自立自強,看地圖就知道解放軍會走哪條路徑,確定路線跟時間的作戰,到底有多少價值?各位可以自己想想。
航母東部攻勢對台灣的確是一個威脅,但沒有大到扭轉全盤戰略的程度,艦隊出港需要補給,載重量是固定的,而損失掉的艦艇與戰機可不能補充,喪失一定戰力以上的艦隊,形同無武裝的獵物。
並非說航母威脅不存在,只是被渲染太過,好像有航母就是世界第一強國。美軍的航母群作戰,建立在大量的海外基地之上,基礎建設欠缺的情況,單單僅有航母艦隊,幾乎就是只用一次的消耗品,中國想這樣幹?那其他國家會堅決支持中國攻台。

貨輪魔改飛彈艦──現在起你家每艘民船都會被擊沉
第二個是幾乎不值得提的貨櫃飛彈平台,這個構想超過20年,實際上當年蘇聯還真的想過,但最後整個構想廢棄,變成單單只是構想。理由非常簡單,這是一個戰術上可行但戰略上狗屁不通的概念。為何貨輪改裝飛彈平台不可行?貨輪可以裝一堆飛彈,架很大的雷達,豈不是超棒的?
會出現這類構想的前因是,美蘇超強對峙的冷戰時期,蘇聯找不到可以突破美軍航母群的辦法,想要比照蓋航母太過消耗資源,潛艇的獵殺模式又被美國用更多潛艇一對一盯哨瓦解。所以想來想去,只有使用飛彈飽和攻擊較有可能性,這是各位看到發展飛彈艦的理由,使用大量超音速反艦飛彈,突破美艦隊的防空網,力求小成本換到大戰果。
而貨櫃改裝的構想就是這時候提出的,而筆者何時聽過這招?90年代討論發展攻擊中國的武器時,就有人提過,長榮改裝貨輪,裝滿台灣短程飛彈,開到上海跟香港外海,或是途經解放軍基地時來個突襲。
換句話說,這招幾十年來早就被人講爛了,為何行不通?
第一點,就是貨輪的生存性太差,你要配置護衛艦,就等於宣告這艘貨輪是假的。換言之貨輪就是神風特攻隊,沒有必死的決心就不要出航。
第二點,政治後果太過嚴重,以小搏大的狀況下,台灣使用貨輪攻中,中國必定在之後,把所有屬於台灣的貨輪通通先擊沉再講,又因為已經出現案例,此時通告所有台灣周邊的民用貨輪,通通給我離遠一點,也不會再引發太嚴重的反彈。
提這些意思是說,這群人過去反駁過這種腦殘攻擊中國的做法,現在全部認為對美國超有用的。各位想一想,一艘航母被中國用飛彈貨輪突襲擊沉,美國是會哭著回去說不打了不打了,還是選擇把中國附近、接近中國的所有貨船通通打爛?美軍都被這樣搞一次了,當然會說「現在就不要怪我們把接近的船打沉,不想死的走台灣東部海域,或是繞菲律賓走,進南海者死」。怎麼可能會一切照常,繼續放任何一艘看來可以裝飛彈的貨輪到處跑。
不是沒人想過,而且這招非常有用,但就是一種破壞戰爭規則的做法。你這樣做,就等於宣告別人可以無差別攻擊你的民船,以大吃小還有道理,小搏大還敢這樣玩就是欠打。
這些就是寫論文的後遺症,單獨討論一種做法很棒,但不代表你真的要認同其可行性。喬良寫《超限戰》也沒想到後來那麼夯,習近平還會拿來當睡前讀物,以為這樣就可以打敗美國。
總之,航母攻台的問題不是威脅不夠,是考量到使用辦法與限制,你就會發現問題多多,恐怕把這些資源投注在更多的戰機與飛彈,效果更好。貨櫃改裝的飛彈突襲艦,使用方法不論,是一種打破戰爭默契的恐怖攻擊,蓋達組織這樣幹,大家都能理解你就是恐怖份子嘛,中國這樣幹是想告訴大家,開放攻擊民船嗎?
這就是典型的情境完全不匹配的結果。
料敵從寬,指的是多考量這些威脅帶來的後果,然後我們加以準備,不是躺平說死定了,去想怎樣投降。騙經費寫論文是一回事,你真的會去信是另一回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