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畢設週記-06 〔議題整理〕20201012

整理一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議題上(轉為PROGRAM):
  • 時尚圈日漸惡化的跟風問題,大眾購買精品的意願提高,但真的知道自己消費了甚麼嗎?為了社會階級的證明?為了炫耀心理?透過穿插於消費行為中的教育性質空間,是否能做到這件事情?
  • 台灣時尚品牌產業的的困境,本土設計師必須經歷各大國際時裝周的洗禮,才有機會嶄露頭角,但參與一次時裝周的經費不容小覷,又回到經費的問題-本土服裝品牌極度缺乏舞台。
操作上(轉為概念及手法)
  • 於結構、構造、材質與型態上,想挑戰建築與服裝跨域的手法。由硬到軟?視覺上的柔軟?真實的柔軟材質?將建築想像為人,骨骼為結構,皮膚為包覆和阻隔。建築是否能體現出如人體般優美的曲線?在結構之上,建築是否能有如裙襬般,輕飄的遺世獨立感?
有點懷疑是不是太貪心了~

先思考第一個議題,為了讓消費者了解自己選擇的商品及品牌而產生的暫且稱之為教育行為,並且保留原有精品銷售機能,而此次議題最重要的是此兩種行為產生的空間如何互動?甚至可以在同一個空間產生?
教育性空間如何與商業行為結合
再談教育性空間與商業空間的關係前,先談談所謂教育性空間。
目的為讓消費者認知品牌精神與意義,看待精品的眼光不只是奢侈品,更是歷史、工藝、設計......等因素構成其地位。第二點推廣本土新銳設計師,其目的可延伸為,對外商品及品牌精神展示,以推廣其品牌特色為目的。
此教育性空間,我將其定位為展示並能負荷小型活動,主要服務對象為消費者,次要為一般人(不只購買者想要了解品牌)。
展示甚麼?
新銳設計師品牌:品牌理念、特色、主打商品陳列......
經典精品品牌:品牌精神、歷史、經典款商品故事介紹、工藝展示......
如何展示?
希望能以空間感與外型表達品牌核心,或許是一件經典商品,或許是品牌形象,或許是品牌特有技藝。
進入空間以展覽的形式表達品牌的內涵,並且能容納小型活動的空間,包含品牌活動,如工作坊、講座...等等,讓消費者更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品牌。
展示與商業空間的互動方式?
去思考這兩種活動該如何相互影響,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
展售與展示空間的相互關係
展售與展示空間的相互關係
第一種類型,將展示空間放置於銷售空間內。能將展示空間對消費者的提醒做到最大化,消費過程不得不看到展示的內容。
第二種類型,展示空間包覆著銷售空間。能透過展示連節制銷售的動線創造空間序列感,增強店內消費感受。
第三種類型,將展示空間與銷售空間若有似無的連接。透過開口、動線及對外開放的方式,能呈現各種互動關係,展示空間對外的聯繫也將更強烈。

屬於服裝產業的舞台,該是甚麼樣子?細數服裝界重要的展覽,布料展給設計師新一季的靈感,可以說是帶領新潮流的源頭,再來就是品牌新品的時裝秀
屬於時尚界的展演空間?
剛剛所提到的每年必辦的展覽-布料展及時裝秀,包含了動態及靜態的展演,針對時裝秀的部分,近年來又有更多跨界,包含音樂,還有這陣子的台北時裝周帶入的舞蹈元素。
我所期望的展演空間?
希望能負荷傳統展覽並且接納展演的未來性,以我對展覽空間的想像,空白的展場是最自由的、承載量最大的,空白的限度在哪?如何賦予展覽空間恰好的設計?是接下來該思考的方向。
各品牌的展演空間?
在這個容納多個品牌的設計中,我認為更重要的會是品牌之間與展演空間的連結,如何將共同展演空間的使用最大化。
展演空間初步構想
這是我對各品牌展覽空間之間的初步想像。看似獨立的五間旗艦店,透過展場的連接,使展場有更多彈性。
  • 品牌個展時,使用各自的展演空間,視活動大小開放共同展演空間。
  • 時裝周時,又能成為品牌聯展及新品時裝秀等空間需求較大的場地。
  • 沒有任何展覽時,又能成為廣場,消費者或一般民眾的休憩空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金大建築15歲 +3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