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到英國的理由》精彩內容搶先看∣世上被書寫得最多的國家!用旅行視角,一探帝國的真正風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十一點三十三分到馬格特

那一年,所有的人都跑到中國去,或者寫些關於阿拉伯世界的粗野文章,或赤裸裸地揭露非洲,但我心中另有盤算。在倫敦待了十一年後,英國還是有許多地方我沒去過。我從不曾踏上威爾斯,乃至於東安格里亞(East Anglia)一步,人們慣開波格諾里治(Bognor Regis)的玩笑,而我雖然從未去過波格諾里治,一樣大開其玩笑!還有波洛克(Porlock)在哪裡?北愛爾蘭真是個噩夢,而蘇格蘭真的美得讓人屏息嗎?林肯窩(Lincolnshire Wolds)到底在何方?我所知道的英國都是從書上看來的。英國是這世上被書寫得最多的國家,那真是個問題。讀一本有關中國的書籍,你會認為對那地方已經非常了解;但你讀過二十本有關英國的書,甚至連《英國人性格》註1和《鄉間騎蹤》註2都看了,卻清楚自己只是略識皮毛而已。
我每年在倫敦住半年,其餘的時間外出,漸漸不喜歡這個城市。「對倫敦厭倦的人,就是厭倦了生活。」──不,我是厭倦了找停車位,厭倦了人群和塗鴉的牆壁、骯髒的老建築和醜陋的新房子,我厭倦了倫敦的交通、倫敦的厚臉皮和倫敦的自以為是,還有倫敦曬衣繩上那些灰色內衣褲無力地垂掛在令我哀傷的蓬鬆雲朵下。倫敦從不認為自己為一個都市,而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有時它好像整個比利時;開車的話,要開一整天才逛得完。我也厭倦了倫敦的書籍,有著諸如《英國:出了什麼差錯?》、《英國在垂死當中嗎?》之類的書名,倫敦人說一旦英國出了問題,就是西半球出了差錯。如同其他許多倫敦人一樣,我其實從未在英國生活過,這漂浮的帝國是異國。
英國就在身邊,但「身邊」這個字眼其實是個誤導,距離在英國毫無意義──許多地方或難以到達、或痛恨外來者、或叫做那名字的村子其實已不復存在:很大幅度的英國,事實上已經埋葬不見了。我對某些地方略有所識,完全是因為對於旅遊地,英國有種口頭上的傳承,好比說波格是笑話、蘇格蘭令人屏息、康瓦爾(Cornwall)令人毛骨悚然、南威爾斯很糟糕,而來城(Rye)總是那麼的可愛,每個人好像都無所不知,都是嘴上談兵。蘇格蘭有高地,劍橋郡(Cambridgeshire)有沼澤,而諾福克(Norfolk)有廣闊無垠──用嘴巴召來山峰、灌木叢和水坑。北愛爾蘭人一旦講起英語,聽在我耳裡,就像是在語言研習中心學的。我在倫敦就曾把一個威爾斯人誤認為是荷蘭人──因為他奇怪的口音。至於愛爾蘭人,我個人在倫敦還沒碰到過任何一個會把愛爾蘭人認真當回事的人,除非那個愛爾蘭人全副武裝。「沼澤腳,」人們通常用這樣的輕蔑稱呼他們,「米客註3是友善的啦!」我在倫敦也從來沒碰過一個到過北愛爾蘭的人。
我什麼都不知道,而且開始覺得我和大家一樣惡劣和懶惰。
有次在關上的門後,我聽到一個英國女子相當愉悅地宣稱,「他們好好笑,那些美國佬!」我悄悄離開,想到英國人如是說,就忍不住大笑,心想:他們簡直就是在張冠李戴!他們會為煮得半熟的蛋戴上編織晃動的小帽以保溫!他們的超級市場不提供購物袋!他們在你踩到他們的腳趾頭時說抱歉!他們的政府讓他們每年花一百美元領取執照看電視!他們發三十年至四十年有效的駕駛執照──我的就延到二○一一年!他們在你買香菸時收你火柴的費用!他們在巴士上抽菸!他們靠左開車!他們偵查俄國人!他們大剌剌地說:「黑鬼」和「猶太佬」!他們稱自己的房子為「冬青里」(Holmleigh)和「麻雀觀」(Sparrow View)!他們穿著內衣褲做日光浴!他們不說:「不客氣。」他們到現在還有牛奶桶和擠奶工人,以及用馬拉車的垃圾清潔工!他們喜歡吃糖果、喝立渴殺(Lucozade)運動飲料和叫做「吱吱冒泡」的剩菜!他們住在狂吠(Barking)肉雞(Dorking)和血肉內臟(Shellow Bowells)!他們有著驚人的名字,像是吃得好(Eatwell)先生、鋼筆(Inkpen)仕女、愚蠢(Twaddle)少校及胡說(Toth)小姐!而他們居然還認為我們好玩?
我在倫敦住愈久,愈清楚英國人是多麼的愛吹牛,又是多麼的殺風景。你跟一個英國人說你計畫要環遊英國,他會說:「聽起來滿有趣的,就像是繞著一個夜壺追耗子。」他們可以非常的輕慢又自我批判。他們說:「我們很糟糕,這個國家毫無希望,我們從來不為任何事情做準備,什麼事情都沒有正確地運作。」但這樣的自我批判也是一種保持無益的策略、是一種投降。
而當一個英國人說「我們」時,他指的可不是他自己──而是在他之上及之下的階層,那些他認為應該做決定,以及應該跟隨的人。「我們」,意謂著其他的人。
「不可抱怨」是最普遍的英式說法,英式的耐性混合了遲鈍和絕望,有什麼用?可是美國人除了抱怨,什麼也不會做!美國人還會自誇「我做了些相當了不得的事,」並非英國人的說辭,「我非常敏銳,」則非美國人的。美國人愛現──那是我們天真的一部分──因而經常搞得灰頭土臉;英國人很少炫耀,所以他們也就很少看起來像笨蛋。英國人尤其喜歡嘲弄別人身上有的,而他們承認自己所沒有的特質,有時他們覺得我們真的很讓人捉狂。在美國別人會因為往前衝、擠向前、提升、躋身而欣賞你,但在英國這種行為是惹人厭的──是義大利移民的行為、是「中國人的消防演習」、是混亂。快速的衝刺其實也是插隊跳排的一種方式,而超前更是一種粗魯的行為──「粗魯的人」指的是從他原屬的階級脫隊的人,永遠得不到原諒。問題不在於原不原諒;他們就只是永遠不會忘記而已,英國人有著恆久而無情的記憶。
──────本文摘自《到英國的理由(2020新版):環大不列顛海岸遊記》

《到英國的理由(2020新版):環大不列顛海岸遊記》

作者: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9-08

湯瑪士.庫克 旅行文學獲獎作品

看旅行書寫最毒舌派的 保羅.索魯
如何犀利解嘲我們所不知道的英國!


「擁英派」請勿入!!

.你跟一個英國人說你計畫要環遊英國,他會說:「聽起來滿有趣的,就像是繞著一個夜壺追耗子。」

.當一個英國人說「我們」時,他指的可不是他自己——而是在他之上及之下的階層,那些他認為應該做決定,以及應該跟隨的人。

.天氣在英國不是個中立的主題,它充滿了擬人化;牽涉到掙扎與紛爭,可以任性,也可以壞心眼。人們想像英國的天氣就像英國人的個性一樣:是英國式的沼氣,漂浮在空中對你作法。

.英國人在用餐的時候會變得極端私密,變得非常安靜;動作警戒、經濟和準確。一吃東西,突然間他們就進入了孤立的狀態。

.英國人的包容就某種意義上,是對於任何讓他們尷尬的事情幾乎都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們是親切的,但也是害羞的。

【媒體讚譽】
我們之中很少有人曾經見識過海岸線全貌,我對索魯所懷的感激之情在於,由於他的代勞,使我免去親自遊走的辛勞。因為,他已經全程如實且妙趣橫生地告訴了我們。 ——《觀察家報》

保羅.索魯的這本周遊大不列顛的遊記,有趣又具知性,但是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者請避開。 ——《週日郵報》

充滿歷史驚奇、發人深省的洞察、美麗如畫的景色。 ——《紐約時報》

█ 好書這裡買:
讀書花園:https://marcopolo.pse.is/vqebb
博客來:https://marcopolo.pse.is/vl33z
誠 品:https://eslite.me/w5ekd
金石堂:https://marcopolo.pse.is/usy8p
讀 冊:https://marcopolo.pse.is/wbm27

電子書:
Readmoo:https://marcopolo.pse.is/tvpvf
KOBO:https://marcopolo.pse.is/wbpf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6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可孛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行李呢?」「哦,先生,丟了。但我只是丟了幾件衣服和牙刷。」我不知如何形容他。他就像黑夜一樣獨特,並和黑夜一起消失。翌晨下船時,我並沒有看到他。他的神秘讓我突然感到一陣激動:有一天,我也要去他提到的地方。
    在本書《形象科學》中,W. J. T. 米契爾教授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
    身為物理學家的父親,從異常的都卜勒效應或正在思考的任何理論,轉向一座核子動力供熱廠即將在高爾基興建這件事。它已經破土動工了。此時不過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災變後一年;政府極力防堵災變的消息外流,但只能延緩消息流傳的速度。
    跟上回我在電視上見到的霍威爾相比,他看起來更糟了。他的皮膚呈現灰敗色澤,雙眼周圍一圈深黑,眼神透著焦慮緊繃與赤裸裸的痛苦。就一個五十後半的人而言,他瘦得誇張,然而,你仍可透過那件白色絲綢襯衫見到原來那副更年輕、更線條分明的體格。闊肩寬胸、精實雙臂,黑髮——很可能是
    叫做波格丹諾夫的人,完全名不見經傳,表面上代表一個其實從一九九○年代初期之後就不再活動的政黨,政治經驗是在一個小而無權的區議會裡兼職議員,就連這一段都可能是偽造的——謝廖沙卻得假裝相信,這個小丑蒐集到了兩百萬選民連署?就像當初謝廖沙覺得每個人都瘋了,全都突然接受無名小卒普丁成為總統熱門人選那樣。
    時間已過午夜,我極度清醒。此時我穿著最好的黑西裝、白襯衫和綠色領帶,站在我的辦公大樓外頭。我的鞋子打過蠟,頭髮也梳理整齊,正等著一輛車把我帶進活生生的夢魘裡。 因為入夜,轉角酒吧早關了,西四十六街因此顯得相當安靜。任何還逗留在外遊蕩的覓食者都避開了露天座,轉而待在室內...
    「你的行李呢?」「哦,先生,丟了。但我只是丟了幾件衣服和牙刷。」我不知如何形容他。他就像黑夜一樣獨特,並和黑夜一起消失。翌晨下船時,我並沒有看到他。他的神秘讓我突然感到一陣激動:有一天,我也要去他提到的地方。
    在本書《形象科學》中,W. J. T. 米契爾教授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
    身為物理學家的父親,從異常的都卜勒效應或正在思考的任何理論,轉向一座核子動力供熱廠即將在高爾基興建這件事。它已經破土動工了。此時不過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災變後一年;政府極力防堵災變的消息外流,但只能延緩消息流傳的速度。
    跟上回我在電視上見到的霍威爾相比,他看起來更糟了。他的皮膚呈現灰敗色澤,雙眼周圍一圈深黑,眼神透著焦慮緊繃與赤裸裸的痛苦。就一個五十後半的人而言,他瘦得誇張,然而,你仍可透過那件白色絲綢襯衫見到原來那副更年輕、更線條分明的體格。闊肩寬胸、精實雙臂,黑髮——很可能是
    叫做波格丹諾夫的人,完全名不見經傳,表面上代表一個其實從一九九○年代初期之後就不再活動的政黨,政治經驗是在一個小而無權的區議會裡兼職議員,就連這一段都可能是偽造的——謝廖沙卻得假裝相信,這個小丑蒐集到了兩百萬選民連署?就像當初謝廖沙覺得每個人都瘋了,全都突然接受無名小卒普丁成為總統熱門人選那樣。
    時間已過午夜,我極度清醒。此時我穿著最好的黑西裝、白襯衫和綠色領帶,站在我的辦公大樓外頭。我的鞋子打過蠟,頭髮也梳理整齊,正等著一輛車把我帶進活生生的夢魘裡。 因為入夜,轉角酒吧早關了,西四十六街因此顯得相當安靜。任何還逗留在外遊蕩的覓食者都避開了露天座,轉而待在室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2024年7月初在英國總共完了15天14頁,來分享一下整趟旅程該怎麼準備吧
    YES. You read it right. I'm probably the first person to say that London is boring. 大概只有我覺得倫敦無聊了吧。 這是第二次來倫敦,雖然是以遠距工作的方式,只有下午四點後才有下班後的探索時間,但好歹還在倫敦,
    Thumbnail
    Day 1 英國,去了二次了 為什麼還要去? 世界上好玩的方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去? 朋友不解地問 嗯!要怎麼說呢? 第一次的英國旅行是跟團,走馬看花,很多景點都沒有留下甚麼印象,然後,第二次來到英國,因為主題是冰島,所以倫敦又順理成章地待了二天,那一次還是跟團,所謂的二天只有一個半天是自
    Thumbnail
    準備前往英國讀書或工作?在你前往英國前,應該要知道的四件事,包括語言與文化、消費習慣與物價、天氣與食物、以及獨立與抗壓力。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遊覽英國蘇格蘭高地的行程,特別介紹了當地中文團-極光旅遊,以及三天的具體行程安排。提供了豐富的景點資訊和個人體驗,對於計劃造訪該地區的人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
    Thumbnail
    待在倫敦幾日,和友人R在車庫抽菸,望著綿密的雨勢我忍不住抱怨起天氣,R説,妳看,妳也跟倫敦人一樣開始抱怨天氣了。
    Thumbnail
    我們2024年7月初在英國總共完了15天14頁,來分享一下整趟旅程該怎麼準備吧
    YES. You read it right. I'm probably the first person to say that London is boring. 大概只有我覺得倫敦無聊了吧。 這是第二次來倫敦,雖然是以遠距工作的方式,只有下午四點後才有下班後的探索時間,但好歹還在倫敦,
    Thumbnail
    Day 1 英國,去了二次了 為什麼還要去? 世界上好玩的方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去? 朋友不解地問 嗯!要怎麼說呢? 第一次的英國旅行是跟團,走馬看花,很多景點都沒有留下甚麼印象,然後,第二次來到英國,因為主題是冰島,所以倫敦又順理成章地待了二天,那一次還是跟團,所謂的二天只有一個半天是自
    Thumbnail
    準備前往英國讀書或工作?在你前往英國前,應該要知道的四件事,包括語言與文化、消費習慣與物價、天氣與食物、以及獨立與抗壓力。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遊覽英國蘇格蘭高地的行程,特別介紹了當地中文團-極光旅遊,以及三天的具體行程安排。提供了豐富的景點資訊和個人體驗,對於計劃造訪該地區的人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
    Thumbnail
    待在倫敦幾日,和友人R在車庫抽菸,望著綿密的雨勢我忍不住抱怨起天氣,R説,妳看,妳也跟倫敦人一樣開始抱怨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