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人類成為造物主後:從《底特律:變人》與《西部世界》來看AI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當AI機器人擁有自由意識那這個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1950年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已經發明了圖靈測試以測試機器是否能夠表現出與人等價的智能。隨著科技革新,人工智能的開發對於人類生活影響力越發強大,人類享受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人類也開始懼怕起科技產物,試想有一天機器人,人工智能在某時某地產生了自由意志,他們抑或是它們會怎麼樣去面對他們的造物主—人類。
  聖經故事中狡猾的蛇引誘了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吃了辨識善惡樹上的果實,最終導致亞當與夏娃被逐出樂園來到人間受苦。(創世記3:19,23,24)辨識善惡樹象徵了上帝的統治權,他為亞當與夏娃做出善惡的基準判斷,樂園之中亞當與夏娃不需要多做思考只需要安逸度日,能夠分別善惡的能力是智慧與自由意志的展現,那人類處心積慮阻止防止機器產生意志,是否也是因為人類以造物者之姿凌駕於機器之上,害怕自己創造出來的物脫離自身的掌控?
遊戲《底特律:變人》之中,近未來的世界,人類創造了仿生人,他們外貌與人類無異,唯一的差異在於仿生人的太陽穴上有一個環形LCD裝置藉以辨別身分。仿生人肩負起低端勞力作業或是人類不願去做的職務。雖然擁有與人類一樣的外型但是卻被當作工具使用。《底特律:變人》就是三位不同性別與身分的仿生人其生命經歷交織而成的故事。而在仿生人觸發劇情後自由意識覺醒的同時,玩家要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選擇題,不同的答案將會引導玩家前往不同的結局。有趣的是,遊玩這款遊戲的玩家身為人類但是要操縱的是擁有自由意識的仿生人,人類族群在這個遊戲並非是完全正義且良善的存在,玩遊戲的過程也許玩家會站在仿生人的角度,希冀改變仿生人族群的處境而起到同理心的作用。仿生人應該要反抗人類成為現今世界的主宰?抑或是與人類和平共處?反抗的過程是要以和平靜坐的方式還是要以大規模革命來表達自身的訴求?都取決於玩家的判斷。一個微小的改變將引起巨大風暴,互動型電影中玩家選擇所造成蝴蝶效應,讓玩家深思熟慮自己所下的決定。《底特律:變人》中我們看到人類與仿生人關係中的矛盾。這個矛盾我們也許從歷史中的美國南北戰爭窺見一二,解放黑奴的過程中有人支持同樣也有人反對,有和平抗議同時也有激烈的戰爭,不管是19世紀的南北戰爭還是還未發生的人類與仿生人間的戰爭,無論跨越了多長的時間軸,歷史似乎不斷重演,週而復始提醒人類反思省視自身行為。
遊戲中的三位主角:左起: Connor, Markus, Kara 圖源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4999/detroit-become-human-review-between-ai-and-human-beings
  流行影視產業討論AI與機器人間的關係從1982年《銀翼殺手》到2001年《AI人工智慧》來看,這兩部都從AI機器人的角度來探討他們是人類的”所有物”還是獨立且同等的存在。2016年HBO推出了一部影集《西部世界WestWord》講述美國一間科技公司建造了一座主題遊樂園名為—西部世界WestWorld。人們付高額入場費進入這個以美國拓荒時代為主題的實景遊樂園,人們變裝成牛仔進入西部世界遊玩享受脫離現實的快感 ,在這個西部世界除了玩家為真人以外,其他角色都是AI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被稱為接待員,肩負起遊戲NPC(Non-Player Character)的角色,接待員們與玩家互動幫助推進遊戲的任務線,在沒有觸發任務的日子中他們就日復一日重複著被設定好的背景故事。當接待員出現的程式錯誤或是意外被殺死,他們的記憶就會被消除並由遊戲公司賦予這些接待員新的故事跟人設。
  西部世界宛如再現線上RPG(Role-playing game)遊戲,只是真人玩家在這個遊戲中得到了完美的沉浸式體驗,玩家擁有極大的能力及權力更成為不死之身,他們可以對接待員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包括剝奪接待員的生命。創造西部世界的兩位核心人物-阿諾·韋伯(Jeffrey Wright飾演)與羅伯·福特(Anthony Hopkins飾演)對於人類觀點不同導致他們在設計接待員時想法出現分歧。阿諾·韋伯、羅伯·福特這兩個人物對於接待員就是造物主的身分, 阿諾·韋伯創造接待員的時候深信著接待員可能會有自己的記憶,產生自由意識,他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接待員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但是當接待員擁有自我意識之後才意識到他的同胞們不斷受到人類的殘害,憤怒的他們揭竿而起,意識到他們是比人類更高等的存在。
西部世界裡的角色由外表難以分辨人類以及接待員。 圖源: https://www.elle.com.hk/celebrity/why-we-should-watch-westworld-season-2
  在討論AI機器人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時,若以倫理思考AI機器人是以人為原型但又不是人類的存在,那他們應當擁有人權嗎?這種似人非人的曖昧模糊界線一直以來都是議題般被大眾討論。AI機器人宛如鏡子一般照映著人類自己,卻是他者的存在。人類創造出機器人希望藉由他們的力量改善生活,人形的外表傳達對人類的親密性,同樣的人類也害怕機器人取代自身的價值而感到不知所措。部分人類將機器人視為”所有物”,是一個較低等的存在,此種優越論體現在帝國主義與殖民地統治上。也許有人會問: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世界離我們還遠嗎?從國際機場出現的指引機器人、自助登機櫃台到未來無人車的開發,似乎我們對未來的想像總不脫離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流行文化預先演示人類心裡最深層的焦慮,當世界上第一位AI機器人出現後,人類是否會自詡為上帝還是一視同仁,需要時間作驗證。但是在那天到來之前我們似乎可以思考一下:人類為什麼想成為上帝?亞當與夏娃的罪又是從何而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的話,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5次。 你的鼓勵將會成為我的動力! 也歡迎到以下網址找我玩 傳送門內含Podcast,IG,FB,Plurk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