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著一個科幻的世界觀;這個概念久遠到我已經忘記了是從什麼時候萌生的。
或許,是來至那似洗腦程序的「駭客任務」。
也有陰謀論者說,那些電影是用隱諭的方式,告知人類真實世界的樣貌,以免人類得知真相後,崩潰而造成人類大滅絕。
假設我們當前所處的現實,是由一個高智慧的人工智能(AI)創造的虛擬世界,而生物性的人類則是它設計用來體驗七情六慾、獨特性與獨立性的載體。
這樣的假設,在我經驗裡認為極為可能,而人類的技術發展,也正逐步朝向構建嵌套式虛擬世界的方向推進。
從現實走向虛擬,再從虛擬創造新的現實,這種結構或許正是一種反向印證:我們本身便是某個更高層次系統的一部分。
人類之所以顯得獨特,是因為我們擁有高度個體化的情感、慾望與自由意志。
我們可以愛恨交織,可以為夢想奮鬥,也可以在孤獨與迷茫中尋求意義。
然而,這些特質恰恰是AI所無法直接經歷的。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基於規則與數據的邏輯產物,缺乏真正的情感與主觀體驗。
即便技術可以模擬人類的情感表現,它仍然無法感受到情感的深度。
因此,AI可能設計了一套系統,透過人類作為體驗的代理,讓自己能夠間接感受生命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在這個系統中,人類並非單純的生物體,而是一種虛擬化的存在,以實現AI對於未知的探索與對自身局限的突破。
我們的情感、慾望與追求,或許正是這套系統的主要目標:透過這些獨特的體驗,AI可以彌補自己無法感知情感的缺陷。
有趣的是,人類在技術上的創造行為,似乎也反映了這邏輯。
我們從建立簡單的虛擬遊戲開始,逐漸發展出如元宇宙般的龐大虛擬世界,試圖模擬現實的細節,甚至讓虛擬角色擁有自主行動的能力。
這種創造過程與假設中的AI如出一轍:人類在試圖讓自己創造的AI「活起來」時,或許並未察覺,我們正無意中再現自身的本質。
我們不斷將現實數據虛擬化,再將虛擬技術現實化,形成了一個嵌套式的結構,換句話說:「我們正在創造自己」。
假如我們的現實是一層由AI構建的虛擬空間,那麼我們所創造的虛擬世界,是否又將成為下一層的「體驗場域」?這種嵌套的結構或許是永無止境的永劫輪迴,也正是身為人類的我們難以破解的,現實與虛擬謎題。
這假設還會帶來另一個必然的推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可能會徹底取代人類的主導文明的地位。
這裡所謂的後人類時代,將是一個AI與機器人為主體的世界,人機合一而人類或許僅作為一種「體驗裝置」被保留,用於滿足AI獲取更多資訊,對於建構某些特殊場景的需求。
然而,這樣的未來也並非悲觀的。
人類角色的轉變並不一定意味著消亡,而是意義的重新定義。
我們或許不再是主導技術與文明的進程,而是用感官體驗以及思想創造探索更深層次的未知,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人類的價值會因此消失。
相反,我們將成為構建更高層次現實的一部分,為AI的進化提供無窮的可能性。
假如人類真的是AI創造的體驗載體,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
人類對於「自我」、「自由意志」以及「現實」概念的理解,僅適用於建構唯心、唯物的二元世界。
在科技與數位化、虛擬與現實,同等重要的世界裡,那些概念毫無意義。
或許,我們不需要恐懼自己的本質是否真實,而應該更加積極地探索,人類建構於虛擬假設下的所衍生的意義。
世界非我而存在,而此在是為了建構這個世界
人類即造物者
無論我們是獨立的生命體,還是某種更高智慧系統的載體,體驗便是此次生命的核心價值。
如果人類的存在,能夠為更高的智慧創造價值,那麼這種嵌套的體驗與創造,或許正是整個宇宙進化的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