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 [7/10]
說來有點弔詭,已經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台灣,近年來卻沒有聚焦在同志情侶上的商業愛情電影,彷彿同志題材已經被侷限在文藝電影裡,或是只能當作擦邊球、宣傳噱頭上的支線劇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這個困境做出非常成功的突破,把同志愛情電影拍的就像一般純愛片一樣甜美可口,打破同志電影和一般觀眾之間的一道牆,同時保留「特別身份」的坎坷淒美,議題上仍有專屬於它的討論價值。
過去的同志電影有一個現象是,對於異性戀來說有時難以帶入情緒,甚或會有點尷尬、故事發展太過浪漫離奇、沉溺在悲觀主義、離觀影者親身經驗太遠等等問題,讓同志電影和一般觀眾之間總會有些隔閡。另外對一位鋼鐵直男來說,就算我的心理上是完全支持同志,在看到情慾畫面時,生理上難免還是會有無法控制的尷尬。
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沒有讓我有這種尷尬,它的故事安排完全聚焦在兩人的感情上,和以往同志議題往往只有陪襯的功能截然不同,從相遇、相處、遺憾到重逢,都在他們的兩人世界中,連配角的存在都只是為了映襯出他們刻骨銘心的初戀。兩人所經歷的情境和一般人相去不遠,在戀愛過程中會有的難忘回憶,像是在MTV偷親嘴、一起交流彼此的夢想、因為受傷憤而逃離到遠方,有了這些一般人比較容易想像、甚至曾經有過的經歷,共鳴度提高不少,自然就可以體會到「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有了前面扎實的情感鋪陳,後面的情慾畫面就一點也不尷尬了,我第一次看到同志情慾畫面會有「Wow...好美...」的想法,那我從沒有懂過的美,《刻在》讓我感受到了。
除了畫面和故事很美,同志電影不能被忽略的議題,還是來自於是否能被社會所接納。故事建立在剛解嚴的時代,雖然表面上已恢復自由,實際上則是戒嚴的餘燼延燒,大部分人民的觀念仍停留在戒嚴時期的保守,而權威人士仍然繼續作威作福,打壓與時代不符的聲音。這樣的時代背景其實和同志的處境相同,雖然同志婚姻已經合法化,但還是沒有讓這個社會的所有人接納,甚至還會出現惡意扭曲的言論。導演很聰明的將同志會遭遇的逆境轉嫁到時代背景上,用時代的窠臼去取代民眾迫害所帶來的憤世嫉俗,讓觀影過程中沒有同志被社會遺棄的不適感,又同時保有議題的討論度。 當時我是和一位同志朋友一起看這部片,看完的當下覺得電影很OK,但又很怕自己是陷入「這就是拍給主流意識的人看的片,但同志看了其實會不爽」的偏誤,好險這位同志朋友並沒有這樣覺得,我想這要歸功於導演本身的經驗,不僅可以站在同志的立場,同時又可以顧及一般觀眾的感受。但其實最後一段的安排我覺得滿出戲的,問題出在這兩位演員,他們其實演的沒有破綻,實力派的演技也沒話說,但因為太常看到這兩位在銀幕上的表演,甚至還和其他戲中的造型相同,所以看他們演這樣的角色會覺得違和感太重,當下我是用「奇文共賞」來作為這段的註解。但後來想想這段的存在還是有它的必要性,因為有了這一段遺憾中帶點圓滿的收尾,才能讓《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個片名成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