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什麼是希臘火?為甚麼希臘火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重現希臘火重創阿拉伯艦隊的畫繪

希臘火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Greek Fire)。
所謂「希臘火」,其實並非來自古希臘,它是指中世紀時期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一種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拜占庭帝國靠著這種武器,曾經化解了極多的外來軍事威脅,是帝國名符其實的守護神。
那麼,這種神秘武器為甚麼會稱之為「希臘火」?從名字上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是一種會燃燒的液態武器。「希臘火」的真正成分已經失傳,但根據一些文獻推測,「希臘火」的構成材料可能有硝酸鉀(Saltpetre)、松節油(Naphtha)、石腦油、木炭、硫磺甚至是原油(Petroleum)。拜占庭人把這些具有易燃特性的化學物質依特定比例混合出來的液體,便是「希臘火」。
「希臘火」是在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統治時期發明的,時間約於668年至685年。當時一位懂說希臘語、名叫赫里奧波里斯的卡連尼庫斯(Callinicus of Heliopolis)的猶太人因為阿拉伯人發動侵略的關係,從敘利亞逃亡來到君士坦丁堡,並為拜占庭帝國發明了這種液態易燃武器。

阿拉伯人的入侵

七世紀後,中東的阿拉伯帝國(Arabian Empire)崛起,他們征服了長年作為拜占庭帝國對手的波斯薩珊王朝(Sasanian Empire)後,便把目標轉移到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最後一面則有堅實鞏固的狄奧多西城牆(Theodosian Walls)保護。在中世紀,要攻陷這樣一個城池,難度極高。由於阿拉伯帝國位於拜占庭帝國南方,所以,從北方經陸路進攻擁有堅實城牆的君士坦丁堡的方法,對阿拉伯人來說不可行。
西元650年時的拜占庭帝國(粉紅色)和阿拉伯帝國(綠色)
西元673年,阿拉伯人準備了一支龐大的海上艦隊,在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築起了圍堵之勢,想從海上征服君士坦丁堡。初時,兵力強大的阿拉伯艦隊佔盡上風,眼看君士坦丁堡將成為囊中之物,阿拉伯人心生勝利期望之際,一種正在燃燒的液體從拜占庭帝國戰船的銅管射出,噴在阿拉伯的戰船上。阿拉伯戰船是由木頭製造的,沾了液體的戰船起火後,火勢很快便邁延到其他戰船。整支阿拉伯艦隊都在燃燒,熊熊大火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水上。一瞬間,本來處於上風的阿拉伯海軍,就這樣幾乎全軍覆沒。
阿拉伯人對這種神秘的火焰心生畏懼。這種燃燒中的液體之所以所向披靡,是由於它密度較水低,能在海平面上燃燒,也就是說,用水是無法澆熄正在燃燒的液體。而且,這種液體也有另一種十分可怕的特性,就是它的黏性極高。當附在物質上時,要把它除掉極度困難。就是因為這兩種特性,阿拉伯人對「希臘火」束手無策。
717年,阿拉伯人捲土重來,第二次進攻君士坦丁堡,損失卻更慘烈。這時候的拜占庭帝國,在皇帝利奧三世(Leo II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的指揮下,已更能活用這種液態武器。後來在十世紀時,羅曼努斯一世(Romanus 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也成功利用「希臘火」摧毀企圖入侵的基輔羅斯(Kievan Rus)軍隊。

希臘火的名字由來

因為這種液體的破壞力來自其易燃特性,所以名字有「火」字。至於為甚麼它會以「希臘」冠名呢?其實,這是歷史與政治引致出來的結果。事實上,拜占庭帝國的人並不稱他們這種專屬武器為「希臘火」。他們對這武器的稱呼很簡單,只稱之為「海洋之火」(Sea Fire)或「液態之火」(Liquid Fire),這是因為他們依靠它戰勝了曾被認為不能被打敗的阿拉伯人,在海上摧毀了他們的龐大艦隊。
阿拉伯人則稱呼其為「羅馬火」(Roman Fire)。原因很簡單,拜占庭帝國本來就是羅馬帝國衍生出來的政權,他們也自覺為羅馬人。阿拉伯人也承認他們是羅馬人,所以面對由羅馬人發明的這種液態易燃武器,稱之為「羅馬火」是最正常不過。
至於「希臘火」一名,則是由西歐騎士或十字軍對之所作的一種稱呼。西歐人並不承認拜占庭帝國為羅馬正統,他們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才是羅馬帝國的真正繼承者。加上當時拜占庭帝國已經極度希臘化,官方語言文字也已改變為希臘語,很多文化特質與古羅馬帝國大相徑庭,因此他們只稱拜占庭帝國的人為「希臘人」,亦很順理成章地把「希臘人」發明的這種液態易燃武器稱為「希臘火」。

希臘火的歷史意義

「希臘火」的歷史意義不只是拜占庭帝國對阿拉伯人的戰爭上的勝利關鍵。我們打開昔日地圖可以知道,拜占庭帝國位處歐亞地區的緩衝區,把西歐的基督教文明與中東的伊斯蘭文明分隔開。在七世紀時,歐洲的基督教文明還是脆弱不堪,而且處於分裂狀態,文化水平更是低落。
反之,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卻首次實現了統一,而且不論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也迅速崛起。如果拜占庭帝國沒有發明「希臘火」,阿拉伯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相信只是指日可待。擁有堅固城牆和天險的君士坦丁堡若不能成功守住,阿拉伯軍隊長驅直入征服歐洲便再無阻隔。基於兩者的文明差距,當時的西歐封建國家根本沒有能力與之對抗。
除此之外,拜占庭帝國之所以能夠存續達千年,除了因為君士坦丁堡的厚實城牆起了重要的防禦作用外,還依靠「希臘火」擊退和殲滅了不少外來入侵者。直到十五世紀,土耳其人利用火藥製造的大炮作為攻城器,拜占庭帝國才真正結束了它的歷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Duna)一分為二,西岸稱為布達,東岸稱為佩斯。在1872年之前,這兩岸本來是三個不同的城市(布達、老布達和佩斯),後來奧匈帝國將之合併為今天的布達佩斯。對於匈牙利人來說,多瑙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他們的國徽設計上,就有象徵著多瑙河的元素在裡頭。
「吸血鬼」文化何時何地都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題材。雖然吸血鬼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事實上這種不死生物是有其歷史原型的。他是吸血鬼的始祖—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有另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德古拉伯爵。
在九世紀之前,作為現代土耳其心臟區的安那托利亞,那裡仍是古老的拜占庭帝國掌控的地方,並沒有人聽過塞爾柱的名號。但就在不久後,這名號會溘然升起,他們雖然不是這裡的原住民,卻註定成為這裡的主人。他們來自中亞和外蒙古地區,是遊牧民族烏古斯突厥人的一支。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Duna)一分為二,西岸稱為布達,東岸稱為佩斯。在1872年之前,這兩岸本來是三個不同的城市(布達、老布達和佩斯),後來奧匈帝國將之合併為今天的布達佩斯。對於匈牙利人來說,多瑙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他們的國徽設計上,就有象徵著多瑙河的元素在裡頭。
「吸血鬼」文化何時何地都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題材。雖然吸血鬼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事實上這種不死生物是有其歷史原型的。他是吸血鬼的始祖—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有另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德古拉伯爵。
在九世紀之前,作為現代土耳其心臟區的安那托利亞,那裡仍是古老的拜占庭帝國掌控的地方,並沒有人聽過塞爾柱的名號。但就在不久後,這名號會溘然升起,他們雖然不是這裡的原住民,卻註定成為這裡的主人。他們來自中亞和外蒙古地區,是遊牧民族烏古斯突厥人的一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據稱,阿基米德發明了一種大型太陽能爐(有時被稱為熱射線),並在錫拉丘茲圍城戰(約公元前 213-212 年)期間用它來燃燒攻擊的羅馬船隻。它沒有出現在阿基米德現存的著作中,也沒有當代證據證明它,導致現代學者懷疑它的存在。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說過,十六、十七世紀戰亂頻仍的東亞,無論是日本戰國時代、朝鮮壬辰戰爭,還是明清易代大戰,歐洲人帶來的新銳火藥兵器都大放異彩。不過,在當時,傳播新式槍砲科技的不只是歐洲人,還有他們的死敵: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之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在蒙兀兒帝國草創時期,中亞、印度的軍隊不用火藥兵器,
Thumbnail
據稱,阿基米德發明了一種大型太陽能爐(有時被稱為熱射線),並在錫拉丘茲圍城戰(約公元前 213-212 年)期間用它來燃燒攻擊的羅馬船隻。它沒有出現在阿基米德現存的著作中,也沒有當代證據證明它,導致現代學者懷疑它的存在。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說過,十六、十七世紀戰亂頻仍的東亞,無論是日本戰國時代、朝鮮壬辰戰爭,還是明清易代大戰,歐洲人帶來的新銳火藥兵器都大放異彩。不過,在當時,傳播新式槍砲科技的不只是歐洲人,還有他們的死敵: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之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在蒙兀兒帝國草創時期,中亞、印度的軍隊不用火藥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