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20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滿懷痛楚仍保有溫度的成人童話

根據統計,韓國有80%以上的民眾罹患精神疾病,其中20%需要服藥治療,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所認定的「正常」與「不正常」的標準,真的值得參考嗎? ——編劇.趙容(原著劇本中文版節錄)
相較前幾年同類型的《我的大叔》滿溢出鏡頭的厭世與壓抑感,《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雖同樣書寫身心壓力與精神疾病,卻將幻想童話揉進劇情與畫面當中,虛實交錯的風格不僅適時調劑了陰暗的情節,更令觀眾以歡樂、綺麗的角度來理解精神病患的心靈世界。
當然,本作除了繽紛的鏡頭語言、選用金秀賢、徐睿知等實力派演員助陣之外,編劇細膩且動人的文字也功不可沒。若是覺得戲劇不夠看,今年由瑞昇出版的劇本原著書很值得一看,一共兩本分上下冊,以文字收錄與珍藏劇中所有名台詞與經典場景,讓喜愛本作的人無論從戲劇或是書籍中,都能深刻體會到當初觸及靈魂的感動。
「童話不是讓人迷幻的幻想劑,而是讓人認清現實的清醒劑。」——高文英
本作故事講述為了照顧哥哥而竭盡全力的的醫院看護文鋼太,與其擁有繪畫天賦的自閉症哥哥文尚泰,兄弟倆在躲避心理陰影的過程中,遇見了至今仍活在母親陰霾底下的童書作家高文英,以及在「沒關係精神病院」診治的病人們。即使三人與患者們各自背負著傷痛,他們仍舊手牽手在遍布荊棘的前路中尋找最好的結局。
劇中除了用家喻戶曉的童話作為每一集的名稱、情節主軸,玩轉故事意涵之外,主角高文英更以童書作家的名義,在劇中創作出五本童書穿插在劇情主線當中,而這些看似童趣的故事也成為眾人傷痛的引線,成功將現實的暴力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幻想,溫柔而緩慢地道出角色背後的悲傷。

▌靈魂就這樣停留在受傷之時
「所以不要忘記,要記得,並且克服……若是無法克服,你的靈魂便無法長大,將做為永遠的小孩。」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是劇中第一本出現的童書,書中無法安眠的少年與女巫,讓這部作品看上去是個奇幻的故事,實際上本書卻娓娓道出在精神疾病案例中最常見的「童年創傷」。
1980到1990年代,美國內科醫生Vincent Felitti開始了「童年逆境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又稱ACE Study),試圖探討童年創傷與成人健康的關聯性,最終發現一萬七千多份問卷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擁有童年逆境,而經歷越多逆境,成年後罹患身心疾病的機率則遞增,也更容易成為家暴加害者等等。
是的,研究證明,遭遇過童年逆境的人後遺症比想像中還要嚴重,這些傷痕成了長大的停止鍵,即使外表已然成年,他們的靈魂仍停留在受傷的當下,而這一點不只劇中的主角三人,在第二集的權起道與第十三集劉宣海的故事都得以見之。
賦予文英重重枷鎖的控制狂母親、吝於關愛鋼太、一顆心只撲在尚泰身上的媽媽,以及視患有精神病的兒子為垃圾的政治家,與從不撫育女兒,直到生命走到盡頭才妄想能獲得原諒的父親等等……在這些童年充滿傷痕的人身上,我們發現,給予傷疤的人通常是父母、手足等最親近的家人。
親子關係一向都是韓國編劇的拿手絕活,無論是吵鬧的、溫馨的或是默默付出的戲碼,他們總能以「愛」為本,寫出賺人熱淚的家庭互動,但這一次,鏡頭並沒有對準關愛孩子的父母,而是轉而描繪那些人們刻意忽略,被至親傷害的少年們。
孩子用雙臂緊緊抱住只剩下軀幹的媽媽,第一次開口說話了,「媽媽真是溫暖啊」。 ——《喪屍小孩》
『現在看來妳並不是我完美的孩子,而是一隻沒用的琵琶魚,妳是一個只會飯來張口,其他什麼都不會的失敗品。』 ——《手,琵琶魚》
《喪屍小孩》、《手,琵琶魚》,比起前作《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更加深刻且專注探討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依存與需要關係,兩本書在劇中不僅是引導觀眾了解鋼太對母親矛盾感情的重要推手,也是文英自身對母親病態的掌握所做的控訴。
子女是因為父母需要才出生的嗎?當鋼太想到自己一出生就註定得照顧哥哥,因而失控地向勢利的政治家咆哮,當劉宣海指責爸爸的忽視對自己造成了更大的傷害,當文英連在夢中也無法逃離母親給予的陰影時,這些被親人傷害的少年,也逐漸與喪屍小孩的形象疊合在一起。
其實這些孩子們並不是一出生就失去情感和手腳,也不需要父母自我滿足似的餵養,從以前到現在他們希望的都不是食物,而是雙親真心付出的溫暖懷抱啊。

▌我希望能成為你的第一順位
旨在治癒、擁抱觀眾的本作,也不負眾望成為一部名台詞製造機,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多到數不完。但其中,最觸動我的不是詞藻華麗的名言佳句,而是一句用字遣詞都很簡單的疑問
「哥哥,你比較喜歡我,還是高文英作家?」——文鋼太
劇中第一次出現這個問題,是哥哥尚泰在電話中得知自己即將前往高文英的簽書會,而弟弟鋼太飽含笑意,向哥哥撒嬌一般問出這個問題。而後我們則在不同集數、從不同角色口中都能聽見:「比起他,你是不是更喜歡我?」
照顧哥哥犧牲自己的文鋼太,害怕鋼太兄弟消失,只能跟著搬遍韓國的趙載洙,想在鋼太心中爭取一席之地的高文英,還有害怕弟弟拋下自己的文尚泰,幾乎所有人都在尋求他人的關心、在他人的肯定中尋找自己的定位,但這樣的付出最終卻形成了病態的食物鏈。
「我是不是你的第一順位?」——趙載洙
為了證明自己的愛終有回饋,為了不讓自己的付出付諸泡影,所以他們不停地提問,但他們心目中最好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因為自己無處安放,才會在他人心中尋找獨一無二的空間,這樣的佔有慾,雖是對他人愛意的表現,卻也是自我崩壞的徵兆。
「世上沒穿病患服的患者還真多。」——簡畢翁
這句話雖然是簡畢翁患者在見到吳院長和尚泰打鬧後戲謔般地吐露,但我反倒認為這其實也是編劇藉由角色之口,想要直直打進觀眾心裡的一道警鐘。
本作的主舞台雖然是精神病院,但比起真正被確診的精神病患,鏡頭其實一直都聚焦在不曾被確診的鋼太與文英身上。比起醫院裡接受醫護人員照顧的患者們,表面正常,但內心早已千瘡百孔,每分每秒都渴望被他人所愛的他們,才是觀眾們更應該了解的對象,因為,或許你也能在他們身上見到自己的影子。

▌因為我們擁有正面迎擊的勇氣
「你為什麼不掙脫項圈逃走呢?」 「我已經被捆綁太久......忘記掙脫的方法了。」 ——《春日之犬》
劇中第三本童書《春日之犬》表面上是個明朗歡快的故事,劇情卻在入夜後抹上一層淡薄的哀傷。忘記如何掙脫項圈的春日之犬,就像是馬戲團中因為被虐待而畏縮的獅子,只有被束縛的記憶,忘了那個曾經努力想掙脫的自己。
在我看來,劇中的人物大抵都是春日之犬。他們各自擁有一副項圈,有的是內心最不願意碰觸的記憶,有的是沉重到不堪負荷的愛意,還有些,是早已消失卻深植於心的陰影。
或許有些人會問,就算一次也好,明知痛苦為何還不用盡全力掙脫項圈?
若你只有在窒息時才能感受到呼吸的痛快,相信也能明白他們不願掙脫的理由——這些束縛,是習慣、是制約,也是他們最難以放手的執著。其實他們並非恐懼項圈或失去掙脫的能力,只是沒有勇氣改變長久以來的束縛。
「原來黑影巫婆奪走的,並不是三人最真實的面孔,而是他們尋找幸福的勇氣。」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
由文英撰寫、尚泰插畫的《找尋最真實的臉孔》是劇中最後一本童書,也是全劇的結局,經歷一切的文英,將他們有如惡夢般的人生化為一場漫長的旅程,以簡單深刻的文字來紀錄每個人因懼於面對而在迴圈中不斷逃跑的過程。
被過去陰影奪走臉孔的三人,在這趟痛苦的治癒之旅中遇見形形色色的病人,他們懷揣著滿是尖刺的心互相衝撞,在流血的同時撫慰彼此的靈魂,等到流乾了所有委屈的淚水,等到他們牽手一起前行,也終於打敗了一直以來製造恐懼的黑影巫婆。
此時我們發現,他們不再是我們想像中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不僅擺脫啃蝕母親軀體的宿命,還長出完整的手腳,勇敢掙脫了項圈,最後一同在春日的花園裡盡情奔跑。
對他們而言,終點是苦痛的結束,更是一場全新冒險的開始,儘管這場旅行一路走來傷痕累累,接下來前路漫漫仍有考驗,但他們已經強大到足以面對,因為他們擁有正面迎擊的勇氣。

▌旅行的終點有著治癒的蝴蝶
「媽媽,你以前告訴我,蝴蝶是精神病的字源,對吧?但對我們來說,蝴蝶代表治癒,牠治癒我們的靈魂。」——高文英
劇中不斷出現,成為尚泰夢魘的「蝴蝶」,其實是擅長在故事玩轉意義的編劇所下的另一手好棋。這個在花間飛舞的美麗生物,在各國文化中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在中國《莊周夢蝶》的故事,蝴蝶藏著虛幻和真實的分界,在希臘神話中則成了精神病、治癒一詞的起源。
希臘語的「Psyche」既是蝴蝶,也是神話裡愛神邱比特的伴侶,擁有蝴蝶翅膀的少女賽姬。傳說中少女與愛神的情路因為身份懸殊,加上美神維納斯的刁難而走得相當坎坷,幸虧兩人最終得償所願。此後,擁有「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的少女賽姬,因為這段痛苦經歷而成了精神病——「psycho」的字源。
其實劇中的人們就像蝴蝶,雖然曾被巨大的悲傷包裹,擁有許多不堪的記憶,但都已經沒有關係了,因為痛苦會過去而美麗終究會留下,曾在痛苦與溫暖之間飛舞,受盡折磨終會破繭重生的並不是「Psycho」,而是擁有美麗翅膀的「Psyche」。
「那你喜歡我?還是喜歡尚泰哥?」——高文英 「我喜歡……我自己。」——文鋼太
還記得劇中那道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疑問嗎?其實在旅行的終點等待他們的,除了真實的臉孔和蝴蝶的寓意,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的解答。
這部作品無論是角色或是劇情,絕對算得上是「不正常」——女主角是整天穿著光鮮亮麗,開車與社交技巧直逼酒駕罪犯的反社會人格空罐公主;而男主角空有一張金秀賢的帥臉,卻壓抑自己到極致,是個笑得很空洞的面具男孩,全劇的靈魂人物更是一名擁有繪畫天份,卻將自己關起來不願長大的箱子叔叔。
三個在韓劇和現實社會中都被視為異類的角色,理所當然地在這個故事的結尾,並沒有依循一般人的想像成為「正常人」,但他們攜手跨越一般人也無法承受的恐懼與悲傷,以世人少見的方式互相依賴、生活,反倒獲得了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遍尋不著的「快樂」。
他們終於發現,比起正常人,更應該要當一個「快樂的人」,而該如何擁有快樂——便是除了好好愛別人,更應該要用盡全力去愛自己。
「我是哥哥,哥哥會給你零用錢的。」——文尚泰 「我與媽媽不一樣,我知道那究竟有多麼溫暖。」——高文英 「文鋼太是自己的主人,我不屬於文尚泰。」——文鋼太
當他們逐漸從最深的海底漸漸上浮,在充滿溫暖的擁抱裡長成大人,當他們確知幸福的模樣,深切而誠懇地愛著那個有點受傷卻仍然綻放的自己,就算他們從來就沒有成為正常人,也從未以鋼太夢中那種平凡的姿態活著,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說尚泰、文英與鋼太在這趟旅程中獲得的,是終能成熟的靈魂,是能夠填滿自己孤單的溫暖,以及遺失許久的自我,那麼觀眾肯定是在名為電視劇的旅途中,隨著他們的足跡也拾獲了一點點面對與改變的勇氣吧——奇怪也好、不同也罷,那都沒關係。你之所以是你,正因為是這樣的你啊。
「你就是最好的你  我就是最好的我  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  有問題又怎樣,那也沒關係  It's okay to not be okay!!」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著劇本中文版節錄

台灣在11月底也要發行劇本原著的中譯本了,雖然還沒開賣,但這兩本書釋出的內容就讓我在寫作過程中獲益匪淺,作為一個出版人,也很希望這齣戲能以文字的形式永遠留存在大家的心中。
推薦這齣留有餘韻的戲,以及這套值得細細品味的書給大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