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遞 08|城市裡,是閱讀空間,或在空間裡閱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嚴格說起來我應算是圖書館的常客,走進圖書館裡找一本設計雜誌,然後在閱讀區拉個椅子坐下來,享受安靜的空間、剛好的視野與光線,無論是眼前空間配置的景色抑或手上的書刊,都會油然而生有一種寧靜而悠然的充實感。
松菸北側的空間是80多年前工人的公共澡堂。
以設計圖書館為定位的〈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隸屬台灣設計研究院並位在松菸文創園區裡,從「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時代迄今歷經過了兩次的院內搬遷,目前已是第三個舊的新家,對於擁有兩萬本藏書與上百種的國內外設計雜誌來說,搬家或許辛苦,但遷入新空間則又會有另種氛圍,也正好可以隨著時代節奏重新調整一次定位、方向與看待書的方式,而也慶幸的是,實體圖書館還沒有消失。
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
〈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是個「斜槓圖書館」,我分別在不同時期在館內辦過新書分享會、主持過與日本設計師皆川明的對談,也辦過個人展覽,在這裡總有無限可能持續發生。而這次進駐松菸北側的空間是80多年前工人的公共澡堂,聽到這樣的場域就讓人充滿無限想像。在柏成設計打造之下,進入圖書館已經不再日常,而是如劇般的空間。進入門口後上一段緩坡,首先看見被書隔開的是階梯式沉入地面的「BOOK BATH 泡書區」,算起來書架從低到高共有五層,最低的一整排書是位在腳踝的位置,可以說從頭到腳為書圍繞泡在書裡。
「BOOK BATH 泡書區」
泡書區也可以成為分享活動發生的場地,階梯則成了看台位置。
透過另個樓梯走下另一個房間則是「BATHHOUSE 澡堂區」,這裡保留了半圓型的浴池與浴池後方的洗手台,正上方則有環狀的光圈照明,多數的光線並不聚焦在書背,而是情境氛圍的營造上。同心圓延伸到弧形的牆面圈則是向外的座椅區,整體來說空間裡保留了原本的甚至帶點斑駁的磁磚與硬體隔間,以閱讀空間的角度來說很可能比書更引人興致。
「BATHHOUSE 澡堂區」的水槽
澡堂的窗外其實是建築天井,現則由吳書原景觀設計而打造成介於自然與庭園之間的休憩空間,上百種不同的多樣植物,高低排列很有趣味,而那些帶點灰的綠色也正好呼應這些古蹟建築的灰牆,當沒有被蚊蟲子打擾下很值得細看,也是閱讀之餘的喘息空間。這麼富有個性的空間,光是閱讀空間本身就相當盡興。
書後卡就是入場門票。
在這新的老空間裡,於我最熟悉的還是那些多配置在牆邊或是腰下空間沒有特別分類的羅列書籍。而這回館方依照每年都有圖書館票券設計的慣例,由洋蔥設計操刀將其製成「書後卡」,並邀請多位創作者在書後卡裡推薦書單,這是與書最近的距離,也讓我參與了這回書的推薦。
我的「書後卡」。
斜槓圖書館正進入到充滿更多無限可能的空間裡,也猶如等待悉心灌溉的花園苗圃,新的挑戰正要展開;而關於閱讀的深度,或許不會像泡澡那樣短暫,更像泡壺茶或釀盅酒般,等待更多時間來持續醞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發掘一座城市的經驗裡,很多都是從「選物店」開始的。現在想想,並非是旅途中的購物慾大爆發,當走逛每間店家的目的也不是想買遍整座城市,而是透過這些有趣、有品味的店家們,引我打開視野去發現在城市角落裡的美好風景。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有些店家刻意不選在熱鬧的市區,而是充滿生活感的住宅區域;不選在商場裡的一個
如果把五感裡的味覺、嗅覺與觸覺抽掉,剩下視覺與聽覺,有可能建構怎麼樣的展覽?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在我發掘一座城市的經驗裡,很多都是從「選物店」開始的。現在想想,並非是旅途中的購物慾大爆發,當走逛每間店家的目的也不是想買遍整座城市,而是透過這些有趣、有品味的店家們,引我打開視野去發現在城市角落裡的美好風景。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有些店家刻意不選在熱鬧的市區,而是充滿生活感的住宅區域;不選在商場裡的一個
如果把五感裡的味覺、嗅覺與觸覺抽掉,剩下視覺與聽覺,有可能建構怎麼樣的展覽?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Thumbnail
到訪座落於台北東區小巷的 boven,除了一樓有舒適的 Cafe 空間,從一旁並不顯眼的小門向下走,映入眼簾的是宛如書海寶庫的地下空間「boven雜誌圖書館」── 作為全亞洲首間雜誌圖書館,boven以建築、設計、時尚、音樂、藝術、生活風格為主題,海納超過 6 萬多本國內外雜誌收藏....
Thumbnail
「不只是圖書館」的入口處猶如日本澡堂一般 台北市有許多景點,其中松菸是台北人假日休閒最常去的展覽空間之一;在松菸文創園區中,一處封存半世紀的隱藏版秘境,隱匿在北側澡堂古蹟裏,筆者今次一併帶大家去逛逛。 據台北市觀傳局統計,今年1月台北市各大景點造訪人次,松山文創園區僅次於台北101有69萬294
Thumbnail
《新北市立圖書館板橋四維分館》又一個美麗舒適的讀書好去處,乾淨的環境、柔和的室內光線、舒適的空調溫度、適宜的桌椅閱讀區域、多元的館內藏書、明亮的對外落地窗景以及用書人自律的安靜守序。 一個好的讀書環境應該具備以下要素: 1. 最小化干擾: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減少干擾,例如遠離嘈雜…
Thumbnail
午後的陽光,窗外的鳳凰木,我好喜歡這樣的圖書館,那是認真過生活的人、努力充實自己的人、喜歡閱讀的人、正在追夢的人聚集在一個空間中,所散發的氛圍。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大家想好好靜下來看書的時候,除了在家,會去咖啡廳、圖書館、還是書店呢?在松山車站附近的TSUTAYA蔦屋書店,提供Share Lounge可以閱讀雜誌與書籍,也可以辦公,同時還有酒精飲品方案,讓人得以在閒暇時閱讀休憩,度過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假日的傍晚來到不只是圖書館,樸質的木質窗框搭配較為現代感的玻璃,從松菸的走廊上就能看見它微微發光的樣貌。融入在松菸的老式建築下,它竟不突兀卻也成為年輕人的新聚所。當閱讀、老屋成為一種老派浪漫,身邊多了這樣充滿藝術氛圍的圖書館,它已不是圖書館,而是我們也可以浸潤其中的藝術。
Thumbnail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許會啞然失笑,這間厠所還能引發你什麼正面思考或有意思的「觀感」?是的,我很正經地說,館方很有景觀設計的概念,其設想還真的有見地~。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Thumbnail
到訪座落於台北東區小巷的 boven,除了一樓有舒適的 Cafe 空間,從一旁並不顯眼的小門向下走,映入眼簾的是宛如書海寶庫的地下空間「boven雜誌圖書館」── 作為全亞洲首間雜誌圖書館,boven以建築、設計、時尚、音樂、藝術、生活風格為主題,海納超過 6 萬多本國內外雜誌收藏....
Thumbnail
「不只是圖書館」的入口處猶如日本澡堂一般 台北市有許多景點,其中松菸是台北人假日休閒最常去的展覽空間之一;在松菸文創園區中,一處封存半世紀的隱藏版秘境,隱匿在北側澡堂古蹟裏,筆者今次一併帶大家去逛逛。 據台北市觀傳局統計,今年1月台北市各大景點造訪人次,松山文創園區僅次於台北101有69萬294
Thumbnail
《新北市立圖書館板橋四維分館》又一個美麗舒適的讀書好去處,乾淨的環境、柔和的室內光線、舒適的空調溫度、適宜的桌椅閱讀區域、多元的館內藏書、明亮的對外落地窗景以及用書人自律的安靜守序。 一個好的讀書環境應該具備以下要素: 1. 最小化干擾: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減少干擾,例如遠離嘈雜…
Thumbnail
午後的陽光,窗外的鳳凰木,我好喜歡這樣的圖書館,那是認真過生活的人、努力充實自己的人、喜歡閱讀的人、正在追夢的人聚集在一個空間中,所散發的氛圍。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大家想好好靜下來看書的時候,除了在家,會去咖啡廳、圖書館、還是書店呢?在松山車站附近的TSUTAYA蔦屋書店,提供Share Lounge可以閱讀雜誌與書籍,也可以辦公,同時還有酒精飲品方案,讓人得以在閒暇時閱讀休憩,度過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假日的傍晚來到不只是圖書館,樸質的木質窗框搭配較為現代感的玻璃,從松菸的走廊上就能看見它微微發光的樣貌。融入在松菸的老式建築下,它竟不突兀卻也成為年輕人的新聚所。當閱讀、老屋成為一種老派浪漫,身邊多了這樣充滿藝術氛圍的圖書館,它已不是圖書館,而是我們也可以浸潤其中的藝術。
Thumbnail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許會啞然失笑,這間厠所還能引發你什麼正面思考或有意思的「觀感」?是的,我很正經地說,館方很有景觀設計的概念,其設想還真的有見地~。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