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文化快遞 06|城市裡,知識的場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以有個工作是以一間獨立書店為場景,錄製台北國際書展線上沙龍的訪談影片。這讓我聯想到在防疫期間,獨立書店們的運作如何?是否更加辛苦?於是觸動我久違再訪在公館的一間書店——〈薄霧書店〉。

薄霧書店是間獨特定位的圖書館?或是書店。

薄霧書店是間獨特定位的圖書館?或是書店。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我們相同的還包括在學期間都是主修工業設計,卻因為自己的興趣走上另一條設計之路。〈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雖然名為「書店」其實並不賣書,或許用「圖書館」會更容易理解,不過,「書店」也許能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

南哥是以設計為主業,因此不難想像〈薄霧書店〉裡的雜誌選類多緊扣設計為主,並且與日本文化有很強的連結,基於對於雜誌的狂熱,有些出刊30多年的雜誌他竟擁有1/3的過刊數量相當驚人,讓我相當崇敬。或許很多人認為過期雜誌就缺乏生命,但對我來說,過刊雜誌更是紀錄了某一個時期的潮流、風格與美學等,也足以稱之為風格史料十分珍貴。如果從這一點來說,〈薄霧書店〉的「圖書館」成分佔比又大了一些,流行一點的說法就是一種時空膠囊的概念。

書店一角

書店一角


不過這間書店除提供人們閱讀雜誌的空間外,還積極舉辦活動,曾一年舉辦超過百場講座、工作坊等,頻次之高完全不亞於大書店,因此小書店的活動力與社群吸引力從此可見,而實體活動也總能藉由一波一波的創意企劃與編輯手法,帶來新的人流。因此當人們討論實體書式微,或是人們越來越不讀書這樣的論調時,我會認為那是以舊標準去評斷衍生的新秩序。因為在過去作為資訊與知識載體的實體書或雜誌,現在雖更多是以網路或是電子形式為載體,縱使載體改變,但人們需要知識、追求新資訊的渴望並不停歇。以〈薄霧〉來說,它就是一個知識的場所,知識的載體可以是實體書,也可以是講座或工作坊,而這些都有賴實體空間讓雙向交流可以無縫且直接地呈現,相當美好。

《文化快遞 CULTURE EXPRESS》

《文化快遞 CULTURE EXPRESS》

話說回來,疫情必然影響各行各業,書店亦不例外,只不過疫情提前告訴我們,未來不變的事就是不斷改變,而且會更加頻繁,只要擁抱核心價值,以知識的場所來說,它是永遠會被需要的。

◎薄霧書店 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02號3F
https://www.facebook.com/mistybookstore

◎和南哥聊天 聽廣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的沙龍
172會員
68內容數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2021/04/13
 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了故事的最終回,但是疫情至今儘管趨緩卻仍未結束。雖說我們在國內的日常生活大致不受影響,卻也悄悄改變了大家不能出國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更是如此。
Thumbnail
2021/04/13
 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了故事的最終回,但是疫情至今儘管趨緩卻仍未結束。雖說我們在國內的日常生活大致不受影響,卻也悄悄改變了大家不能出國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更是如此。
Thumbnail
2021/04/04
淡淡的三月天,有一個展覽必須前行。 正是3月12日在〈關渡美術館〉開展的《奈良美智特展》。這個展覽的主要作品包括2020年在東京〈森美術館〉「STARS展:當代藝術之星—從日本到世界」裡奈良美智的新作「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來台展出.....
Thumbnail
2021/04/04
淡淡的三月天,有一個展覽必須前行。 正是3月12日在〈關渡美術館〉開展的《奈良美智特展》。這個展覽的主要作品包括2020年在東京〈森美術館〉「STARS展:當代藝術之星—從日本到世界」裡奈良美智的新作「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來台展出.....
Thumbnail
2021/03/13
媒體老喜歡用「策展是一種顯學」之類的方式來形容各式展覽蓬勃發展的狀態,使得有時不論展覽大小,策展角色的鮮明程度反而蓋過了展覽內容本身,反倒是有時不是看展覽本身,而是去看是哪個策展團隊在這回新規劃的展覽裡又有什麼新的亮點來引人目光。又好像是廚師料理冠軍秀一樣,看誰能把相同的食材料理出一桌的豐盛美味..
Thumbnail
2021/03/13
媒體老喜歡用「策展是一種顯學」之類的方式來形容各式展覽蓬勃發展的狀態,使得有時不論展覽大小,策展角色的鮮明程度反而蓋過了展覽內容本身,反倒是有時不是看展覽本身,而是去看是哪個策展團隊在這回新規劃的展覽裡又有什麼新的亮點來引人目光。又好像是廚師料理冠軍秀一樣,看誰能把相同的食材料理出一桌的豐盛美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成立於 2016 年的鴻梅文創,以大新竹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或者」。
Thumbnail
成立於 2016 年的鴻梅文創,以大新竹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或者」。
Thumbnail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Thumbnail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Thumbnail
2021.11.21 到每一個城市都要去看看當地的書店。 我想要看看,屬於這個城市的、屬於每一個不同書店主人的獨立書店。 即使重新營運了,獨立書店的生存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一間舒服、有溫度、有自我精神的小書店,讓我們消磨了兩、三個小時的時光…
Thumbnail
2021.11.21 到每一個城市都要去看看當地的書店。 我想要看看,屬於這個城市的、屬於每一個不同書店主人的獨立書店。 即使重新營運了,獨立書店的生存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一間舒服、有溫度、有自我精神的小書店,讓我們消磨了兩、三個小時的時光…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專題 永和楫文社.不只是書店:2020 年在永和開幕的楫文社,是由陳冠宏與陳泓名兩位年輕人共同打造的新型態書店,不只專注推廣台灣在地作品,更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希望創造一個能承接住所有柔軟文學作品的地方,以氣氛溫馨、讓人感到自在而廣受觀迎。 撰文.照片提供=陳冠宏 幼苗茁壯長出果實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專題 永和楫文社.不只是書店:2020 年在永和開幕的楫文社,是由陳冠宏與陳泓名兩位年輕人共同打造的新型態書店,不只專注推廣台灣在地作品,更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希望創造一個能承接住所有柔軟文學作品的地方,以氣氛溫馨、讓人感到自在而廣受觀迎。 撰文.照片提供=陳冠宏 幼苗茁壯長出果實
Thumbnail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Ligin Lee作品 雖然知識是零星的,但只要日積月累,假以時日,便可窺其全貎,這是一直以來的信念。 還記得那些日子的中午,吃過飯後,循例都要出去走走,在台北市漢口街附近工作,最快樂的就是可以轉個彎逛書店,上班日,只要沒有特別的事要處理,一定會躲進書店裡,在這工作了十五年,它們也陪伴我十五年。 漢
Thumbnail
Ligin Lee作品 雖然知識是零星的,但只要日積月累,假以時日,便可窺其全貎,這是一直以來的信念。 還記得那些日子的中午,吃過飯後,循例都要出去走走,在台北市漢口街附近工作,最快樂的就是可以轉個彎逛書店,上班日,只要沒有特別的事要處理,一定會躲進書店裡,在這工作了十五年,它們也陪伴我十五年。 漢
Thumbnail
對於有心了解台灣舊書、二手書文化的人而言,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作者對於台灣戰後的舊書店,以及相關的人、事、概念,都有精彩的介紹!
Thumbnail
對於有心了解台灣舊書、二手書文化的人而言,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作者對於台灣戰後的舊書店,以及相關的人、事、概念,都有精彩的介紹!
Thumbnail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Thumbnail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