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我到底能不能長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把長大的翅膀藏好
大人總在我們長出一點的自己的時候說:長大翅膀就硬了,真的白養你了。
小時候大人總幫我們做好選擇,大到選擇學校、選擇補習班、學什麼才藝,小則早餐吃什麼、書包背哪一種、鉛筆要用哪一種,甚至有時候還幫我們都把朋友都選好了。
有一天你會猛然發現長大的過程裡,大人都忘了教我們怎麼選擇。突然的,我們就被孤拎拎的放在抉擇的路口上了,全世界都告訴你,長大了該為自己負責。怎麼我就突然的已經長大了?
那些使你無法展翅的溫柔
心理學家Bateson曾提出「雙重束縛」(double-bind)的概念,是指關係中的訊息接受者,同時接收了發訊息者兩種相互矛盾的訊息。舉例來說,父母常說:『不要隨便相信大人說的話』(但父母不也是大人嗎?),那麼我到底應不應該相信大人的這一段告誡?諸如這些不一致的訊息,經常會出現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經常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及混亂,因為不管做哪一種選擇似乎都不正確,最後那被拉扯的雙臂,經常是使我們停滯不前的緣故。
長大,由你來定義
有些人用離家來讓自己長大,有些人用結婚來讓自己變成大人,這些的種種或許只是用來告訴別人「我長大了」的象徵,而這些看似一般的手法或許只是為了用來脫離家庭對你的束縛。
在《以家人之名》劇中金句之一
人本身就是一瞬間長大的,別人都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的一瞬間。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總期待著下一個的生日到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年比一年更重的步伐,似乎總是等不到那個想像中快樂的長大。或許,長大這件事從來就沒有人知道長什麼子,但在我們經歷那些自己認為不可能跨過的檻之後,才會驚覺原來不是年齡賦與我們成長,經驗才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當我們邁向成年,或許懷抱著許多期盼與夢想,但長大的旅程並非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而是充滿挑戰、探索和成長。對許多人而言,長大代表自主、獨立和責任。但在過程中,也會面臨許多未知的挑戰和困難,或許是我們之前未曾想像的。我們期盼著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去了自由,因為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和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關於長大,我們有很多種定義。 開始思考義務甚於權利,嗯,這個可以。 開始試著給予多餘得到,嗯,聽起來跟上面差不多。 開始說的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轉述他人的經驗,嘛....這樣感覺年紀到了也不一定會長大,但是這個世界好像的確是這個樣子。 昨天闔上眼以前想到另一種想法。 不論再怎麼愛一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當我們邁向成年,或許懷抱著許多期盼與夢想,但長大的旅程並非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而是充滿挑戰、探索和成長。對許多人而言,長大代表自主、獨立和責任。但在過程中,也會面臨許多未知的挑戰和困難,或許是我們之前未曾想像的。我們期盼著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去了自由,因為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和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關於長大,我們有很多種定義。 開始思考義務甚於權利,嗯,這個可以。 開始試著給予多餘得到,嗯,聽起來跟上面差不多。 開始說的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轉述他人的經驗,嘛....這樣感覺年紀到了也不一定會長大,但是這個世界好像的確是這個樣子。 昨天闔上眼以前想到另一種想法。 不論再怎麼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