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合隼雄:大人到底是什麼──《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長大成人這件事,可以從生理、社會、心理等各個層面來考量。就生理層面來看,當身體成熟、生殖系統能夠發揮功能時,即可稱得上是大人。或從法律觀點來看,法律上規定二十歲就算成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然而,很多人雖從生理面與法律面來看都已是不折不扣的「大人」,但是從社會面與心理面來看,卻還沒有長大。這兩者的落差,導致了現代人的痛苦。

成為社會意義上的大人,譬如有工作,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在社會上能不能稱得上是大人呢?這點或許依然令人存疑。換句話說,一個人能不能稱得上是大人,看的應該是他對於我們社會的維持與發展帶來多少貢獻,就這點來看,現在的大人或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關於這點,隨著社會複雜化,大人肩負的社會義務反而變得不明確,即使不去特別思考和社會的關係,姑且還是可以當個符合標準的社會人士,這可說是現代人的特徵。而在未開化社會中,每個人對其在社會中應盡的義務反而更明確。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關於心理層面的問題,到目前已說明地很詳細了。我想各位透過說明也能清楚理解,心理上的自立是極為困難的事情。不過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能把自立與依賴當成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我在前面提過,自立不是孤立,因此我們甚至可以反過來說,只有能夠適當依賴的人,才能自立。青少年時期對自立的追求屬於直線式的,換句話說,多半會忘記自立的背後仍有依賴在支撐,這點必須好好留意。

孩子為了成為大人,有時候必須放棄某些事物。單純的放棄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但人類有時候也必須了解自己的極限。這雖然很遺憾,但也莫可奈何。單純的放棄與成為大人的放棄之間的差別在於,後者的情況有深刻的自我肯定感在支撐。譬如自己知道自己的極限在這裡,所以就放棄吧;或者因為難以同時兼顧兩者,只好選擇其中之一;亦或是,放棄難以開花結果的戀情等等。當然,放棄有時候也會讓人陷入痛苦與悲傷。但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成為大人的人,能夠從中產生深刻的自我肯定感。

輔助、指導青少年的人必須清楚了解這點。人不可能什麼都會,有時候也會知道自己的極限,了解自己無法做哪些事。這時候,我們不能只靠著這些做不到的事情來評斷一個人。有些人不會念書,有些人怎麼也無法好好跟人說話……,但最重要的是,站在指導立場的人心裡必須很清楚,即使一個人有許多缺點,這些缺點也與他本身的尊嚴無關。青少年透過與形形色色的人建立人際關係,即使認知到自己的無能,也不至於陷入自我厭惡,而能夠逐漸長成出色的大人。

我在前面提過日本人與西方人的比較,有時候即使就日本標準來看屬於大人,就西方標準來看卻還沒長大(反之亦然)。兩相比較,我覺得很有意思。未來將變得愈來愈國際化,因此也愈來愈有必要從這個觀點來思考長大成人這件事。不過,如前所述,如果要把討論擴大到這個層面,就會變成沒有範本可循,長大成人的問題也會更難解。但也因此,這也可說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工作。

所謂的成為大人,指的是一個人擁有可做為依據的世界觀。大人身為獨當一面的人,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或者也可以說,他們能夠讓「自己」這個存在,巧妙地融入世間,找到一個容身之處。再稍微深入思考長大成人這件事,也會觸碰到「自己」這個存在到底從哪裡而來、要往哪裡去的問題。當在家施暴的孩子對父母怒吼「你們為什麼要生下我」的時候,聽起來雖像是語無倫次的指責,但我們也可以這麼想,他其實是在對父母提出「人類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這個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孩子正在尖銳地質問父母:「你們覺得滿足了我的食衣住,就算盡到父母的責任了嗎?」「至今為止,當我在建立自己活下去所需的世界觀時,你們又為我做了什麼?」

當一個社會的所有人共享一個佛教的世界觀、儒教的世界觀,或是根據民族信仰打造的世界觀時,不太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些世界觀,已闡述了人與世界的關係。但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發達,很多自然科學的知識,都與這些宗教的世界觀教給人們的概念不一致,因此人心逐漸與宗教的世界觀分離。但事實上,自然科學雖然是強而有力的學問,卻無法回答人類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為什麼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等這些最根本的問題。

自然科學雖破壞了宗教的世界觀,但另一方面,也建立了以某種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世界觀。根據這個意識形態建立的世界觀理論完整、具說服力,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但我想,只要對照一九七○年代以來的世界情勢,一般人也能逐漸了解,由意識型態建立的烏托邦是多麼虛偽。當我們仰賴意識型態時,可以在理論上清楚地判斷何為善何為惡,它能夠吸引年輕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現代的年輕人也開始察覺,這種建立在理論上的出色判斷,在某些方面必須把現實擺在一邊才能辦到。

在難以長大成人的現代,過於理想化也是孩子的一種特性。當某種宗教或意識形態給予人們統一的世界觀時,人們可以根據其脈絡成為大人,而大人的定義也相對明確。但如果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青少年到底該仰賴什麼才可以呢?他們可說是無所適從。就這點來看,對現代年輕人來說,長大成人真的很困難,我們大人必須了解這個事實。

如果很難將一個意識型態視為絕對正確,那我們該怎麼做才好呢?我在討論日本與西洋的問題時,已給出間接的答案。現代人必須擁有的世界觀,不是仰賴某個意識型態的單一層次世界觀,而是更多層次、更動態的世界觀。現代大人的世界觀,必須具有綜觀整體的視野,是真正名符其實的「觀」。這個視野並非參照單一標準來判斷善惡,而是必須找出連乍看之下屬於「惡」的都包含在內的,可以建構出整個世界一般的「觀」。由於這是個很辛苦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所謂的大人,與其說是擁有明確世界觀的人,還不如說,那些不依賴既有範本,決定建立自己世界觀並持續進行這個過程的人,才應該被當成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3會員
201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