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SUBWAY|《鬼子來了》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2000)姜文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2000)姜文
對中國人潛在習性的批判深入,筆鋒神似魯迅,中國人的「奴性、懦弱、自私」在黑色幽默的對白中一覽無遺。最為驚豔的是姜文對於對白的掌握程度-對話以單拍為單位的堆球式堆砌,透過類文言文的古句來刻畫中國人看似深刻、卻不經行事的思考,表上打著自古傳誦的美句芳言,裏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怯於「改變」而習於「從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行的端,座得正」;而當五舅姥爺在立約時,不去思考會不會引狼入室,反而將精神全花在契約的文采上,幽默又帶有批判意味),非常有趣又入骨。到頭來,片中的中國村人體現了「順民」的各種卑劣性格,只有中國人會殺中國人、有事先往身外推,打著合與親,卻比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來的自我。
馬大三雖然也展現了中國人的愚昧,看似卻是全片中最善良的一個人,全部責難往身上扛,懂的為村民著想(中間特別喜歡的一幕是馬大三在知道將得到六車大糧時,在樓梯間摀嘴狂喜而笑,為順而身不知,悲哀卻又透徹的人),但迎向馬大三而來的卻是悲哀的結局;甚而解釋之,電影提供的反向思考是,馬大三又與其他的村民有何不同?他被槍桿子抵著腦門被迫接受來禍,卻把這件事嫁接到全村人的共擔上,他做的所有決定無非是「人性、奴性」的體現之一,他不願意一個人擔這件事、他也不敢殺人、他未經審慎思考就提議換糧,但他做的所有事情並非是出於「思考」後的善,而是「原始、愚昧」的人本心善,「不思考」即是本片的核心,這是作為順民的奴性之最佳體現,當時局迎來變化時,只顧著守著自身固有的權利,不願沾惹風險,這不是善、而是愚。馬大三最後的悲淒結局,觀眾們對馬大三的認同、同情,或許是對中國人「為善而不自省」的深刻批判,也是本片的核心所在;沒有了「尊嚴」,又何來思考、改變,百毒之中,最為致命的,便是「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電影日記,一些沒有結論的觀點,一些貌似短評的牢騷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UBW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