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為麗芳姐撰寫的自傳
《侯麗芳的一萬的春天》將出版;為邀請張毅、楊惠姍寫序,我們拜訪張導和惠姍姐的家。
跟一桌傳奇人物吃飯,心臟要很大顆。那陣子我每週到麗芳姐家玩,稍練了點膽識。但張毅、惠姍姐橫跨電影圈與藝術界的國際地位、實在太傳奇……
(就不說我小鹿亂撞好幾天的事了 🦌🦌)
那天來了。帶著剛完成的書稿、按了電鈴,笑意盈盈的張大哥、惠姍姐,親切拉著我們到房內。藝術家的屋子,果然超過我們凡人的想像:我還以為跑進畫廊,搞了半天才知道:那是人家平常吃飯的地方!一桌酒菜都說的出典故,每一道都像藝術品。
我們吃著、笑說著,那天對話很家常、很靈動、也很活潑。在那空間裡,生活彷彿一條沉靜的河:波光粼粼、卻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沈穩。
🍂張毅談到惠姍姐:
「真是天生吃這行飯,拍戲都不出汗、再怎麼熬夜眼睛也不會有紅絲,什麼角度拍起來都美……」
🍂惠姍姐談到張毅,
「他文采好,就負責琉璃工房的文案。如果那天他寫不出來,就會很急,我模仿給你們看喔!」
(金馬影后模仿起來超調皮!)
「他在辦公室,急得喔,」
「一急就拼命咬指甲,一直這樣咬咬咬咬……」
(大家都笑翻了)
▍楊叔和麗芳姐的故事,波瀾起伏、已經夠像電影了。
而張毅和楊惠姍的故事,卻驚天動地、讓兩人付出了沉重代價。
當年,楊惠姍連續兩屆拿下金馬影后,張毅奪下金馬導演、最佳影片,兩人光芒橫掃華人電影圈。一封元配的投書,卻轟動台灣社會,讓聲勢如日中天的張毅、楊惠姍,雙雙退出影壇--
聊起那段時光:他倆避居鶯歌。惠姍姐洗盡鉛華,整天在窯前燒琉璃,大導演也放下身段,每天趕三點半、四處借錢。不知是燒琉璃還是燒錢,拍電影的積蓄很快用光了,債務累積近億,他們就這樣相依,過著「我倆沒有明天」的日子……
我忍不住問:
「張大哥,電影肯定是你們的深愛呀……」
「當年這樣放下,你們怎捨得呢?」
張毅大哥很用力、揉了揉胸口,想起當年,他仍百般不捨。
他給我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有點苦澀,又帶著滿足的釋然。人生百般滋味,都在那裡頭了。
▍許多年後,琉璃工房走入巴黎羅浮宮、邁向國際藝術殿堂,成了台灣的驕傲--
告別了摯愛的電影,走進了火裡來去的琉璃窯。
他們用剔透如琉璃的心,看懂人間情愛,再透過創作、傳達給芸芸眾生。
那是真正的藝術家,無論透過電影或琉璃,都能細細耕耘,沃養出一片豐饒🌿
▍前幾天張大哥病危,惠姍姐的書信,令人萬般不捨:
「看著他的辛苦,我心如刀割,祈求菩薩能不能分一點痛給我啊……💔」
「你就是我全部的世界,哪怕你是坐輪椅或躺床上,只要你不覺得那是所謂的不好的生活品質,只要你願意活著,我都會快樂的照顧你,在你身邊,很幸福的跟你過完後面的日子……」
昨天清晨,張大哥離開了。
祝福張大哥安息,自此化為千風,守護惠姍姐,深情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