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2/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習兩性平權的我,是否曾搞錯了什麼?

這篇沒有討論到性別認同光譜以及性傾向光譜,只是單純的開始回憶一下自己學習兩性平權遇到的障礙,和走過的方式而已。
Gender Stereotyping by sickboyy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2.0
"Gender Stereotyping" by sickboyy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2.0
我是 198X 年出生的人,在我的記憶中,性別平權就像是隨著我成長一般逐漸在社會普及,由 1993 年的「鄧如雯殺夫案」,由於死者生前對於鄧如雯一家的暴力行徑引起社會討論,才終於在 1999 年 6 月實行了《家庭暴力防治法》,但那時我也已經十幾歲。
之所以舉《家庭暴力防治法》當例子,是因為這算是界定什麼是傷害、防止在家庭中互相傷害的法律。這法律本身並不是專門針對性別相關傷害,卻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形塑,成為防止性別間傷害的重要法律。
我是滿意外自己十幾歲的時候《家庭暴力防治法》才訂定,但仔細想想自己學生時代的求學時代,即便課程上有教相關知識,我對於性別相關的議題仍缺乏興趣,並認為只要照「自然」、「傳統」的互動方式即可,一直到因緣際會開始讀相關作品,認知到這些自然與傳統常立足在刻板印象上,才開始討論和看資料。然後在《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 20 年後,才對台灣性別平權的推動歷程感到意外。
即便只談到「不要暴力對待他人」的部分,性別平權仍然是滿難學習的。如果在社會上看過一個暴力行徑,但從未思考過受害人的感受,可能因為覺得有用而去模仿。像「在他人面前用拳頭捶牆壁,導致自己流血」,我第一次知道這對他人是一種暴力行為時,覺得出乎意料,但回想自己過去看到這種情境的經驗,這的確是一種令人恐懼的動作。 只是我以前學習到的觀念以及重視的人事物中,從來沒有包含到這一塊而已。
平權也能夠促進一個免於恐懼的生活 ("Without Fear" by Sam UL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2.0)
這種經驗,也就是我學習的第一個歷程「缺乏系統性的知識,使我沒有辦法覺得『兩性平權重要』」,沒接觸之前我也不覺得兩性平等很重要,一開始入門是因為工作需要對這領域有粗淺的認識,是開始花了一些時間後,我意識到過去跟他人相處的一些毛病,所以接著就接著繼續讀資料,期待這或許能得到什麼改變。
最早的確是期待學習兩性平權之後,可以跟自己身邊的異性處得更好,但最開始的結果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改變,這也曾讓我陷入「這些平權都跟我無關,我沒有辦法覺得『兩性平權重要』」的心態。 有一段時間,我的確停止瞭解。但在心裡那些兩性平權的資料,讓我漸漸意識到,兩性平權可以給予跟人相處一個基本的態度,但在那之上,兩性平權無法處理我的白目,要處理自身的白目需要的是「同理心」。
要跟他人相處的原則還有是不要白目 (Photo by: Matthew Henry, Download from:https://burst.shopify.com/)
意識到跟人相處需要建立在平等互動上之後,我就開始繼續瞭解兩性平權,不過或許跟我成長時的大環境有關,接著我就常會感受到「兩性平權與我的想法衝突,我沒有辦法覺得『兩性平權重要』」,在談論到日常生活情境時都很容易超過我過去的認知方式。 我當時是運氣很好,看到一些新住民對於台灣兩性平權推動的看法,發現台灣處理兩性平權的議題時,每個不同身分的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與難處,大家都會覺得跟自己想得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一樣的地方需要互相尊重並深入理解,而這也是性別平權重要的一環。
在搞清楚「不一樣很重要」後,接著我才面對一個最常見的問題,無法尊重個體的差異和意願的問題,我大概會描述成「習慣以刻板印象看世界,使我沒有辦法覺得『兩性平權重要』」。這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處理,也沒有把握說我已經處理好了。 或許目前我會這樣說,我最常搞錯的事情是,認為同一個性別就應該要有相同的能力,所以我都會告訴自己個反例:「我不會因為我是當過兵的男性所以就一定不怕曬太陽,一定可以理所當然的不會中暑,所以我想要撐個陽傘也不是問題;而女性想要不撐陽傘跑來跑去也不代表她很奇怪。這都只是跟刻板印象不同而已。」
顏色很漂亮,但刻板印象有些不同的圖片 (Photo by: Matthew Henry, Download from:https://burst.shopify.com/)
最後是最近遇到的思考,或許我常常會注意到自己「認為人要有性別角色,使我沒有辦法覺得『兩性平權重要』」。會認為自己/別人一定要能扮演好某個角色,但角色對於要求,都是來自於傳統或自身的想法,而非真實需求,也就是「人們想買的並不是1/4 英吋的鑽孔機, 而是牆上1/4 英吋的那個孔。」 比方說我以前常常會覺得要更強壯才能扮演好男性角色,同時很長一段時間女性練肌肉是充滿爭議的,社會上普遍對女性體態有嚴格要求,與其這些要求對應的角色是,男性與女性共同生活時,男性要能出力才行。但終究,人們獨立自主的日常需要的是把買好的商品搬回家的力氣和健康的身體,這不會因為性別而有差異。
雖然已經克服了不少難點,但我也會在遇到某些事件時,又重新思考是不是搞錯了什麼,不過至少處理過,也許會更快一些跨過。我想每個人或許在學習新的東西時都會遇到各種障礙,這些歷程的經驗將能夠一直幫助我們面對處理新的狀況,並且讓我們更理解自己的樣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