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書評 | 《成為職業作家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

《成為職業作家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的作者為王乾任,副標題為「寫作過活不是夢,你也可以靠搖筆桿子吃飯!」。由「釀出版」(背後實際為『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該書匯集作者十多年來作為「職業作家」的經驗,提供給有心朝以寫作為全職工作者的五十個建議。作者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所以除了內容簡單好讀易消化之外,各建議也都非常中肯;在安排上,最重要的幾項都刻意排在了前面的位置。
這篇作為我的第二篇書評,除了嘗試更加精簡(嘗試縮短到1500字左右)之外,也在嘗試固定下來書評的風格。雖然還在試驗階段,但不會針對書籍進行重點整理是我開始寫書評就決定下的要點。重點整理是讀者自己的功課;評論者的責任應該為嘗試提出與作者不同、或一般讀者不容易想到的觀點,藉此引發討論或反思。

「職業作家」,根據書中的定義與描述,即是生活收入或勞動薪酬全都來自於寫作。這包括了向報章雜誌投稿或者專欄的稿費、出版書籍的版稅、以及教學演講的出席費等。
職業作家其實更像是以寫字維生的SOHO族(這點作者在書中也承認)、或者像是現在很流行的「Freelancer」。他們接受任何類型文字創作的委託,或者是自己主動提出符合當時書籍市場喜好的出版企劃。從新聞報導、報紙專欄、雜誌專文、專題書籍(如:兩性議題、投資理財、潛能開發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有投稿的機會,不僅文學獎,凡有錢可賺,職業作家都會也都應該努力嘗試。原因無他,職業作家賺錢方式就是靠不斷寫作。筆下的文字作品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養家餬口
事實上,作者鼓勵這種雜食性的文字創作模式,同時勸誡有文人雅士風骨的人勿輕易以職業作家為志。一方面是現實來講,難以單純靠量少且難度高的文學獎獎金過活;另一方面,由於不知道下次的創作委託(或自行提案)可能會是什麼主題,只有平常盡可能地廣泛涉獵和嘗試,才能把握遇到的機會。
職業作家的重點在於「職業」兩字。一字一句都以賺錢優先。懷抱太過風雅的情懷、只想寫文人雅士圈內欣賞的作品,充其量只是作家,無法作為「職業」
在基本理解本書的宗旨之後,我也對本書的內容有以下三點反思:

一、若以謀生為先,單純只做文字創作或許於現在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

時代已經不同
作者從十年前(該書出版於2019年元月,應此或許是2008或2009年)開始辭去上班族的工作,真正在家從事全職寫作、靠接(或投)文稿案維生的工作。從最早的新聞採訪、副刊、專欄等等,到後來寫書、寫部落格,似乎沒有跨足到文字工作以外的領域,例如:YouTube的影片創作、Podcast的音頻錄製等。但有因為名聲鵲起,獲得許多演講與教課的機會(當然也是有酬勞的)。
在2008年左右,彼時網路生態仍以文字與靜態照片(圖片)經營為主,因此單純在文字耕耘上努力是正確的。一方面囿於科技技術,網路頻寬未足、手機無限上網成本仍高,純文字作品或部落格仍為主流。另一方面,當時的線上社群或媒體風潮還未流行起影音形式,YouTuber等類工作者或名詞都屬後來,所以能夠接到的案子或亦以文案較多。
然時至今日,網路媒體創作形式百花齊放;種類、技術、效果、乃至承載的平台與管道都種類繁多。不僅消費者已難再滿足於純文字創作,出版業、媒體商與廣告主也力求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這意味著:如果現在想要脫離一般職場,轉為經營一人接案的創作工作室,應該要具備除了純寫作以外的其他媒體創作能力。
這樣的選擇並非是對純文字形式的創作之睥睨,反是尋著與作者書中的核心要旨而言:作為個人接案創作者,最重要的是賺到錢讓自己可以活下去、維持生活水平,並且還有存款支持到下一次稿費或支票入賬之前。換言之,一旦「生活」排在「寫作」之前,而「寫作」的目的又排在「文學藝術」之前,基本上現在的個人工作室內,寫作只是一種最基本的「功夫」或「必備能力」之一,卻不該侷限了你能接的只有純文字類創作的案子
一篇1500字左右的稿費,非文學獎大概800到700元(以下單位皆為『新台幣』)。但是一部15分鐘長度的YouTube上、用手繪漫畫配上旁白講述恐怖故事的影片,卻可能獲得20萬到30萬的觀看數。根據YouTube在台灣地區的分潤計畫,這樣的影片質量好、夠吸引人,一個月出四支就有三萬到四萬的收入了。
與純文字創作不同的是。一個好的影音作品,能夠鍛鍊或者需要的能力,除了用文字寫角本、故事創作之外,更需要好的攝影觀念、後製技巧等知識。這些能力都可成為再次擴展接案的守備範圍、提高收入增加的契機。

二、大量閱讀絕對是需要的,但每個月是否要寫到六十到一百篇,應再考量

本書對於想要成為職業作家的建議中有兩條最重要:第一,要大量、非常大量的閱讀!各種領域的書都要去讀!最好養成每一兩天就去逛書店、每次一定買本書回來。買不到就去圖書館借。總之,閱讀這方面要飢渴、要博雜而食。這是為了累積對各方面都能了解一點、觸類旁通、累積背景知識。讀的書愈多,腦中的知識脈絡就會愈緊密且相互聯繫,除了可能有見一知二的提醒作用,更可能發會激發新創意新寫作主題。
然而作者勸勉後進都當像他一樣每天筆耕不輟,每月至少寫滿六十篇、甚至一百天稿子。這點應該要看有志成為接案創作者的發展取向。
以寫作、對文字創作下功夫、磨練筆下技藝為核心當是無誤。這是凝聚思考力、論述能力、表達能力的最基本功和基礎練習。然而在這之外,培養其他技能也值得花費心力時間。諸如:學習攝影、上特效、音質調整、剪接、發想廣告故事、能夠有條理地面對鏡頭論述與介紹等等。因此,時間分配上,或許不必完全按照本書中的建議去作。
我認為雖以寫作為創作能力培養核心,但每天一篇500字短文(內容不拘)堅持寫完,已是難得。其他時間應該充分利用於培養其他技能、或者其他媒體形式的創作。

三、長期鑽研某一領域仍有必要

作者本身是一個「讀書雜食」、「寫作領域來者不拒」人。這無疑是因為他將筆下所產皆首先考量能否掙錢為主。要賺錢,就不能挑三揀四;只要不犯法、不傷風敗俗、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沒有道理跟錢過不去。從書中自敘來看:作者對於自己「什麼主題、什麼領域」都能寫,感到很自豪。
但適用於他者,非通於天下。今天就是因為創作媒體與素材多樣,加上投入者爆量眾多,想要在「紅海領域」(比如:科技產品開箱、搞怪搞笑、隨機街訪等)突顯出頭已是難上加難。此時有兩種策略。第一,在紅海領域中再尋一項,並且加倍鑽研,成為該領域創作者中的TOP級別或「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
第二,也是我個人比較偏好的。透過大量閱讀與知識汲取,針對未來三到五年的趨勢做出判讀,然後選定一個還未很多人涉獵的領域(如IPFS、加密通訊軟體、ARM架構電腦等)提前深入研究;提前部屬、定期產出作品。建立起你在藍海這塊的名氣與壁壘。等到預期的未來終究到來,自然能夠受人矚目,並且領先他人。
無論如何,單純的文字創作在今天的環境,恐怕已經在養家活口方面「不敷使用」。除了依然要大量閱讀、積極吸取各方面的知識精要外,發展其他創作技能、以及選定某一領域深入研究、成為專家或「準專家」級別的創作者(無論是寫作、錄音、直播、還是製作影片),都有其必要。


以上,是我根據『釀出版』於2019年1月26日出版的《成為職業作家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一書所做的評論。願好書陪你我一起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