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人類學這個比較容易忽略掉的學科:
我自己閱讀完Lévis Strauss《憂鬱的熱帶》之後,會想用比較貼近生活的口語表達,連結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其中的一些片段想讓大家可以試著接近這本書。(但因為我真的很不專業丶也不是專職作家這類的工作,還請各位讀者們多多包容了)
第一部一共有四篇,比較像是遊記一般,我覺得這樣看感覺稍微好消化,以準備進入Lévis Strauss的人類學世界(走到半路走不完也沒關係,當作是一趟書上冒險吧!一本書也不一定是從頭到尾都看過,才叫讀完,硬撐著看完卻覺得豪無所獲,不是更難受嗎?)
讀《憂鬱的熱帶》,讓人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
台東之旅
10月份的時候,我去了一趟台東,生平第一次去,這次旅程也就只有一個目的地——台東。自從去年去了日本的瀨戶內海之後,對於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受到深深的啟發。(原本是去參加瀨戶內海藝術祭,也可以讀這篇
【閱讀.展覽】你多久沒有抬頭看看天空了?閱讀藝術家James Turrell),身為人類,我們猶如生活在一個人類溫室,把其他物種隔絕,住在一個滿滿都是人類的地方,久而久之,以為人類就是世界的主宰,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浪費資源丶破壞環境,忽略與周遭自然環境、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
後來,我就決定每年都至少要安排一次外出,讓自己可以全心地接近海丶靠近大自然。火車一抵達台東,我就進入一種悠閒放鬆的氛圍,還直接把行李箱丟包,看來是開啟出國般的渡假模式了
我習慣把行程都排好的旅程,但這次卻意外刪掉了整天的行程,為什麼一向會把行程規劃好的我,這次卻一整天的行程都取消,而只待在新蘭漁港呢?更準確的說,是整天坐在
星浪.新蘭海景咖啡廳裡
因為訂了車程離市區30分鐘的民宿,當天騎車過去,風實在大到讓我想放棄市區的行程,再來《憂鬱的熱帶》中,Lévis Strauss引用Chateaubriand《Voyages en Italie》的這一段話,是說明我放下一切規劃的更貼切註解:
每一個人,身上都拖帶著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丶生活,他仍然不停的回到他身上所拖帶著的那個世界去。
我帶著我的世界,我的習慣,從西部到了東部(在咖啡廳跟大家聊天的時候,第一次被稱做「你們西部人」)
但我脫離不了我原有的世界,我習慣便利丶舒適,因而退了最初訂的房間,後來請民宿主人幫我尋找符合我的世界的那種房間
(也是因為覺得麻煩到了民宿主人,所以我想說在他們的餐廳消費用餐,也想直接跟他表示歉意及感謝,才偶然在那裡待上一整天)
去旅行,看起來像是換了個地方,但我仍然不停的回到我身上所拖帶著的那個世界去
換了空間以為那能帶來刺激,讓我脫離原本的世界,以為旅行必然開擴視野,廣闊世界
但並沒有,完全沒有
反而是因為與民宿主人丶店員姐姐丶在地常客丶從蘭嶼來的常客⋯⋯和他們東聊西扯,相處了一天(晚上老闆還請喝酒,真的人很好,但第一眼看到會覺得不好親近)
透過這樣的對話與感受,從談話之中去了解他人的世界觀,在談話之中被接納、被包容丶被關心,也關心起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們,初步走入他們的世界
有高中熱舞社好友,一個碩士畢業等當兵,一個從百貨專櫃管理部門自願離職,一起踏上環島之旅
有航空業員工,因疫情工作量減少,請了一週假去環島,剛好住進我退宿的房間
有因潛水捕魚造成耳石脫落的蘭嶼當地人,來到台東就醫,本身是咖啡廳常客
老闆軍中退伍後,回到從小生長的家鄉,開始經營民宿與咖啡廳
在北部醫院工作的姐姐,是老闆的親戚,離開都市生活,來到咖啡廳工作
一位兼職員工,因感情因素被前一家公司辭退,領取失業補助金中
三隻小狗
一位船長
一片天空
一片海
原來不是換一個地方,世界就變大了,而是打開心房,真誠的與人相處,世界才開啟了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