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出社會工作的人,對於這一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其實情感是很複雜的。我是在國中時期才第一次接觸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當時接觸的第一個案子是獄門塾殺人事件。
看過金田一的人大概知道這已經是偏後期的案件,說實在我並不能算是一個從頭跟到尾的鐵粉。但是我沒料到的是到現在2020年還惦記著這部作品,可能就是這份維持了10多年的熱情,讓我開始這個系列,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寫不完。
大家且看且參考就好,存粹是我的主觀看法,不喜勿噴,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數參考如下:
我用5個方面來進行簡單分析,以下鋪雷,可接受的再往下閱讀
先講亮點再分析,本事件的亮點是:本格推理漫畫化
1.劇情- B+
此篇可以說是把典型的本格推理小說環境完全地搬到了漫畫上,很典型的在孤島上因為暴風雨等原因無法回去,並且把許多經典的原素加入來帶動氣氛。
可惜的是,裡面劇情並未融入太多新元素。他並未像金田一後續的事件,會有自己的一個故事觀和背景。
雖然是話劇社公演來串整個場,並且試圖讓過去事件與歌劇院題材相互呼應。然而,結合的太過生硬很難讓人融入。如果把這群人的舞台換到隨便一個密閉空間,再放個殺人魔在裡面預計也有差不多的效果。
(如何結合? 請見本人所有作品中最愛的歌劇院第三次殺人事件,湖月玲於奈的人設絕對會讓人不自覺連想到克莉絲汀,甚至城先生都讓我有點勞爾的感覺,完全給人不同的味道。)
況且這是作者兩人的第一部作品,許多敘述部分還偏生硬,節奏拿捏的不是很成熟,我自己的閱讀體驗的不是很舒服。
但是劇情中可以感覺出作者有盡力想塑造氣氛,並且許多經典元速都有用進去,雖然不太讓人感到意外,但還是給他一個自己認為的基本分(70分)上的一個階段 (75分)
2.手法-細緻(B)、效果(B+)
(以下文字會暴露兇手,再次警告會鋪雷~)
接下來當然得來談談推理小說一大特點,就是犯案手法。但是我在分析過程中喜歡將手法分為理性、和感性兩點來看。理性就看他是否合理、感性就是看這個手法時的閱讀體驗。
首先我們來覆盤~
手法I 是使用在案件1身上,利用常用的錄音時間差,考慮這漫畫是20多年前的作品,這個手法個人覺得及格。
手法II 本人很討厭的釣魚線手法,因為很多憑直覺就知道幾乎不可能,本篇案件2這就是其中之一,還在犯人們的事件簿被吐槽,本手法對我來說實在無法給予好評。甚至類似的手法,在魔神遺跡殺人事件中還更容易完成,更不用那麼大的勞力。
手法III 很蠢的方式,在目標和別人在一起時,硬是當面犯案。而且時間還早,萬一有人在逃跑路線上怎麼辦。最最最重要的是,看推理小說、漫畫時,誰會相信兇手會這麼明目張膽的自殺,那兇手不就只剩.....,這個手法直接差評。
剩下像是十字弓這種機關,實在很看運氣,說實在能不能算是手法都不知道。當然,作者很用心的要表達本格的意味,是有那麼一些味道,因此劇情效果給的及格高一點的75(B+),至於手法1其實可以給到A,因為以20年前的案件,錄音手法還並未如此普及。手法2和十字弓就是要費時費力,還很容易失敗的一種方式。手法3不用說,就是犯蠢加上破壞閱讀體驗,根本禁不起推敲,念在手法1還可以推敲一下,給個及格分70(B)。
3.證據-67.5(C+)
無論你故事講的多好聽,都需要證據來定兇手的罪。而證據向來都是金田一案件中最薄弱的一塊。現實世界中很多懸案並不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不是沒有重大嫌疑人,一切都是因為缺乏證據而迫使他成為懸案。
而本案件金田一是如何讓兇手承認的呢?金田一並沒出示任何證據,只講了個完整的故事,犯人聽完金田一講故事後,心理素質薄弱自己承認了(暈倒。而且還是自己犯蠢的手法3,念在金田一有用計逼使兇手自己躲開十字弓的箭增加間接證據,兇手只可能一人(手法3上講說只有友森可能),就只讓他不及格一點吧,給個67.5(C+)
4.犯人過去以及收尾- 75(B+)
金田一系列最大的賣點之一,大多看過金田一的人都會認為犯人處境真的滿可憐的,動機十足,而確實大多犯人都有著悲慘的過去(放學後的魔術師表示?)。然而,此篇就是女學生們向人惡作劇,造成硫酸毀容且受害人自殺,隨後男友幫忙復仇的故事。比起其他案件,在動機上的描述的篇幅明顯偏短,但該有的起承轉合都算有。
可是呢,金田一犯了一個蠢事,友森是可以不用死的,甚至說是自殺不成的。金田一用毒箭的計逼出犯人後,為何不離開這個有毒箭的餐廳呢?如果事前知道毒箭的位置,那就替換掉成正常的箭就好了;如果不知道位置,逼出犯人後也該離開餐廳,不然萬一這10分鐘有人不小心走到箭射出的軌跡上怎麼辦(我們只知道會往早乙女的位置射,但不知道方位,誰都有可能被射到。);又或著毒箭因為擺設不好或因某外力因入射歪,射到其他人怎麼辦?相信我,這個場景會很尷尬,推理地點真的不用一定要在餐廳。就因為這件事實在讓我悲傷不起來,心理覺得金田一檢討的聲音多了一點。
不過本篇最後有把金田一系列的另一個特色表達出來,有很多案件都是「巧合」和「如果」所造成的意外、悲劇,經過斟酌後決定給75分(B+)。
**短評- 本格作品漫畫化
正如上面所說的,本篇的亮點是少數嘗試把本格推理小說的風格用在漫畫上,當然會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然而,明顯的是劇情上的安排、手法精緻度或者是收尾劇情都非常的青澀,有著不少的問題有待改善,但也不會到不能接受。
我只會推薦給對金田一有忠誠度的人補設定或者是本格推理謎來試試口味。如果要推坑一般人看金田一,千萬不要用這篇。選個歌劇院3、異人館、獄門塾之類的會更有誘因,至少如果我當初第一個閱讀到的案子是這個的話,我不見的會追下去金田一系列。
(反諷的快樂照片.....)
補充評斷標準
1.劇情- 劇情當然極重要,案件推進能不能帶給觀眾本格類的緊張感、或是很明顯感覺到社會派的憂愁感。
2.手法I- 身為推理類漫畫,手法理所當然的要列入考量,每一次的事件是否是為推進劇情殺而殺?還是有真實經過縝密思考來考驗讀者?純粹是希望案件品質不要是那種不用思考、靠直覺就知道的做案手法即可,因為我認為即便要經過思考才會發現矛盾處,至少在當初也有享受到"怎麼可能"的快感。個人在此先聲明,那種用釣魚線繞來繞去做機關、做密室的,在柯南那種就看到煩躁了,個人主觀會對此扣分。
3.手法II- 手法I只是分析他是否有基本的邏輯以及作者的掩飾,手法II就變成全感性。可以理解成看完此項手法給我的感覺,不考慮是否合理等等的情況下。畢竟身為推理小說,手法也是賣點,帶給讀者的震撼我認為十分重要。
4.證據- 兇手一般沒有在主動認罪的,所以偵探必須藉由矛盾找到證據迫使犯人承認罪行。這當然得考量是否是因為犯人的失誤、仁慈心等等原因留下、還是因為外力因素?兇手面對偵探的質詢時,有沒有用力掙扎也很重要。
5.犯人過去以及收尾- 金田一系列的賣點之一,作者能否可以刻畫出讓人接受的理由來讓兇手對受害人實施犯罪?解完案件的謎後有無後續內容都是考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