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一年,那些我讀過的書(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一年,我個人閱讀方式的一大突破,
就是入手電子閱讀器、開始讀電子書。
這是開始用電子閱讀器首週的閱讀進度(很拼!)。

| 最雋永: 張愛玲的華麗緣 |

2020年,適逢張愛玲(1920-1995)的百歲誕辰,出版社重新發行她的著作,換上有她筆跡與插畫作為書標題與圖案的新封面。討論評析張愛玲其人其文的文章與著作不知凡幾、各自精彩,完全不差我一個,在此就純粹記下我今年細讀張愛玲《華麗緣》散文集的感想吧...
《華麗緣》收的是張愛玲1940~1950年代的散文,回首張的人生,這段時光也是其小說創作質與量雙雙達到巔峰的時期,幾乎,所有你現在想得到、可以馬上隨手列舉的張愛玲經典小說,都誕生在這一個十年,比如《傾城之戀》(1943)、《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半生緣》(1948)...等等。因此可以說,華麗緣這本散文集,成於張愛玲創作、甚至是她人生最黃金的時期。在這些散文中,她回憶童年、她抒發生活日常裡那些微小中可窺見微妙的吉光片羽、她側寫身邊熟悉交好或素昧平生的人物、她發表聽音樂看戲賞畫寫作的樂趣與感觸、她為人生中種種美好裡所潛藏的起伏悲歡而徒呼負負...
張愛玲的《華麗緣》,百歲誕辰紀念版。
(圖片來源: Google)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來自收錄於《華麗緣》中的〔天才夢〕全文的最末尾,也是大家熟悉張愛玲文中數不清的金句裡很有名的一句,短短一句看破道盡人生不可能純然出落的華美風光、其間必伴隨以缺漏與蒼涼;「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語出〔《傳奇》再版的話〕,提點我們出名這回事,在你生命中來得早或到得晚,很有差別的,差別在於那因為出名而來的瞬間的樂,感受與新鮮度,有差。「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這是最令我拍案的一句,人生其實並不漫長、長的是人生中那些磕磕碰碰的折磨...讀她的散文,讓我感覺能對她的人,了解、甚至靠近更多一些些--即使她是個若如今仍活著已成百歲人瑞的、上個世紀的人,即使她活在一個與我極有差距的時空,她那時的所見、所思、所感,化為文字,時至今日讀來一點也不過時、感人警世的力道是一記毫不客氣絕不閃避的直球,強勁、犀利。

| 最受用: 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 |

《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圖片來源:Google)
「我學到的傾聽祕訣就是:重點不在我身上。」娜歐蜜在某一刻告訴我:「我把杯子放在面前,希望對方填滿我的杯子,卻不在他們的杯子裡注入任何東西。」
買了這本書的電子書,買的緣由、來自偶然聽到某說書Podcast的推薦。所以,這本書入手的方式與形式,對於今年才開始用電子閱讀器與收聽Podcast的我而言,都是創新的一步。在溝通與聯繫渠道日新月異的現在與未來,按理說人際之間的往來交流應該會更形即時與緊密,但、似乎不然--疏離、淡漠、偏見與對立,仍時時發生、刻刻存在。此書作者、《紐約時報》撰稿人凱特.墨菲認為,這些常見於當代人溝通問題的狀態,可能都指向一個肇因: 我們失去了聆聽的能力。我們習慣依賴隨手可得隨時可用的、極其方便的表達工具--網路科技,可以想說就說、愛說甚麼就說甚麼,但如此能說、愛說、拼命說的人們,是否因此忽略了「好好去聆聽別人到底在說甚麼」的重要呢?作者透過不同的學理、領域與角度的觀察,驗證並提點我們,聆聽,不是被動或被迫沉默、而是主動讓自己站在溝通中相對關鍵且重要的位置,進而學到新東西,取得順暢、有效的溝通先機及優勢。
只想主導、支配或限制對話的人,很難在事業上成功,更遑論建立圓滿的人際關係。不再想要控制敘事,有耐心和信心讓故事帶著你到任何地方,親密關係、創新思考、團隊合作及幽默互動才可能開花結果。

| 最想讀完: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圖片來源:Google)
會直說最想讀完,意味著我還沒讀完、而且必須承認距離讀完還有蠻長一段...然,厚厚一本《解愛》,是我在買書的當下、自己對自己用力許諾,不只是要讀完,還務必得讀懂、讀透的一本書。
更精準(充滿決心地)說,要學會蔡璧名老師在書中借用莊子學說提醒我們的,如何在愛的道路上不相累、不相傷;在充滿羈絆與起伏的愛的關係中,仍保有生命的自由與完整。人,生來渴望也需要愛以及被愛。但,偏偏有許多的煩惱、痛苦都因愛而生。以莊子為師,學著如何舉重若輕地愛,是讀這本書的目的。因為還沒讀完,就不多寫感想了(然後就抱著這本厚書跨年),且用這句在已讀的部分中深刻有感的話,作為今年讀書心得的總結吧~
一旦得遇,請感幸,且珍惜,並努力。
(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iane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世界被按下暫停鍵,很多事都被迫暫停、甚至似乎永遠崩斷、裂解、回不去原貌了。可惟有印在書頁上的經典、智慧、充滿精彩情節與想像的字句篇章,可以無盡無窮、可以恆久雋永。讀書,帶領我們穿越與突破現實時局中,暫時不能飛越重洋的限制...就以簡短匆草、很個人意見的閱讀私感想,作個記錄兼分享吧...
在夢裡,一起回家--片尾小宇錄音自彈自唱了這首歌獻給如友如父的「健一叔叔」,曾經小宇也又疑又怒地吼問林健一「你到底是誰啊!」、經歷幾番轉折後,他們帶著對彼此的懸念、思念及相知--雖然最後的他們兩地分隔,不能如以往那樣同一屋簷下相依生活--還是能在夢裡學會飛翔、試著快樂、一起回家。
「孤味」是台語詞彙、指的是餐廳只作一味料理,僅此一道、自我嚴格要求務必將這唯一的一味作到好的極致,即使過程再孤獨也沒有關係。一味入魂式的頑固堅持很難,一念之間的放下與解脫更難。苦海也許不是真的那麼無邊無際,若有辦法做到甘心回頭轉彎、或許終能有觸邊靠岸的一天吧--即使那天總是來的太晚。
身為鋼鐵植物粉,莎翁樂此不疲於將他懂得的植物特性,鋪梗在他的文學世界,是可以想見的自然而然、也是使人折服的高竿心思。四百年後的今天,更令人佩服的一本著作誕生了: 《莎士比亞植物圖鑑: 莎翁作品中的花卉、果實、種子和樹木》...莎翁作品中提及的植物及台詞、加上植物水彩插畫,集結成一本賞心悅目的好書..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相隔25年,名著《小婦人》再度改編翻拍成電影,中文片名捨棄深植人心的「小婦人」、改用「她們」,似是巧妙呼應導演Greta Gerwig堅持以現代人視角回看與叩問--該著作完成時的時空背景下,19世紀末的女性們,自主意識的抬頭是如何萌芽;又、她們在勇敢突破傳統性別框架時是如何奮力掙扎卻時有挫折迷惘..
世界被按下暫停鍵,很多事都被迫暫停、甚至似乎永遠崩斷、裂解、回不去原貌了。可惟有印在書頁上的經典、智慧、充滿精彩情節與想像的字句篇章,可以無盡無窮、可以恆久雋永。讀書,帶領我們穿越與突破現實時局中,暫時不能飛越重洋的限制...就以簡短匆草、很個人意見的閱讀私感想,作個記錄兼分享吧...
在夢裡,一起回家--片尾小宇錄音自彈自唱了這首歌獻給如友如父的「健一叔叔」,曾經小宇也又疑又怒地吼問林健一「你到底是誰啊!」、經歷幾番轉折後,他們帶著對彼此的懸念、思念及相知--雖然最後的他們兩地分隔,不能如以往那樣同一屋簷下相依生活--還是能在夢裡學會飛翔、試著快樂、一起回家。
「孤味」是台語詞彙、指的是餐廳只作一味料理,僅此一道、自我嚴格要求務必將這唯一的一味作到好的極致,即使過程再孤獨也沒有關係。一味入魂式的頑固堅持很難,一念之間的放下與解脫更難。苦海也許不是真的那麼無邊無際,若有辦法做到甘心回頭轉彎、或許終能有觸邊靠岸的一天吧--即使那天總是來的太晚。
身為鋼鐵植物粉,莎翁樂此不疲於將他懂得的植物特性,鋪梗在他的文學世界,是可以想見的自然而然、也是使人折服的高竿心思。四百年後的今天,更令人佩服的一本著作誕生了: 《莎士比亞植物圖鑑: 莎翁作品中的花卉、果實、種子和樹木》...莎翁作品中提及的植物及台詞、加上植物水彩插畫,集結成一本賞心悅目的好書..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相隔25年,名著《小婦人》再度改編翻拍成電影,中文片名捨棄深植人心的「小婦人」、改用「她們」,似是巧妙呼應導演Greta Gerwig堅持以現代人視角回看與叩問--該著作完成時的時空背景下,19世紀末的女性們,自主意識的抬頭是如何萌芽;又、她們在勇敢突破傳統性別框架時是如何奮力掙扎卻時有挫折迷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收到澳門弟兄姊妹的電話,竟然是邀請我參加他們一個兩日一夜的旅行,事出突然,相信那邊的弟兄姊妹找我一定有原因,所以也沒有問清楚他們去哪裏及其他細節,便先立即想想四天之後我有沒有這個時間,尤其是臨近降生節及新年,不單是教會的相聚,甚至是家庭的相聚也都有不少,想不到旅行之前和之後都有節目,偏偏那三兩天⋯⋯
Thumbnail
在辭職後全職創業的這一年中,我反思了自己在公司中擔任 CTO 角色的表現。透過聆聽 Amy 的「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及其對產品經理角色的深刻見解,我意識到我在決策和資源管理上的不足。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如何從“底層”轉向“中層”的過程,以及未來我在時間管理和規劃上的目標,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和新觀點。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是表演工作坊於2024年的春季所帶給大家的精彩獻禮,那更是對張愛玲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劇中以極其特別的形式,描繪著這位在華文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才女,面對生命的堅持與無畏,更創造出每每讓人反覆玩味的精彩角色。戲劇以最後一夜的角度切入,那像是生命邁向最終的過程裡,重
Thumbnail
「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陪你看風景的人。 希望我的podcast能成為將來陪伴你們看風景的聲音。」~NANA濕婦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表達了對自己一年來的感謝和期許,並且鼓勵自己在新的一年繼續努力。文章中提到了感謝和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祝福。
說實話,還真的不是標題黨,這是親身經歷整整10個月的鬼故事,我相信除了我們沒有誰更適合說這樣的結論了。 作為1/3生產者,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體驗過,才會知道其中的好壞,以及問題點在哪裡。也並不是要一竿子打翻所有人的努力,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一定有他的課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收到澳門弟兄姊妹的電話,竟然是邀請我參加他們一個兩日一夜的旅行,事出突然,相信那邊的弟兄姊妹找我一定有原因,所以也沒有問清楚他們去哪裏及其他細節,便先立即想想四天之後我有沒有這個時間,尤其是臨近降生節及新年,不單是教會的相聚,甚至是家庭的相聚也都有不少,想不到旅行之前和之後都有節目,偏偏那三兩天⋯⋯
Thumbnail
在辭職後全職創業的這一年中,我反思了自己在公司中擔任 CTO 角色的表現。透過聆聽 Amy 的「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及其對產品經理角色的深刻見解,我意識到我在決策和資源管理上的不足。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如何從“底層”轉向“中層”的過程,以及未來我在時間管理和規劃上的目標,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和新觀點。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是表演工作坊於2024年的春季所帶給大家的精彩獻禮,那更是對張愛玲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劇中以極其特別的形式,描繪著這位在華文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才女,面對生命的堅持與無畏,更創造出每每讓人反覆玩味的精彩角色。戲劇以最後一夜的角度切入,那像是生命邁向最終的過程裡,重
Thumbnail
「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陪你看風景的人。 希望我的podcast能成為將來陪伴你們看風景的聲音。」~NANA濕婦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表達了對自己一年來的感謝和期許,並且鼓勵自己在新的一年繼續努力。文章中提到了感謝和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祝福。
說實話,還真的不是標題黨,這是親身經歷整整10個月的鬼故事,我相信除了我們沒有誰更適合說這樣的結論了。 作為1/3生產者,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體驗過,才會知道其中的好壞,以及問題點在哪裡。也並不是要一竿子打翻所有人的努力,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一定有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