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妄想代理人》:由一生二,魔鬼與天使的雙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妄想代理人》共 13 集,除了後 2 集作為故事的收尾,其餘 11 集盡訴召喚「少年球棒(少年バット)」的情況。每一集都可獨立成篇解釋,分析其中意義。然而,這麼多的故事皆是由鷺月子而生的少年球棒和瑪洛米所延伸,是他們的變形。在第七話〈MHz〉中,馬庭觀賞老爺爺由一生二,再生眾生的魔術,揭露了不同情境下的一體兩面,正如第二話〈金色鞋子〉中的鯛良與牛山、第三話〈雙唇〉中的蝶野與瑪莉亞。雙生的概念是建構整部劇的核心,少年球棒與瑪洛米正是缺一不可的運行動力──少年佔片頭,瑪洛米據片尾,雙方以各自的方式操控眾生。
「啦依呀~安心地沉睡吧!世界為你歡笑」
有趣的是片頭與片尾相呼應的群像。片頭是,每個出場人物依序肆無忌憚放聲大笑的畫面,搭配著背景的轉換,或站危樓半空,或立於斷井頹垣,唯一不變的是那連共振頻率、嘴角弧度都同步的笑聲。那種整齊劃一的笑極具渲染力,但絕不是感染你我心情愉悅的舒爽,而是帶著某種嘲諷感,欲蓋彌彰地文飾身後隱藏不見的「什麼」。因為一望可見張狂的笑,令人愈發感覺「什麼」的真實,直覺它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得以吞噬人屍骨不存。同樣有著招牌微笑的是少年球棒。當他舉起球棒總會露齒而笑,有張牙舞爪的意味,又像是救人於水深火熱中而興起的悲憫。
片尾是,一張張出場人物昏睡的側寫。背景不再轉換,全是綠意草原;配合著沉睡人們臉上的安詳,彷彿不存在任何感官知覺,消弭所有他人外在的連結,甚至是無我的境界。眾人以瑪洛米為中心環睡,像極旋轉木馬的裝置,是所有人同乘的一場遊戲一場夢。一旦啟程輪轉,誰也無法中途下車;若是有人強行破窗而出,那麼遊戲便會被迫停止,由外場等候的人取代──千萬別以為外頭沒人,想要擠破頭進入者大有人在。
片尾的祥和雖然不像片頭大笑般令人毛骨悚然,卻一樣感覺不切實際。不僅是銀幕裡的人身處夢境,就連銀幕外的我們都像是夢一場。頭尾的狂笑與安睡,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舉止,卻都是同種表面的掩飾。而我們其實清楚得很,若沒有這層鍍金,所有陳年污垢將一傾而下,淹沒辛苦建構的築牆。
頭尾的串連其實已透露了整部動畫的核心價值。少年球棒是眾人所生的一場惡夢,而瑪洛米則是集體做的美夢。惡夢與美夢並非絕對的相反或相符,而是源自同根,生於同因,彼此需維護著質量守恆。這一點是動畫最初未知,但最後不得不知的道理。一開始先從少年球棒的攻擊成為都市傳說,原是人心惶惶的恐怖,後來可知其實從根源(鷺月子)便是防衛機制的心魔。壓力的催發使得意志消沈,心魔便有機可趁;甚至是作為逃脫現況的幫兇──人們情願以更暴力且失控的方式摧殘自己,只求能暫離當下。在第 11 集〈不得進入〉中,我們可以透明化地觀看人們是如何與少年球棒搏鬥。豬狩的妻子面對少年球棒的挑釁,不斷陳述、反駁地自言自語。只要她稍有示弱,少年的剪影便會膨脹一吋,揮舞球棒的力道也隨之張狂;而當少年以為可以下手了,她又回歸鎮定地釋然。因此不論少年如何龐大兇狠,始終無法欺身。這個拉拔的過程,是每個主人公共同的經驗,而唯有豬狩的妻子從這場戰役中全身而退。
「夢告!看似將要結束的故事,又再輪迴從頭上路」
正當妻子告捷,豬狩卻意外撿到瑪洛米吊飾,並陷入了自己最嚮往的舊時代,民風淳樸,充滿人情味的昭和時期。那是瑪洛米供給的美好幻影,倒映著人們內心最安全舒適的一處,令人誤信鏡花水月中的一切──這仍是逃避現實的一種。瑪洛米的「可怕」在於,它是以溫馨可人的海市蜃樓,招引人甘心沉醉其中。進入容易,退守卻難,那等於是要親口承認自己所認可的世界,並不存在於「我」之境。豬狩能抵擋少年球棒的威脅,卻無能躲避瑪洛米的溫柔鄉。隨後闖入其中的是始作俑者鷺月子。她的介入填補了豬狩渴望小孩的缺憾,而豬狩的存在則圓滿鷺月子對父愛的想像。這座海市蜃樓明顯與現實樣子相差甚遠,所有人事物皆是 2D 平面,像是為了滿足境地而生的 NPC,毫無自我可言。
瑪洛米之癮,在於任旁人敲打呼喚,唯有自己能做主沉溺或是出走。任憑馬庭呼喊豬狩之名,其妻以死令他醒悟,這些若非他自己想澈,只能是耳邊風吹過,無法惹出一點漣漪。當豬狩以球棒摧毀鏡像,散落一地的瑪洛米,背後卻是沒有半點星闌的真實黑幕。他說:「我失去歸宿的現實才是我真正的歸宿。」嚮往的境界從來就不會是歸宿,唯有站立在現實的基點上,那份美好才不會因失真而反噬你的價值和它的純粹。
球棒是少年用以助人逃避的武器,在這裡被用來打破鏡像,正是說明少年球棒與瑪洛米的相輔與相剋。他們能彼此抗衡,主宰對方;但在真實世界中,不論偏執哪一方,都將陷入無比瘋狂的煉獄。一邊是破綻百出的美麗泡影,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創傷病態,皆非現實所能全盤承受得了。
結尾是沒有結局。儘管所有故事的起點已經完全釋然和解,少年球棒與瑪洛米也因此消失不見,但魔鬼與天使的雙生定律,依舊支配著社會運作。失衡的結果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唯一能做的只有小心翼翼地平衡兩端。若想走近清除某端,便會使之再度膨脹,攻陷整座城市。我們依舊得生在輪迴不斷的無間道,是誰成為了原型?或是替代了預言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即使我們已然清楚意識到社會傾斜的可能,卻無法輕易地調整結構。正如結尾夢告裡所提示:沒有解不開的謎,解不開的謎沒有答案。謎底已經解開,而我們依舊只能靠著魔鬼與天使的迴圈繼續生活──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謎底。
全文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哈雷路亞,嗆司!」這句山下智久眨眼喊出的回到未來咒語,至今仍是眾多日劇迷心目中的經典台詞。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再次重看,從少女變成上班族、觀看方式從第四台變成串流平台,客觀與主觀的條件都已截然不同,《求婚大作戰》帶來的感動,會有所變化嗎?
Thumbnail
很廢的同事,大概每個人都曾經遇過。但廢到令人懷疑她是不是在藏招的,肯定只有《無能之鷹》裡的鷹野爪子了。2024 年秋季檔的日劇,絕大部分的表現都中規中矩,因此讓荒謬到有點電波系的漫改日劇《無能之鷹》更顯得獨樹一格。
Thumbnail
雖然在情節的構織與人物的形塑上不盡如人意,本劇還是擁有一個極其動人的情感內核,是關於不論私人仇怨為何,仍會為了天職而救人的大義與良善,更是關於在絕境之中,閃爍在人物眼眸中的那束不滅的「光」,那到底是向死的光,還是向生的光?
Thumbnail
《無罪推定》作為一部律政劇,並非毫無缺陷,但只要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僅僅只是想等到一句無罪,怎麼會如此漫長」的心境,從而願意在未來每一次想要輕易蓋棺論定時,多思考一秒,我想,就已是本劇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Thumbnail
相較《少年法庭》以類職人單元劇的形式,探討少年司法的多重面向,從不可理解的少年之惡,到安置機構的體制困境等等,《九部的檢察部》事實上是以更接近刑偵劇的思維在構建情節,也實現了混雜職人劇與刑偵劇的微妙平衡。從主角各自的職涯前史事件,到周旁人物捲入的突發刑案,全劇逐步串聯起一條環環相扣的完整調查線。
Thumbnail
由於是時隔多年後的心得補完,下篇的想法傾向自己對於這款遊戲的劇情剖析,結合了社會觀察方面的嚴肅探討,所以有不少自己的藍色窗簾部分,先謝謝點進來閱覽的大家,有什麼其他想法或是需要更正的地方,非常歡迎討論區留言!謝謝大家!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回憶裡的夏天,寶谷青少棒怪物投捕成為眾多優秀選手的夢魘。 被天才投捕擊敗、失去自信的前棒球選手,本著不再打球的心來到小手指高中,卻再次遇見這對投捕。 曾經的智將捕手要圭,卻因失憶,變成開口黃腔、行為北爛的「智障」。 一群放棄棒球後卻又開始打起棒球的男高中生們。 這是關於心碎、從絕望再起的故事。
Thumbnail
《多拉A夢》是一部在臺灣非常受歡迎的日本漫畫,帶來了許多童年夢想與勇氣。這部漫畫每一回都會出現各種特別的道具,如時光機、任意門,每次看到小叮噹拿出道具給大雄使用,總是讓人感到羨慕不已。然而,這些道具的使用也給了許多人生活的樂趣與面對現實的勇氣。
看過捕夢網嗎? 那樣集祝福、療癒、神聖、希望於一體的東西,在我眼裡是邪惡的,甚至下意識就憤怒與想脫逃──因為拿著捕夢網的捕夢人是一群強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哈雷路亞,嗆司!」這句山下智久眨眼喊出的回到未來咒語,至今仍是眾多日劇迷心目中的經典台詞。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再次重看,從少女變成上班族、觀看方式從第四台變成串流平台,客觀與主觀的條件都已截然不同,《求婚大作戰》帶來的感動,會有所變化嗎?
Thumbnail
很廢的同事,大概每個人都曾經遇過。但廢到令人懷疑她是不是在藏招的,肯定只有《無能之鷹》裡的鷹野爪子了。2024 年秋季檔的日劇,絕大部分的表現都中規中矩,因此讓荒謬到有點電波系的漫改日劇《無能之鷹》更顯得獨樹一格。
Thumbnail
雖然在情節的構織與人物的形塑上不盡如人意,本劇還是擁有一個極其動人的情感內核,是關於不論私人仇怨為何,仍會為了天職而救人的大義與良善,更是關於在絕境之中,閃爍在人物眼眸中的那束不滅的「光」,那到底是向死的光,還是向生的光?
Thumbnail
《無罪推定》作為一部律政劇,並非毫無缺陷,但只要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僅僅只是想等到一句無罪,怎麼會如此漫長」的心境,從而願意在未來每一次想要輕易蓋棺論定時,多思考一秒,我想,就已是本劇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Thumbnail
相較《少年法庭》以類職人單元劇的形式,探討少年司法的多重面向,從不可理解的少年之惡,到安置機構的體制困境等等,《九部的檢察部》事實上是以更接近刑偵劇的思維在構建情節,也實現了混雜職人劇與刑偵劇的微妙平衡。從主角各自的職涯前史事件,到周旁人物捲入的突發刑案,全劇逐步串聯起一條環環相扣的完整調查線。
Thumbnail
由於是時隔多年後的心得補完,下篇的想法傾向自己對於這款遊戲的劇情剖析,結合了社會觀察方面的嚴肅探討,所以有不少自己的藍色窗簾部分,先謝謝點進來閱覽的大家,有什麼其他想法或是需要更正的地方,非常歡迎討論區留言!謝謝大家!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回憶裡的夏天,寶谷青少棒怪物投捕成為眾多優秀選手的夢魘。 被天才投捕擊敗、失去自信的前棒球選手,本著不再打球的心來到小手指高中,卻再次遇見這對投捕。 曾經的智將捕手要圭,卻因失憶,變成開口黃腔、行為北爛的「智障」。 一群放棄棒球後卻又開始打起棒球的男高中生們。 這是關於心碎、從絕望再起的故事。
Thumbnail
《多拉A夢》是一部在臺灣非常受歡迎的日本漫畫,帶來了許多童年夢想與勇氣。這部漫畫每一回都會出現各種特別的道具,如時光機、任意門,每次看到小叮噹拿出道具給大雄使用,總是讓人感到羨慕不已。然而,這些道具的使用也給了許多人生活的樂趣與面對現實的勇氣。
看過捕夢網嗎? 那樣集祝福、療癒、神聖、希望於一體的東西,在我眼裡是邪惡的,甚至下意識就憤怒與想脫逃──因為拿著捕夢網的捕夢人是一群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