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認識移工在台灣的生活方式

    認識移工在台灣的生活方式
    移工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朋友,加上政府近年推行「新南向政策」,在在反映我們對於移工瞭解,隨著時代改變,人人都應積極面對。小至移工進入家庭看護,大至國家政府的經濟策略;這都讓我們對於移工這一身份,不會感到陌生。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移工,更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
    在台灣的移工生活,最為人所知且常見是在公共場合的聚會。例如在假日時的火車站大廳、外圍的廣場、公園以及都市綠化隨處可見的橋墩四周。然而,我們對其印象只是表面的,無法融入他們的交談。但是,從中還是可以感受到:移工朋友尋求認同,透過聚會方式,談論彼此生活,得以將家鄉情感聯繫起來,我想這是移工朋友一週最為期待的時刻。
    另一方面,我認為對於移工朋友的生活方式,台灣人民可以有更積極、更帶興趣的理解;移工朋友「身在異鄉」、「客居他地」,身為本鄉、在地的台灣人民也可以透過聚會方式,例如舉辦歌唱活動、趣味競賽,能與移工朋友同歡。這不需要進階的語言能力,只要有一顆願意親近、瞭解的心態,付諸實踐即可。同樣的,移工朋友也可以與台灣人民多加互動,可以發現台灣人好客熱情的一面,雙方能夠多加認識與理解。
    再者,移工朋友的生活方式,對許多家庭而言則是能夠「感同身受」,我指的是移工進入家庭,成為外籍看護工。網路上有不少資源為移工朋友,提供語言、心理、情感種種支援管道,但對於如何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家庭真正有聘請看護工,或是有機會在職場與其共事,才得以有進一步貼切的觀察與體會。筆者家中即是其中一例──聘請外籍看護工來家裡協助照顧病人,不難想像他們背負語言學習、離鄉背井、醫療看護的種種壓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帶來殊異的生活方式,需要更多的尊重、認識、欣賞與包容。
    筆者聘請外籍看護工前,接觸相關課程,認識移工的權利與義務的法條規定;其中也涉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食物,以及不同國家而有的一些性格差異。大體上,我也十分肯定此種課程帶來的收穫,這是經驗累積而成的種種歸納;此外,如果有移工現身說法,在課程中與我們互動,那更是一件別有意義、且更接近「地氣」的課程方式。我們很想瞭解移工在台灣的生活方式。
    接觸移工到台灣、來我的家庭已經近一年時間,其中有磨合、有理解、也有成長。感謝移工朋友來我的家庭,協助家人照顧病人;深知生活方式可以溝通與協調,雙方都在取得平衡之道。最困難的是:察覺彼此差異,還能相互包容與尊重。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一幕幕正在上演,我深知相處之道無他:生活方式的認識、理解、欣賞與包容,唯有如此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