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行 理解自殺者遺族的悲傷之旅part3-認識他們的悲傷(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藏起來,也不要面對殘酷的事實。

少開玩笑了,這不是真的」「老天爺啊!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吧?」「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一定是搞錯什麼了」

2.憤怒:

當我們無法再欺騙自己,從「否認」走出來時,痛苦所造成的衝擊太大,所以會將內心的挫折投射到他人身上,有時也會投射到自己。接著我們可能會開始怨天尤人,怪天怪地怪別人,甚至對自己生氣。

「都是我的錯,要是昨天陪著他,他就不會自殺了!」、「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啊?老天爺這太不公平了吧?」、「為什麼你不伸手幫助他!!都是你害的」

3.討價還價:

當「憤怒」過後,我們的想法可能有些改變,努力讓結果不那麼壞,有時也會跟上天祈求(討價還價),讓壞結果不要那麼快到來。

「如果當初早點就醫我還可以活個幾年啊…」、「拜託讓我活到孩子結婚成家好嗎?」「你如果當初少抽點菸就不會這樣了啊…」、「只要他能醒來,我什麼都願意做」

4.沮喪:

在這個階段我們體會到失去的事實,了解到「討價還價」也沒有用了,所以痛苦再次地來襲,而且這次是扎扎實實地打在心上,沒有理由可以逃避了。這時的我們變得脆弱、消極,所以要非常小心,很多人可能因為走不出,而選擇結束生命。

「反正也活不到幾年了,乾脆現在了結吧!」「他真的離我而去了,沒有他我也不想活了…」「哎呀我還管這些幹嘛,反正就要死了…」

5.接受:

這個階段的我們變得冷靜、走出「沮喪」,體悟人生無常,並不需要一直把自己困在悲傷。我們學會放下、重建生活,準備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創傷的引發除了自身經歷或目睹事件,有時只是「得知」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遭受創傷事件,都有可能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導致回憶、惡夢、嚴重焦慮,以及無法控制地想起創傷事件。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

(1)過度警覺:

例如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睡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

(2)逃避與麻木:

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分,減少重要活動與興趣,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不期待再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

(3)創傷經驗再體驗:

反覆之痛苦回憶或夢境,類似情境引發之強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

對自殺者遺族來說,

恐懼感就是創傷壓力症候群的反應:如見到大體時的驚嚇、無實感,後續不斷闖入腦海的死亡畫面、兩人曾有的對話揮之不去,也會迴避想起死亡相關的人事物反應,過度警覺,睡眠受到影響,或產生類似幻覺,誤以為對方還沒有過世,或似有靈魂在身邊環繞不得安寧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玫瑰園-給自殺者遺族的交流園地的沙龍
10會員
34內容數
2024/12/27
什麼是自殺汙名化? 自殺污名化是指社會對於自殺行為、企圖自殺者以及自殺遺族所持有的負面標籤和偏見。
Thumbnail
2024/12/27
什麼是自殺汙名化? 自殺污名化是指社會對於自殺行為、企圖自殺者以及自殺遺族所持有的負面標籤和偏見。
Thumbnail
2024/12/13
當死亡這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會產生遺族。 同樣是遺族,他們哪裡不一樣?
Thumbnail
2024/12/13
當死亡這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會產生遺族。 同樣是遺族,他們哪裡不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要輕易地用自殺來結束痛苦。 因為這種方式是一種適得其反⋯⋯你在死之前深深的、明確的認同了你生命中感受到的痛苦。你以為你脫離了它,但你的生命結束時無論是精神或肉體都是帶著這個痛苦死去的。那種感受是非常強烈的,因此,你的意識是不會忘記這種感受的,它並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消散,那樣的感受會強烈到把那種
Thumbnail
不要輕易地用自殺來結束痛苦。 因為這種方式是一種適得其反⋯⋯你在死之前深深的、明確的認同了你生命中感受到的痛苦。你以為你脫離了它,但你的生命結束時無論是精神或肉體都是帶著這個痛苦死去的。那種感受是非常強烈的,因此,你的意識是不會忘記這種感受的,它並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消散,那樣的感受會強烈到把那種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許多人不願意接受情緒療癒,是因為他們覺得說出自己的傷痛很丟臉,彷彿承認脆弱是一種失敗,然而,真實的情況正好相反 心中有傷痛,並不是一種懦弱或愚蠢的象徵,反而代表著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會有感受、會受傷,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經歷挫折、失落和傷痛,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傷痛,能將
Thumbnail
許多人不願意接受情緒療癒,是因為他們覺得說出自己的傷痛很丟臉,彷彿承認脆弱是一種失敗,然而,真實的情況正好相反 心中有傷痛,並不是一種懦弱或愚蠢的象徵,反而代表著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會有感受、會受傷,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經歷挫折、失落和傷痛,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傷痛,能將
Thumbnail
在學習與悲傷共處之前,自殺者遺族可能會經歷許多難以消化的情緒。這些感受沒有先後順序或者對錯之分,它們就像是一座大型迷宮,讓自殺者遺族跌跌撞撞地走;有時出口似乎就在不遠處,有時走一走又回到踏過的路,反復面臨不同的情緒感受。
Thumbnail
在學習與悲傷共處之前,自殺者遺族可能會經歷許多難以消化的情緒。這些感受沒有先後順序或者對錯之分,它們就像是一座大型迷宮,讓自殺者遺族跌跌撞撞地走;有時出口似乎就在不遠處,有時走一走又回到踏過的路,反復面臨不同的情緒感受。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Thumbnail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當我們周邊有自殺者遺族時, 他們的困境是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樣協助他們呢?
Thumbnail
當我們周邊有自殺者遺族時, 他們的困境是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樣協助他們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