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行 理解自殺者遺族的悲傷之旅part2-認識他們的悲傷(1)】

【你我共行 理解自殺者遺族的悲傷之旅part2-認識他們的悲傷(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當死亡這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會產生遺族。

同樣是遺族,他們哪裡不一樣?

1.從定義上來看:

預期性悲傷是漸進式的,我們看得見且理解他們正在接近死亡。即在死亡發生前,就開始經歷悲傷。

非預期性悲傷即親人或朋友突然死亡(如意外事故、自殺、急性疾病等)後,親屬和朋友經歷的突如其來的悲傷。

自殺遺族就是屬於非預期悲傷。

雖然自殺者遺族會在事件發生前有諸多的預期,但這件事情發生後,還是會有非常震驚及無法相信的狀況。(雖然隱約知道他可能會出事,但沒想到就是現在。)

2.在心理影響方面:

預期性悲傷因為有時間做心理準備,親屬在親人去世後的悲痛可能會相對緩和。但長期的照顧和情感準備也會帶來持續的壓力和心理疲憊。最後則會是哀弔與接受的過程。

非預期性悲傷是突如其來的悲傷,通常悲傷的情緒更加劇烈且持久,遺族會需要更長時間來處理和適應。若親屬是在目睹或發現死亡現場的情況下,則可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如重現場景和夢魘。

3.在社會影響方面:

預期性悲傷較容易得到社會理解與支持,親屬也更容易公開悼念和紀念逝者。

(因病死亡更容易被社會理解和接受,親屬更可能獲得同情和支持)。

而由自殺造成的非預期性悲傷,會因自殺在許多文化中仍被視為禁忌,親屬可能會面臨社會污名和孤立感。因為害怕受到批評或被貼上標籤,親屬可能會避免談論自殺。

在支持資源的需求上,自殺者遺族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專業幫助,如心理治療。

avatar-img
玫瑰園-給自殺者遺族的交流園地的沙龍
10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什麼是自殺汙名化? 自殺污名化是指社會對於自殺行為、企圖自殺者以及自殺遺族所持有的負面標籤和偏見。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什麼是自殺汙名化? 自殺污名化是指社會對於自殺行為、企圖自殺者以及自殺遺族所持有的負面標籤和偏見。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