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冠病毒竟然準確殺傷癌細胞,以毒攻毒能複制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應該有很多人都被這則新聞吸引:
『英國一名61歲感染淋巴癌與換腎失敗的男子,又染上新冠肺炎,離奇的是,在新冠肺炎痊癒後,主治醫師為他進行腫瘤檢測,赫然發現淋巴癌幾乎消失殆盡。目前醫界認為,可能是新冠病毒觸動男子體內的抗腫瘤免疫系統,不過詳細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起因為罹患新冠肺炎,意外使得體內淋巴癌清除盡淨的例子,已經被世界各大媒體廣泛報導。綜合媒體報導,這名罹患嚴重腎病與淋巴癌的61歲男子,日前因為呼吸困難入院,確診新冠肺炎。男子在住院11天後,新冠肺炎情況改善;由於他罹患新冠肺炎,所有的癌症治療全部暫停。等他出院休養4個月後,準備再到醫院進行化療時,腫瘤科醫師為他做斷層掃描,赫然發現,這名病患體內的淋巴腫瘤竟然離奇消失,被掃除得差不多了。
目前研究人員仍然不清楚這名病患淋巴癌細胞消失的原因,只能初步假設,可能是新冠病毒觸發了男子身上對抗腫瘤的免疫系統,進而清除病患體內的腫瘤。』
事實真的是如新聞所報導這樣嗎?只要染上COVID-19,癌症就會好了?
來自亞洲的研究報告表明,老年患者患有多種並發症,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者和癌症患者,罹患COVID-19後的風險變得更加嚴重。隨著這些風險數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尤其是癌症患者確實是特別脆弱的人群。但是,各種混雜因素的影響很難與癌症的影響區分開來,包括年齡高於平均水平的患者,這些患者經常具有潛在的併發症、免疫系統抑制或血凝過多狀態。同樣使臨床醫生感到困惑的是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疲倦、消化不良以及較少見的腹瀉和多發性炎症綜合症…,這些都是癌症的常見症狀和癌症化療的毒性症狀。
來自中國的報告包括來自13077例COVID-19患者的數據,其中232例也患有癌症。發現這些患者發生嚴重COVID-19的風險增加(這些風險包括:呼吸頻率每分鐘≥30次呼吸、在靜止狀態下氧飽和度為93%或更低、氧的動脈分壓與氧濃度之比≤ 300 mm Hg、或在24~48小時內通過肺部成像發現病灶進展> 50%)並且死亡。癌症患者的重症和死亡發生率分別為64%和20%,而518名經統計學匹配的無癌症患者分別為32%和11%。重要的是,並非所有的癌症患者似乎都具有相同的死於COVID-19的風險,但肺癌患者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似乎特別容易感染。遺憾的是,還沒有一種單一的治療COVID-19的方法對癌症患者有效。數據顯示,一度認為被用來治療COVID-19的特效藥羥氯喹會增加癌症患者死亡的風險,而瑞德西韋則可能是有益的。
為什麼英國會有癌症患者染上新冠肺炎後,癌症幾乎消失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首先,淋巴癌屬於液體癌,它不像其他多數癌症有顯而易見的腫瘤,但這不代表淋巴癌比較容易治療。一般癌腫瘤,只要沒發生轉移,多以手術方式切除,然後就完成治療了。一旦發現癌症轉移,就代表癌細胞在全身流竄,這時候固體癌的治癒優勢就沒有液體癌高,因為得提防癌細胞會不會已經在身體的某個器官著床。而癌細胞如果已形成實體腫瘤,想不靠手術,單純以藥物消除,幾乎是不可能。
那究竟是什麼東西治好了這個英國患者的淋巴癌?
說真的,很難說。可能是這個患者它自身的免疫系統被喚醒,原本在健康者身上會出現攻擊正常細胞的的免疫風暴,發生在這個癌症患者身上時,卻正好因為攻擊癌細胞而抵銷;也有可能是奎寧,某些研究表示奎寧對抗新冠肺炎有療效,而先前就已經有科學家發現奎寧似乎也有抗癌的效果;又或者,患者原本的抗癌藥物發揮了功用,也有可能是這幾個因素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但重點是:這只是一個特例。從科學的角度看來,這樣的特例絕對值得研究,因為人類許多次的科學大躍進,都是從一些特例展開的;但如果從一個醫生的角度,癌症患者罹患新冠肺炎的事,絕對是要竭盡所能避免的,因為每個患者都是一條命,如果沒辦法成為成功的特例,那命就飛了。
同步刊載於 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抗癌志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保持樂觀的心情是好事,但除非你抗癌的方式對了,否則癌細胞是不會因為樂觀就自己消失的。 再來,『一個療程結束』跟『抗癌成功』,並不能畫上等號。沒有人能說的準到底誰抗癌成功,這就好像沒有誰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罹癌。 癌症的可怕,在於它的遠端轉移。大部分的癌症,不管有沒有接受治療,當
    顫抖是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但它也是原發性顫抖的特徵,後者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會產生不自主和有規律的晃動。原發性顫抖的普遍性大約是帕金森氏症的八倍........ 更多內容在: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癌症病理研究室
    本文同步刊載於:癌症病理研究室 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十幾年前,一群住在美國加州的青少年,趁著復活節假期,相約騎車至學校附近的樹林裡營火烤肉。他們挑選了樹林中一處隱密杉木林,作為烤肉的地點,又找了兩棵巨大的紅杉綁吊床。正當他們玩得興高采烈時,忽然聽見熊的
    就算正在經歷生命的低潮,也不要永遠厭世。人生的真相雖然殘酷,但若能用正確心態看待,或許就不會讓自己長期身陷厭世中,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加強壯吧! 1. 「罹癌就要正視問題,人生才能從來」 許多人在面臨癌症之
    知名的醫學期刊《美國移植期刊》(American Transplantation Journal)日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但這起病例卻十分罕見,而且引人注意。歐洲有一名婦女過世後捐贈器官,有4名病患接受臟器移植後,竟然都罹患了癌症,其中3人已經死亡。 根據《CNN》等媒體報導,發表這篇論文報告的是荷
    您可能聽說過糖會致癌,並避免所有含糖的食物和飲料,但這真的有必要嗎?遵循這樣的限制可以顯著減少您攝入的富含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已被證明可以抵抗癌症,例如水果和全穀物。另外,在癌症治療期間吃足夠的卡路里可能很困難。增加新的限制性飲食變化通常會導致壓力增加,這也會損害您的免疫系統。以下信息是該研究顯示的
    先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保持樂觀的心情是好事,但除非你抗癌的方式對了,否則癌細胞是不會因為樂觀就自己消失的。 再來,『一個療程結束』跟『抗癌成功』,並不能畫上等號。沒有人能說的準到底誰抗癌成功,這就好像沒有誰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罹癌。 癌症的可怕,在於它的遠端轉移。大部分的癌症,不管有沒有接受治療,當
    顫抖是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但它也是原發性顫抖的特徵,後者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會產生不自主和有規律的晃動。原發性顫抖的普遍性大約是帕金森氏症的八倍........ 更多內容在: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癌症病理研究室
    本文同步刊載於:癌症病理研究室 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十幾年前,一群住在美國加州的青少年,趁著復活節假期,相約騎車至學校附近的樹林裡營火烤肉。他們挑選了樹林中一處隱密杉木林,作為烤肉的地點,又找了兩棵巨大的紅杉綁吊床。正當他們玩得興高采烈時,忽然聽見熊的
    就算正在經歷生命的低潮,也不要永遠厭世。人生的真相雖然殘酷,但若能用正確心態看待,或許就不會讓自己長期身陷厭世中,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加強壯吧! 1. 「罹癌就要正視問題,人生才能從來」 許多人在面臨癌症之
    知名的醫學期刊《美國移植期刊》(American Transplantation Journal)日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但這起病例卻十分罕見,而且引人注意。歐洲有一名婦女過世後捐贈器官,有4名病患接受臟器移植後,竟然都罹患了癌症,其中3人已經死亡。 根據《CNN》等媒體報導,發表這篇論文報告的是荷
    您可能聽說過糖會致癌,並避免所有含糖的食物和飲料,但這真的有必要嗎?遵循這樣的限制可以顯著減少您攝入的富含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已被證明可以抵抗癌症,例如水果和全穀物。另外,在癌症治療期間吃足夠的卡路里可能很困難。增加新的限制性飲食變化通常會導致壓力增加,這也會損害您的免疫系統。以下信息是該研究顯示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有機會治癒的疾病,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曾碰過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患者,他的淋巴瘤在第一線治療緩解多年後又再復發。」施宣任醫師表示,「患者過去曾因罹患肺癌切除過肺臟,身體狀況難以承受自體幹細胞移植,面臨治療選擇相當有限的困境,狀況一度很不樂觀。」 幸運的是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有機會治癒的疾病,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曾碰過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患者,他的淋巴瘤在第一線治療緩解多年後又再復發。」施宣任醫師表示,「患者過去曾因罹患肺癌切除過肺臟,身體狀況難以承受自體幹細胞移植,面臨治療選擇相當有限的困境,狀況一度很不樂觀。」 幸運的是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