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抗癌導師說:就算正在經歷生命的低潮,也不要永遠厭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同步刊登於癌症病理研究室
https://taiwancrc.wordpress.com/
就算正在經歷生命的低潮,也不要永遠厭世。人生的真相雖然殘酷,但若能用正確心態看待,或許就不會讓自己長期身陷厭世中,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加強壯吧!

1. 「罹癌就要正視問題,人生才能從來」

許多人在面臨癌症之際,都會以「現在醫學很進步」這句話鼓勵自己,想著「這是一種文明病,每個人得到的機會均等」,但卻忘了從中檢討罹患癌症前的生活。過於樂觀並不會讓你痊癒。
我們都是第一次長大,第一次變老。如果癌症是因為太放縱自己,那罹癌並不丟臉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將罹癌合理化,作為自己繼續放縱的理由。
「你之所以沒痊癒,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自己的生活細節中還存在著盲點;你擔心復發,是因為還沒有把正確的理念貫徹到極致;別說自己命苦或者命運不公,評斷命運大神對錯的人往往得不到眷顧;至於縱慾,你可以偶爾如蜻蜓點水般的小小放肆一下,但不該是你生活的常態;每個人都有絕望而又使不上力的時刻,但最怕的是不甘於結果,卻又遲遲不願展開行動。」
畢竟,四十歲以後,放縱的過日子才是最恐怖的人生。

2. 「別以為自律的生活很壓抑,那是你到老還能自由獨立的保障」

年輕時總愛徹夜狂歡、美食大餐,日積月累,看得見的是年齡和腰圍漸增,看不見的是三高破表。拒絕美食美酒讓你心癢難耐,怕朋友覺得你很無趣、妻管嚴,幾次缺席後就漸行漸遠?罹癌後才漸漸明白,自律並不可恥,因為健康的身體才是唯一不會背叛你的東西,其他的都會隨著生命的消逝而遠離。
我們活在世上,年輕時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年老時能多吸幾口氣,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每個人對於活下去的生機都是緊抓著不放,沒有誰更高尚。因此,別在健康的時候假裝自己有揮霍的本錢。
「想去看星辰和大海,除了旅費,還要有能行走的雙腿及看得見的雙眼。其實就算不說,你早晚也會幡然醒悟,明白健康這件事有多重要。但我更希望,在你尚未嘗盡人情冷暖、經受痛苦與無助的時候,早一點知道這個真相。」

3. 「人生的真相是生老病死,往往都不美好」

在你抱怨著身體病痛的同時,請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生本是一場艱辛的旅程。
「人生就是一趟痛苦的過程,大部分長壽的人,都是能在這條道路上苦中作樂的前進。」陷入病痛時,勇敢面對,積極的改變。遇到生命中的美好,謹記在心;若遇到悲傷,當作生命的養分。

4. 「忽視姣好身材,也是一種膚淺」

在意身材好壞雖然聽起來有些膚淺,但用心經營外表的底下,是願意自我節制、鍛鍊的毅力。你可以不再年輕,長得不夠漂亮,但一定要走在前往健康美麗的路上。讓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成為一種習慣,用毅力將自己塑造成你喜歡的樣子。在意外表的人,從一步步精心打理自己的過程中,也學會了管理人生的健康。
為什麼該在乎身材外表?因為外在同時表現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性格教養、審美品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樣反映出這個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和對健康生活的野心。

5. 「愛人、親人、家人、朋友,都不是全世界,除了你自己」

面對摯愛或另一半的遠離,不是每個人都能眼中帶淚的含笑送別。在生離死別的時刻,誰都有可能痛不欲生,但就算真的不活了又能如何?那樣只是造成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的痛不欲生。
不要讓一個遠離的人禁錮自己,那些會囚禁你的不是逝去的人,而是你還沒釋懷的記憶。你可以帶著滿滿的愛而活得更好,這也是已經離去的他所希望的。沒有事情能取代你們的感情,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忘記,你只需要暫時將過去放在一旁,專注在現在的生活,偶爾拿出來回憶一下,不論是開心還是悲傷,都是一下下就好。
你可以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但你不能因為這段逝去的感情而放縱自己虛度一個爛透的人生。真的,除了你,任何人都不是全世界。

世界不完美,人生也不完美,但你是唯一能讓這一切變得稍稍完美的元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抗癌志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名的醫學期刊《美國移植期刊》(American Transplantation Journal)日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但這起病例卻十分罕見,而且引人注意。歐洲有一名婦女過世後捐贈器官,有4名病患接受臟器移植後,竟然都罹患了癌症,其中3人已經死亡。 根據《CNN》等媒體報導,發表這篇論文報告的是荷
您可能聽說過糖會致癌,並避免所有含糖的食物和飲料,但這真的有必要嗎?遵循這樣的限制可以顯著減少您攝入的富含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已被證明可以抵抗癌症,例如水果和全穀物。另外,在癌症治療期間吃足夠的卡路里可能很困難。增加新的限制性飲食變化通常會導致壓力增加,這也會損害您的免疫系統。以下信息是該研究顯示的
知名的醫學期刊《美國移植期刊》(American Transplantation Journal)日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但這起病例卻十分罕見,而且引人注意。歐洲有一名婦女過世後捐贈器官,有4名病患接受臟器移植後,竟然都罹患了癌症,其中3人已經死亡。 根據《CNN》等媒體報導,發表這篇論文報告的是荷
您可能聽說過糖會致癌,並避免所有含糖的食物和飲料,但這真的有必要嗎?遵循這樣的限制可以顯著減少您攝入的富含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已被證明可以抵抗癌症,例如水果和全穀物。另外,在癌症治療期間吃足夠的卡路里可能很困難。增加新的限制性飲食變化通常會導致壓力增加,這也會損害您的免疫系統。以下信息是該研究顯示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有時候,生命給我們的考驗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也許是一次意外的疾病,一段關係的破裂,或是職業生涯的突變,這些轉折點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正是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們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生命的巔峰時突然被診斷出癌症。他的世界瞬間崩塌,未來變得一片灰暗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手術的抗拒態度,無論年輕或老年都堅決拒絕手術的想法。作者描述了對手術室和手術器具的厭惡,以及對手術過程的害怕,認為即使經過手術只是緩解病情,並不能治癒疾病,所以寧願享受餘生,等待死亡的來臨。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最讓我感到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因為生病影響的不只是我自己,還會影響到我愛的及愛我的家人,如果嚴重不能自理,我的家人就會很辛苦,不論經濟或是健康與精神.....亞健康族群逐年增加、重大疾病年輕化等問題都是不可輕忽的,我們老是說健康很重要,健康是唯一,但真正重視的人卻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有時候,生命給我們的考驗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也許是一次意外的疾病,一段關係的破裂,或是職業生涯的突變,這些轉折點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正是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們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生命的巔峰時突然被診斷出癌症。他的世界瞬間崩塌,未來變得一片灰暗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手術的抗拒態度,無論年輕或老年都堅決拒絕手術的想法。作者描述了對手術室和手術器具的厭惡,以及對手術過程的害怕,認為即使經過手術只是緩解病情,並不能治癒疾病,所以寧願享受餘生,等待死亡的來臨。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最讓我感到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因為生病影響的不只是我自己,還會影響到我愛的及愛我的家人,如果嚴重不能自理,我的家人就會很辛苦,不論經濟或是健康與精神.....亞健康族群逐年增加、重大疾病年輕化等問題都是不可輕忽的,我們老是說健康很重要,健康是唯一,但真正重視的人卻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