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英法百年戰爭(一)】英格蘭與法國的恩怨情仇,讓它們彼此間打了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克雷西之戰

百年恩怨

要說歷史上為時最長的一場戰爭,那就非提及英格蘭與法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名叫英法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就如名字所說,戰事斷斷續續地維持了一百多年,從西元1328年一直打到1453年,雙方都歷經幾代國王。
是甚麼原因導致英法這個王國打了一百年仗還是解決不了紛爭呢?這兩家人是否有甚麼恩怨情仇,糾纏不清呢?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十一世紀時,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公爵威廉(William, Duke of Normandy)有天渡過英倫海峽,來到英格蘭展開征服戰爭,最後果真給他成功當了英格蘭國王,稱威廉一世(William I, King of England),外號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來自法國的他在英格蘭開創了新的時代,在他入主英格蘭後,當地文化和語言漸漸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本土英格蘭文化受到了法蘭西文化的影響,成為今天英國文化和語言的雛形。不過,同時也因為他的雙重身份,埋下了一個政治上的計時炸彈。
征服者威廉
原因很簡單,但導致的問題卻複雜得很。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後,除了本身的諾曼第公爵頭銜外,還從此多了另一個新頭銜-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雖然成為了英格蘭的統治者,但不代表他就這樣肯放棄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的領地。然而,根據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他既然作為諾曼第公爵,那就等於臣服於法國國王之下,而他所征服的英格蘭土地,理論上也應該屬於法國國王。但是,英格蘭國王這個名銜,又理應與法國國王平起平坐。
因此,當時法國國王腓力一世(Philip I, King of France)要求威廉一世,要麼英格蘭劃入法國,要麼威廉一世交出諾曼第領地。對於威廉一世來說,這兩個要求都不能接受,於是,英法之間的矛盾由此而起,威廉一世餘生的精力都花在跟法國的戰爭中。
此後的二百多年,英格蘭始終控制著在法國屬於英王的土地。歷代英王與法王,都為此而爭拗不斷。直到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King of England)成為英格蘭國王並親政後,事情有了更大的爆發點。愛德華三世的祖父愛德華一世(Edward I, King of England)和父親愛德華二世(Edward II, King of England)都窮盡一生進行征服蘇格蘭的戰爭,不過始終不能讓蘇格蘭好好聽話,除了因為蘇格蘭人的強悍不屈之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法國在背後扯後腿。
愛德華三世認為,只要搞定蘇格蘭背後的大哥法國,小弟蘇格蘭就會乖乖聽話。不過,發起戰爭必須有個名目。剛巧,就在1328年,法國那邊發生了一件大事。

王位繼承紛爭

那年,無子無女的法國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 King of France)駕崩。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King of England)的母后是查理四世的妹妹,因此他認為自己擁有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與英格蘭人是世仇的法國人當然極之反對,法國貴族們為了剝奪查理四世妹妹的繼承資格,不惜動用其祖宗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訂立的古老法律-「薩利克法」(Salic Law),排除了法國女性王室成員的王位繼承資格。因為薩利克法,愛德華三世的母后,亦即是查理四世的妹妹就喪失了王位繼承權,愛德華三世就失去了所謂合法的繼承法理依據。「薩利克法」的動用影響深遠,它造成法國此後不曾出現過一位女性君主。
愛德華三世(十六世紀畫作)
同時,法國貴族決定擁立查理四世的堂弟腓力六世(Philip VI, King of France)繼位。這個腓力六世的繼位更是代表了法國卡佩王朝(House of Capet)的結束,進入瓦魯瓦王朝(House of Valois)時代。此舉引起愛德華三世的嚴重不滿,戰爭的硝煙徐徐燃起。
1337年,腓力六世指責愛德華三世沒盡作為法國封臣的義務,於是宣布收回他在法國的領地,意思就是要把英格蘭的勢力趕出法國土地。愛德華三世知道這是個開戰的絕佳理由,因此決定以此為由攻打法國。就這樣,埋下三百多年的政治計時炸彈終於爆了,史上慘烈的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第一階段

英法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發生在1337年至1348年。愛德華三世身上深得爺爺愛德華一世的真傳,擁有極高的軍事才能。他親率一支擁有300艘戰船的艦隊來到法國北部的水域。當法國看見海上的英軍,急忙花費大量銀子僱用了擅於海戰的傭兵軍團應付。腓力六世心想,英軍數量不多,而且對於海戰經驗豐富的傭兵軍團來說,戰勝英軍根本只是時間問題。可是,諾曼軍團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大家或許十分耳熟能詳-就是他們把自己的船隊用鐵鍊鎖著。
腓力六世
因為船都連在一起了,法國的這支海上僱傭軍團無法有效移動,最後被英軍殲滅。這場海戰被稱為「斯勒伊斯海戰」(Battle of Sluys)。英軍就這樣成功控制了海峽,登陸上法國的土地,英軍的補給也就不成問題。英軍接著進攻布列塔尼(Brittany)。布列塔尼的意思就是「小不列顛」,其名字來自「不列顛」(Britain)這個名字,本來是英格蘭在法國的領地,後來布列塔尼被法王沒收,這個地方的親英和親法勢力一直相持不下,以目前情況來說,英格蘭暫時控制了布列塔尼。
正當愛德華三世在布列塔尼準備好大舉進攻巴黎之際,教皇此時出面調停。教皇也算是有點威望,英法雙方只好給個面子,表面上同意稍稍停戰。不過,這明顯只是權宜之計,雙方在這段時間仍然積極備戰。1346年,愛德華三世首先按捺不住,他重新來到法國的佔領地,準備好進攻巴黎。法國那方也都妥當,準備迎擊。
不說過程,先說結果。法國慘敗,腓力六世中箭重傷,他的戰馬也死了,法軍幾近全軍覆沒,靠的是幾十位騎士掩護下逃離戰場。

英格蘭長弓兵

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法軍的慘敗呢?原因有二,一是兵種,二是將才。英格蘭當時的主力是長弓兵。長弓是當時一種來自威爾斯(Wales)的嶄新武器。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斯後,發現當地的山區盛產一種紫杉木。這種木材十分輕巧而且韌性很強,極適合做成弓箭。他利用這些木材把長弓造成五尺長仍舊十分輕便,拉滿時不但不會折斷,而且釋放時的力量可以把箭射到極遠的距離,威力極大,可以射穿遠在二百多米外的盔甲(鎖子甲)。在火藥還沒發明的中世紀冷兵器時代,這種長弓其實霸道得很。
英格蘭長弓
至於法軍則還是沿用一種十分古老過時的兵種-重裝騎兵。所謂重裝騎兵,是一種連人帶馬穿著厚厚裝甲的騎兵,作用就是在部隊前方衝刺,以類似坦克的作用衝散敵人,是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的主力兵種。不過,這種騎兵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行動力十分有限,只是行軍就已十分消耗體力。而且,如果士兵從馬上摔倒下來,一身厚厚盔甲的他要站起來已經很費力,更遑論繼續作戰。
威廉一世都死去三百多年了,法國還是在使用這種沒有進步的兵種。法國其實也知道此事,因此花了大量銀子從熱那亞(Genova)那裡請來了一批弩砲僱傭兵。弩砲需要兩人同時操作,置放在平地時可以連續地射出箭雨,威力十分強大。
既然法國的重裝騎兵是用作衝鋒陷陣,在面對英格蘭的長弓兵極遠的射程和極大的威力下,這些重裝騎兵還沒看到英軍的真面目便老遠中箭死掉了。弩砲兵雖然威力強大,但射程卻完全不及長弓兵,基本上沒法發揮威力。在兵種運用上,英格蘭一開始便處於優勢了。
重裝騎兵

克雷西之戰

第二,便是一位戰將的出現。愛德華三世征戰時帶著自己的兒子,是王位繼承人黑太子愛德華(Edward the Black Prince)。正所謂虎父無犬子,這位黑太子也是個軍事天才,在百年戰爭中他的作用很大。愛德華三世本要進軍巴黎,怎知在得悉腓力六世在巴黎靜候自己的出現後,便掉頭離開。腓力六世以為愛德華怯於自己的名聲,於是帶著法蘭西騎士和其他盟軍衝出城門,追擊英軍。
法軍來到了一個稱為克雷西(Crécy)的地方。他們這才發現,原來英軍已部署好士兵在眾多小山丘上。以形勢看來,英軍佔據了制高點,法軍只能仰攻。當時天正下著大雨,法國先派出弩砲兵攻擊。不過。受到天雨影響,弩砲不僅發射緩慢,而且射程也大為縮短,弩箭只能到達山腰上。反之,英格蘭長弓兵的箭卻像大雨般從高處射向法軍,這些弩砲兵死傷慘重。腓力六世見狀,立即派出重裝騎兵出戰。此時,年僅十六歲的黑太子愛德華帶著騎兵衝向法軍,背後有長弓兵的箭雨掩護。
「黑太子」愛德華在克雷西戰役中望著被他殺掉的波希米亞國王約翰一世(十九世紀畫作)
很快地,法國的重裝騎兵部隊大部份被黑太子的部隊斬下馬,前來支援的波希米亞國王約翰一世(John I, King of Bohemia)也成為了刀下亡魂。腓力六世知道這場戰事敗局已定,於是在數十位親兵掩護下逃離戰場。這場戰役便是英法百年戰爭的一場首階段決定性戰役-克雷西戰役(Battle of Crécy)。相傳黑太子為紀念此事,在個人徽章上擅自加了三根羽毛。他這個做法,成為了後來歷代威爾斯親王冠徽中的特徵之一。
此戰之後,英軍基本上控制了戰爭的節奏,而黑太子在沒有遇到太多阻力下,繼續在法國的土地上馳騁,佔領了加來港(Calais)。這個加來港,就算是百年戰爭結束後,仍掌控於英格蘭手中,成為英格蘭在法國土地上的一根針,對入侵和威脅法國起了十分大的戰略和經濟作用。
西元1348年,首階段的戰爭結束,結束原因很駭人-黑死病(Black Death)襲來了。黑死病席捲歐洲,法國也不能倖免。愛德華三世嚇慌了,趕緊回到英格蘭。為了防止黑死病傳入英格蘭,他甚至下令封鎖所有港口,船隻不得出海。但是很不幸的是,黑死病還是隨著老鼠傳來英格蘭。在往後的十年間,黑死病讓英法兩國暫時停戰,兩家都因為這場瘟疫,人口都少了一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我們所熟悉的法國,是個採用總統制的共和政體。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王朝」。
史學家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早已滅亡。不過,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真正滅亡的時間卻在西元1453年。這是甚麼回事?西元476年滅亡的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古典時期的結束。東半部卻成功延續下來,並逐漸發展成後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的全新國度。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現代我們所熟悉的法國,是個採用總統制的共和政體。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王朝」。
史學家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早已滅亡。不過,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真正滅亡的時間卻在西元1453年。這是甚麼回事?西元476年滅亡的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古典時期的結束。東半部卻成功延續下來,並逐漸發展成後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的全新國度。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30分鐘影片內容】 雖然被稱為革命,但其實是一場內戰,是一場英國人打英國人的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另一場戰爭導致的,也就是七年戰爭。英國皇室為了趕走法國人而超支,他們認為殖民者應該幫忙承擔債務,於是又創造了新稅法,逼人民繳稅去打不想打的仗。 英國皇室斥鉅資讓殖民者有土地可以發展,但是英王喬治
Thumbnail
法蘭西全史這本書是非常簡單的法蘭西歷史摘要,帶著作者個人的觀感的簡單法 蘭西歷史,比較特別的是後面的部分貼近作者個人的時代所以會有些補充 的說明,本書大半偏向法蘭西歷史的簡單介紹。 後面偏向法蘭西政治運作和各種醜聞,不得不說蠻讓人感覺法蘭西的政治人物 就是會有個情婦,本作由於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世紀帝國大公爵戰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分別代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的兩個價值,聖女貞德代表了法國人的信念,為了民族國家奮戰到底的精神,大公爵的故事則是真實的政治現實,雖然冷血無情,卻共感人。本文介紹了遊戲簡述及攻略,以及關於無畏的約翰真實歷史。
Thumbnail
叛變,或者應該翻譯成起義或升起(The Rising),是聖女貞德戰役的第四關卡,文章中詳述了遊戲內趣事、真實歷史和加冕後的狀況,提供豐富的內容。主要任務是破壞特洛伊斯、沙朗和蘭斯的城鎮中心,以及保護貞德和法軍。
Thumbnail
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在「嫁入」英國王室之前的身份是希臘與丹麥王子,頂著如此耀眼的頭銜,他的原生家庭卻是英國王室極力隱瞞的最高機密。爲何?他的父母是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歐洲史上最矛盾的親子關係,母親︰英國維多利亞長公主,自由主義者;兒子︰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軍國主義者。長公主嫁入普魯士時,是身懷使命的,她想將德意志「君主立憲化」,但普魯士始終停留在軍國主義之中。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大帝的會面,這是腓特烈大帝與凱薩琳大帝短暫相遇的故事,這兩人日後携手瓜分波蘭,從而影響了今日的烏俄戰爭。
【30分鐘影片內容】 雖然被稱為革命,但其實是一場內戰,是一場英國人打英國人的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另一場戰爭導致的,也就是七年戰爭。英國皇室為了趕走法國人而超支,他們認為殖民者應該幫忙承擔債務,於是又創造了新稅法,逼人民繳稅去打不想打的仗。 英國皇室斥鉅資讓殖民者有土地可以發展,但是英王喬治
Thumbnail
法蘭西全史這本書是非常簡單的法蘭西歷史摘要,帶著作者個人的觀感的簡單法 蘭西歷史,比較特別的是後面的部分貼近作者個人的時代所以會有些補充 的說明,本書大半偏向法蘭西歷史的簡單介紹。 後面偏向法蘭西政治運作和各種醜聞,不得不說蠻讓人感覺法蘭西的政治人物 就是會有個情婦,本作由於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世紀帝國大公爵戰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分別代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的兩個價值,聖女貞德代表了法國人的信念,為了民族國家奮戰到底的精神,大公爵的故事則是真實的政治現實,雖然冷血無情,卻共感人。本文介紹了遊戲簡述及攻略,以及關於無畏的約翰真實歷史。
Thumbnail
叛變,或者應該翻譯成起義或升起(The Rising),是聖女貞德戰役的第四關卡,文章中詳述了遊戲內趣事、真實歷史和加冕後的狀況,提供豐富的內容。主要任務是破壞特洛伊斯、沙朗和蘭斯的城鎮中心,以及保護貞德和法軍。
Thumbnail
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在「嫁入」英國王室之前的身份是希臘與丹麥王子,頂著如此耀眼的頭銜,他的原生家庭卻是英國王室極力隱瞞的最高機密。爲何?他的父母是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歐洲史上最矛盾的親子關係,母親︰英國維多利亞長公主,自由主義者;兒子︰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軍國主義者。長公主嫁入普魯士時,是身懷使命的,她想將德意志「君主立憲化」,但普魯士始終停留在軍國主義之中。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大帝的會面,這是腓特烈大帝與凱薩琳大帝短暫相遇的故事,這兩人日後携手瓜分波蘭,從而影響了今日的烏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