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狂徒書評 《因子投資》 金融界的分子料理

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最後決定直接切進主題。 本篇為心得分享討論,不保證正確,若各位讀者有疑問或意見,隨時歡迎交流。
從金融領域的訂價理論發展來看,首先是CAPM,再來是APT。 接著Fama French提出3因子模型,後來又變成5因子。 隨著理論和模型的完善,以及相關計算方式的進步,我們要找到一種「因子」越來越容易。 當Factors多到可以成為一個Zoo的時候,或許大家該關心的,應該是怎麼辨識一個有意義的因子,而不是繼續埋頭「出產」因子。 那麼,有哪些普遍使用的因子仍具有效力? 我們又該如何藉由這些因子得到更高的報酬? 〈因子投資: 聰明投資者長期操作的金融理論〉,就是一本專門寫這些因子風雲的入門書。 〈因子〉和〈阿爾法經濟學〉是我在同一階段看到的書,而且我都先有英文電子版,再購入中文實體書。由於中間經過了幾年,所以嚴格來說,這本書稍微有點年代,然而我認為它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因子投資,遊走在主動和被動投資間,它像是一種選股方式,也像是對於超額收益的一種系統性解釋。我覺得如果各位喜歡質疑傳統市場理論,或喜歡了解業界和學界對於定價模型的研究成果,那這本書是很好的切入點。 整體而言,這本書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作者認為有用的因子,第二部分是如何運用這些因子,第三部分(幾乎占了半本書的附錄)則是一些對於特定議題的有趣討論。 好的因子,需要符合五種特性。持續性(不同時間都有效)、直覺性(符合常理)、穩健性(只要定義相似就有效)、可投資(足以實際運用)、普遍性(不同市場都有效)。而利用這些標準,作者從數百個因子中篩選出書中的少數幾個,並詳加描述。我覺得這部份很像一本圖鑑,各位可以看到市場β、規模、價值、動量...等常見因子。由於敘述節奏輕快,我讀起來就像在吃零食一樣,常常不小心就看完整個章節。 堅信EMH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得到更多報酬,那麼這個方式就會失效。如果有一些因子能得到超額收益,被廣泛討論之後,還剩多少效力? 有沒有什麼因子能持續有效? 另一方面,我手中握有不同因子,那麼要如何配置才能讓收益增加? 我能如何以因子暴露的概念檢視自身資產的組合? 以上這些問題在書中都有解答,我覺得非常精彩。 本書後段在講一些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像是追蹤誤差造成的虧損,或是常被誤認為有效的因子,甚至還有在博弈方面的研究。這些小故事比較偏應用層面,雖然無法廣泛套用到不同領域,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同樣值得一讀。 因子,就像質譜儀。當我想知道一個物質的組成時,就可以用這種打碎的方式檢視,對於研究和複製來說非常方便。 巴菲特和價值投資,或許很多人都聽過,但到底什麼是價值投資? 用因子分析的角度,它包含了哪些因子? (注意,價值投資≠價值因子) 有人說股價變化會有慣性,強者恆強;有人又認為股價會回歸到均線,漲多必跌。從因子的角度如何看待? 坊間熱門的高股息策略,能否獲得超額收益? 如果各位也有這些疑問,那麼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由於〈因子〉並非從零開始,因此對於想要入門的讀者,我建議和其它書籍搭配閱讀。 如果想省時間,可以先讀過〈投資學〉,至少要看過FF3,比較知道整個理論修正的脈絡。 也可以像我一樣,〈阿爾法〉和〈因子〉一起讀,互相呼應,不用什麼數學知識也看得懂。 當然,如果大家只是想知道「因子投資是什麼」,也可以直接讀這本書,體會一下什麼叫做吃零食的快感。 至於比較認真的讀者,可能會嫌棄〈因子〉太過簡單,而且比較像是泛泛而談,並沒有提到構建因子的方式或詳細的計算過程。 這邊我推薦另外一本,〈因子投資: 方法與實踐〉,書更厚、理論更深、算式更多。 目前網路上似乎只有我寫過繁中書評,但它只是簡易「開箱」。 或許各位可以自己找書來看,也可以等我讀完再來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