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Ferenj: A Graphic Memoir in VR / 異鄉人:記憶獨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沉浸共感度:★★★★☆
導演:Ainslee Alem ROBSON / 安斯利羅布森
製片國:USA, Ethiopia / 美國、衣索比亞
類型:紀錄片、動畫、感知藝術
年分:2020
片長:9min
官網:https://www.ainsleealemrobson.com/
IMDb:tt11608190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95453/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ahhslay)
歡迎來到導演羅布森的記憶空間,參與這場點繪感知藝術饗宴。
母親的衣索比亞式餐廳,是羅布森困惑與認同的來源。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ahhslay)
導演安斯利羅布森,美籍,衣索比亞安哈拉族(አማራ / Amharas)與白人混血,女性。羅布森的母親出生於衣索比亞,後移民美國,經營有一間衣索比亞式餐廳。他們定居的城鎮幾乎沒有非裔人口,小學與中學,她是班中唯一一位擁有非裔血統的學生。在家,她和母親說安哈拉語,在外,她和鄰居、同學說美語。或許受安哈拉族偏好高彩度配色的民族性影響,羅布森繳交的美術作業,風格總和同學大不相同,也總讓老師大為讚賞,成為她求學過程中成就感的來源,如今她成為一位動畫師,在廣告公司上班。
羅布森從小被誤認為是南北戰爭前就已來到美洲的非裔美國人;不,她是混血兒,母親是來自衣索比亞的新移民。衣索比亞人不是都窮到沒飯吃嗎?不,衣索比亞並非全境鬧飢荒。自認是衣索比亞安哈拉人的羅布森,成年後回鄉,故鄉人又都認為她是美國人,驚訝於這位美國女子族語流利。
羅布森在小康家庭中成長,家裡有鋼琴與收音機。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ahhslay)
Ferenj(ፈረንጅ)是安哈拉語,意指類別,羅布森以此為題,以她的專業--動畫,拍了一部以追憶自剖的VR。A Graphic Memoir in VR是此片的副標。
移民、混血的認同障礙不是新梗。如果把《異鄉人:記憶獨白》當作一部以VR這種新技術重新玩轉認同衝突老梗的影片,《異鄉人:記憶獨白》所談的成長經歷與認同糾結顯然太過平淡,缺乏獨特性。
Michael Murphy的感知藝術作品Perceptual Shift。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2WFAR-3jHQIk8VUtGaEQ)
讓我們換個視角,忽略故事內容,專注於動畫呈現,把《異鄉人:記憶獨白》當作是一座虛擬美術館,每個場景都是一個展廳,羅布森以點繪技法製作一件件感知藝術(Perceptual Art),而她自述故事的背景音,特定關鍵字趨動軟體程式,讓每件感知藝術中色塊斑點依序組成具象畫面又散去;或是,讓我們把羅布森自述故事情節當作一艘小艇、一輛台車,我們乘坐其中,依序被帶往每個展廳的正確位置,看見散在空間中的色塊組成有意義的畫面,後又恢復散落無意義的狀態。
因為是VR,飄盪的黃色色塊逐漸聚集組成美式黃色校車,觀眾也能任意穿透進入校車的車廂內。(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ahhslay)
現實世界中,美術館內展示的感知藝術作品,組成作品的每一個原件都具質量、占空間,且受限於地心引力作用,必須支撐或懸吊,參觀者只能在特定角度欣賞作品,走入作品中,反而看不到創作者想呈現的。VR動畫打破現實世界的限制,虛擬色塊可以任意飛越,組合堆疊,再散去,組成的畫面可以不限特定視角,還可兼具外型和內裝。
透過《異鄉人:記憶獨白》,導演羅布森以回憶與認同焦慮為本,建造一座廳室重重的感知藝術美術館。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我穿梭在羅布森的鉅製中,驚豔不已,流連忘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186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德國裔美國籍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藝術家漢斯 . 霍夫曼的心理藝術理論、色彩理論和他獨特的藝術手法如何也應用及影響了 Inside Out 角色的設計和情感展現。透過對霍夫曼的作品的解讀,進而討論瞭如何運用色彩激發情感的重要性。
Thumbnail
Disney/Pixar 電影《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是一部充滿橫跨文化的情感色彩作品,介紹韋莉(Riley)的心理世界中的五個情感化身。本文分享了這些情感角色背後的設計理念以及和漢斯 .霍夫曼的色彩理論的關聯。下篇文章將深入分享霍夫曼的心理藝術理論。
Thumbnail
睽違兩年,在去年底推出新專輯《美感 Harateng no Pangcah》的舞思愛(Usay Kawlu),承接上一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的主題,走入部落的女孩帶領聽者接受文化的洗禮,進一步走入了阿美族生活裡的各種感受。
Thumbnail
隨著女孩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照顧,她的傷勢逐漸好轉,精神也漸漸恢復。艾莉絲和村民們不斷地照顧著她,給予她溫暖和關愛,讓她感受到家的溫馨。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伯川坐在長方桌的盡頭,他聽到腳步聲,抬眼望向來人,黑色蕾絲高跟鞋正一步步走下台階,上面有著緞面蝴蝶結,增添甜美氣息,換上那身禮服的艾佛絲驚艷了伯川,伯川對著她微笑,並以手勢請她入座,艾佛絲走向餐桌,滿桌的佳餚令她食指大動,她噙著笑意落座於伯川對面。艾佛絲的生活因為伯川,變得多彩多姿,每晚的美食華服,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在這本小說說撰寫裏頭肯定下了很多巧思與歷史背景,加上深思熟慮的縝密嚴謹的知料去帶出這部小說富有的味道。謎團與謎團之間的縈繞,書信的往返之間,不斷地去重複過去的記憶,這一部分可能會令一部分的人看得很混亂,在故事裡頭,總共分成了三個視角,首先是現在時間點為女兒的視角,撰寫的部分三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德國裔美國籍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藝術家漢斯 . 霍夫曼的心理藝術理論、色彩理論和他獨特的藝術手法如何也應用及影響了 Inside Out 角色的設計和情感展現。透過對霍夫曼的作品的解讀,進而討論瞭如何運用色彩激發情感的重要性。
Thumbnail
Disney/Pixar 電影《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是一部充滿橫跨文化的情感色彩作品,介紹韋莉(Riley)的心理世界中的五個情感化身。本文分享了這些情感角色背後的設計理念以及和漢斯 .霍夫曼的色彩理論的關聯。下篇文章將深入分享霍夫曼的心理藝術理論。
Thumbnail
睽違兩年,在去年底推出新專輯《美感 Harateng no Pangcah》的舞思愛(Usay Kawlu),承接上一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的主題,走入部落的女孩帶領聽者接受文化的洗禮,進一步走入了阿美族生活裡的各種感受。
Thumbnail
隨著女孩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照顧,她的傷勢逐漸好轉,精神也漸漸恢復。艾莉絲和村民們不斷地照顧著她,給予她溫暖和關愛,讓她感受到家的溫馨。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伯川坐在長方桌的盡頭,他聽到腳步聲,抬眼望向來人,黑色蕾絲高跟鞋正一步步走下台階,上面有著緞面蝴蝶結,增添甜美氣息,換上那身禮服的艾佛絲驚艷了伯川,伯川對著她微笑,並以手勢請她入座,艾佛絲走向餐桌,滿桌的佳餚令她食指大動,她噙著笑意落座於伯川對面。艾佛絲的生活因為伯川,變得多彩多姿,每晚的美食華服,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在這本小說說撰寫裏頭肯定下了很多巧思與歷史背景,加上深思熟慮的縝密嚴謹的知料去帶出這部小說富有的味道。謎團與謎團之間的縈繞,書信的往返之間,不斷地去重複過去的記憶,這一部分可能會令一部分的人看得很混亂,在故事裡頭,總共分成了三個視角,首先是現在時間點為女兒的視角,撰寫的部分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