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Wen書評 | 原子習慣 | 千萬不要忽略微小增長的總和

  大家從小就知道保持好習慣很重要,但好習慣偏偏就是很難保持、壞習慣倒是很好養成,拖延、分心、怠惰、半途而廢幾乎在我們每一個人生階段當中都能看到,報告截止日前急急忙忙趕工;該認真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拿起手機滑滑滑,一個不小心就滑到了晚餐時間;每周健身的目標只維持了一個禮拜就放棄;對新學期總有著新的期許,精神飽滿迎接嶄新的開始,兩個禮拜後還是回歸頹廢的生活;看著桌上未完成的工作、回不去的體重、令人沮喪的成績,於是你只能羨慕他人的充實,再稱讚他的自律,而我們只會怪罪自己贏不了惰性,然後給自己一聲嘆息。
其實,自律的人可能比你還懶
  成功人士做任何事都有一套方法,對於維持好習慣這件事當然也不例外,身而為人,必須明白惰性來自於基本的人性,與人性硬碰硬的我們往往都以失敗收場,然而,其實只要稍微調整生活環境,就能發現維持好習慣相當的容易,作者於書中多次以自己還有身邊的成功人士為例,描述他們如何透過簡單的習慣調整,來完成他們的目標,甚至能與惰性共存,讓一點點小努力造就更大的價值。
  而這裡就談到了「複利」的驚人效用,也是本書的核心主軸,在財金領域,複利指的是用錢滾錢,滾出來的錢再拿去滾出更多錢,在習慣的養成上,複利也同樣重要,卻鮮少有人懂得運用,對於成功,我們往往認為需要做出驚天動地的改變,路途看似相當的遙遠,相比之下,只有1%的改善並不值得令人開心,2%也是、3%依然如此,不過,若我們以長遠來看,微小改變所帶來的價值,在時間的複利運作之下,造成的影響非同小可,複利效應適用於任何一個領域,無論是生產力、知識、人際關係、或是壓力與憤怒,就看人們如何選擇,而本書就透過「複利的概念」,讓讀者認知到,「微小的習慣改變,在複利的影響下,將能成就每個人」
成為理想的那個人之前,先相信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當戒菸者面對誘惑,說「不了,謝謝,我正在戒菸」,以及「不了,謝謝,我不抽菸」,兩個看似都是合理的回答,卻反映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身分認同,前者是本來會抽菸的人正在抗拒菸癮,後者象徵著他是個不抽菸的人,乍看之下是個自欺欺人的作法,其實是運用了信念的力量,當然無法否認他會抽菸的事實,但從身份認同的轉變下手,其實對其本身來說更具驅動力。
  本書以身分認同作為開端,在執行任何改變習慣、改變人生的動作之前,要先改變的是信念,焦點永遠不是成果本身,而是思考「理想中的那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從心理上自我認同下手,有助於為自己的潛意識建立框架,為了使自己的行為與認同保持一致,人們會更積極的去維持那樣的形象,這麼做並不難,「我們只不過是相信自己是某種人,然後去做那種人會做的事而已」,如此單純,但意義非凡。
  闡述完身分認同的重要性後,接著我們進入到本書的重點 - 習慣。習慣的定義為何,作者是這麼說的。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其實細心觀察會發現,我們在執行許多動作時都存在某些習慣,例如洗澡時的順序、沙發上的坐姿、用餐的姿勢、走路的姿勢;或者說那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習慣,例如起床之後第一件事是很自然的拿起手機打開社群媒體;或是思考時遇到難題會失去專注力等等,習慣有大有小,可能是某個肢體動作、可能是某個視線的移轉、也可能小至呼吸的節奏,人們通常不會意識到那些動作是「被自動化執行的」,那是因為這些動作在重複次數到達一定的門檻後,已經被鑲入大腦中了。
  習慣的產生對大腦有許多的益處,首先,習慣能夠為大腦騰出空間,人們每次的決策都是腦力與精力的耗損,頻繁的做決策將會導致決策疲乏(Decision Fatigue),進而導致做出錯誤的選擇,而當我們讓生活中的某些動作成為了習慣,動作不再依靠腦力主動決策而是自動化執行,就能夠釋出大腦與心理的容量,讓人們能把精神用在更重要的事項上。
人們常常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也常低估每天一點微小改變的價值
  原子習慣的原子意味著簡單而精巧,習慣的另一項好處在於複利的加乘效應,人們往往追求的是大風大浪,期待明顯的改變以及成就,卻忽略掉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改變,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作者試著用故事佐證複利的價值,受重傷後透過習慣改善重返賽場,入選全美明星隊;表現差勁的自行車隊透過許多微小的改善成為常勝軍,每天都進步1%,持續一年後將成長37倍,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天都退步1%,則一年後將退化到趨近於0,千萬不要忽略微小增長的總和,它將會把未來帶往兩個截然不同的極端世界。
得到獎賞的行為往往會被重複
  好習慣實在很難打造,壞習慣總是難以戒除,我們到底該如何突破這樣的僵局,重新調整生活,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得到正面回饋的行為是習慣建立的核心前提,人們所有行為都有其背後的動機,有其希望被滿足的渴望,理解人類行為的運作,將能協助人們更快打造理想中的習慣。作者在書中提出了習慣的四大元素 - 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習慣改變取決於你身處的空間,以前眼前的提示
  以手機為例,手機與社群媒體所造成的感官刺激會使得大腦對其上癮,為何手機成癮在這個世代如此嚴重,正是因為大腦視手機的刺激為獎賞,因而迫使人們下意識地去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提示」是讓人意識到獎賞的初始資訊,是接近獎賞的第一個指標,當手機處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大腦受到了提示的刺激,於是迫使我們更容易分心。若我們將零食放置在看不見的櫃子角落,那我們通常不會主動想起它;但當那些零食擺在客廳桌上時,我們總會吃個幾塊,這也是一樣的道理。
  人體擁有一千一百萬個感覺受器,然而有一千萬的受器被視覺所用,我們可以說視覺是人類行為最強的催化劑,因此改變習慣之前,先改變身處的環境勢必是最重要的前提,而我們所看見的「自律者們」,除了少數人具有個體先天優勢以外,大部分只不過是比別人更擅長建構環境,能夠輕鬆忽視誘惑而已,移除提示,將會減少觸發的動機,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這就是自制力的秘密。
  無法建立好習慣,又常常被壞習慣困擾的問題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原子習慣」透過解析人類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在不對抗人性的前提之下帶領讀者一步一步認識習慣如何被建立,又該如何被消除,文中還有許多精彩內容,例如解釋「渴望」是所有習慣背後的動力;「回應」是執行;而最後回應將會帶來「獎賞」,獎賞教育我們有哪些行為值得被記住,因此成為了習慣;在每個章節當中介紹了許多輔助工具,例如習慣堆疊、誘惑綑綁、最小努力原則、兩分鐘法則等等,其精彩內容甚廣,無法在一篇文章當中完整說明,若你是想要改變各種壞習慣的人;又或是你希望建立起讓自己逐漸成長的生活習慣;希望改變現在生活的你,原子習慣是千萬不得錯過的佳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寫字,然後說故事,其實只是想記錄,但我也說給你聽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