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懷念的過年風味〉

    以下兩篇於去年二零一九年投報紙都未獲得入用,以筆名:溱翎投遞,未獲入選仍要分享給大家,語文有訪年。
    〈年節糕點的滋味〉
    農曆過年將近,今年從一月二十三小年夜開始放假,也是該準備年節應景美食了。我親近糕點這些食物,日前,聖誕節前去某商場購物,經父親轉述提及有人在製作年糕,他認為太早製作一定放很多防腐劑或化學添加物來防止腐敗。以下娓娓道來對糕點的滋味。
    首先是蘿蔔糕,菜頭糕是它的閩南語名稱,大多數是蒸好後再經由煎的烹調法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煎蘿蔔糕,因為健康考量志不喜歡吃煎的蘿蔔糕,油膩膩的口感就不是很討我的胃蕾歡喜。於是母親將他拿去煮湯,撐過高子湯,把蘿蔔糕蒸過的它放入水煮成湯,煮湯前一定要切成一片一片,再加入青菜、菇類就是一道香噴噴又顧及營養與健康的佳節湯品。有時若賣場有販售芋頭糕,則會從家人手中購入給我吃,芋頭的香氣四溢直接吃蒸過的或者再加熱都是不錯的選擇,更是自食送禮兩相宜的上上之選,只是可惜它不是很常會出現。
    年糕,不論是元未獲紅豆位,亦或炒過、煎過都不愛吃,也許是口感不能夠讓未決敏銳的我接受,又或許是胃蕾無法接受他的原料成分,不論如何我就不愛吃年糕。這個高典就算是我親切又疼愛我的外婆欽作我仍不愛吃。好吧,這年糕就讓他拋物線出局出我的胃蕾棒球場吧!
    發糕是三大年節高典中我最愛的一款,因其軟綿細嫩何我的味覺喜好,即便吃太多會使味蕾抗議,十到通貨膨漲,仍會吃很多。他有蛋糕狀的,也有碗狀的,曾有一年母親親手蒸,用圓形的瓷碗蒸出來,整個形狀圓滾滾加上母親加了桂圓,綿密的口感加上媽媽手的愛心吃來有種溫馨的滋味。後來媽媽因忙碌買現成的,外面蒸的像蛋糕造型的,也是鬆軟不錯吃,可缺點是他的包裝的烘焙只會把發糕底黏住,若不小心會連紙吃不好了。發糕成為我每年過年吃最多的糕點。他就為我的農曆過年演一出吸引力十足的舞台劇。
    粽上觀之,年節的糕點是我生活中的一個人生戲碼的過程。親愛的,祝您年節好好的品味年節糕點,好好的品味人生生命歷程的滋味吧!
    註:因信仰關係「基督」於是高點都是需家人另外分開,把沒有祭的留給我
    〈過年的回憶〉 姓名:林旻儀 筆名:溱翎
    小時候每到農曆過年,就是身為小朋友的我最欣喜又感到放鬆的時光。長大後不再那麼喜歡過年是因怕年紀一年一年的多致使無法再擁有小孩子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心境。如今想起過年回憶令我有很多感觸,娓娓到來那記憶吧!
    除夕前的大掃除是較累人的行動,大掃除當天就歇息了。大掃除的時候,我們就負責擦桌椅與房間的木板與們、窗,其餘的工作交由大人,記得母親會把窗簾拆卸下來清洗,它的是愛乾淨的過了頭,大掃除後就可以讓它的偈仳休息了。除夕當天需貼春聯2 印象裡總是爸爸拿著梯子移動,爬上爬下,貼春聯的地方若較矮則由我們小朋友幫忙貼,是由父親抹上漿糊後再拿給我們黏貼到牆上,那時候見過的春聯自的單字有「春」、「海」,「海」代表山珍海味可貼在冰箱上,春則貼在門上;對聯的則見過「一圓富十 萬象更新」;那毛筆字真的很美妙;記得代書阿姨在過年前會賣春聯等過年用具的擺攤的印記。
    年夜飯也是過年記憶的另一環節,改了信仰後,需另外處理給我的食物,與父母仍同桌吃,差別在於我的食物需是未祭過的,這是有了基督信仰後的轉變,而在童年時就不用特別如此顧忌。我是大學四年級才受洗為基督徒,很懷念同年三代同堂的年夜飯日子,吃過年夜飯就是與爺爺領紅包,還有爸爸與叔叔發紅包了。如今長大後,爺爺、奶奶都不見在了,那年未去無蹤影,如果還有一點年味就屬初二回外婆家了。
    外婆現在仍硬朗,他是一個在我心裡很有智慧的生命模範者,出二回去外婆家吃團圓飯,享用應有盡有的美食過後,會留下來陪外婆談天,若我們累了會很放鬆的在椅子上睡著了或者去外婆的房間歇息。偶爾會帶外婆出遊,記得有次外婆想去竹山天梯走走,母親問了竹山的舅公,因舅公考量到它的姐姐我的外婆的年紀與體力的關係無法爬那麼陡峭的長梯故而作罷。
    初一則是我們一家大小的遊玩日,而壓歲錢有時會存錢,有時則會拿去買東西。記得在小的時候有一年初二的時候姑丈就帶著我們去家附近的五金行買玩具,那間五金行現在還開業,買了他有販售的玩具車。
    這樣年味濃濃的回憶真的很令我懷念啊!親愛的,在不管是新曆或農曆年,都記得送祝福給你的親友吧!而走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行動了。
    禮尚往來是過年非常的美麗的應景活動,而平日也可以,只不過春節期間更為平凡與傳送的美麗。過年的回憶是美好的過去,也是一種美麗的樂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熱愛分享與寫作的小女子 眼盲間弱聽,但不因此而放棄寫作 我熱瑜分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